案例分享:班级开展阅读与习作教学做法初探

2019年秋季开学,我们三年组将如何抓好阅读,训练写作,做出"彩"来作为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重点,刚才佟姐和几位同事就日常习作教学、创编绘本、经典诵读、整本书共读几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介绍,下面我就习作练笔和同事们进行交流共享,方法粗浅,咱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由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三年级的习作,习作要求和内容及写作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必希望同学们写出中心突出、结构紧凑、立意新颖的作品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最大心愿。,三年级是孩子们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我想如果教给孩子简单实用的写作技巧、保护好孩子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点滴的积累以及对写作的热爱,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感悟,才会创作出最有真情实感最受欢迎的作品,孩子才会树立写作信心,逐渐爱上写作。看似简单的几点,可做起来实属不易,本学期我想找到一个切入点,如何让班级的孩子不厌烦、不惧怕写作,主动创作是我一直琢磨的一个方向。

1、巧用文本资源,日积月累, 奠定写作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如果学生们没有足够丰富的词汇量,是写不出优美和丰富的作品来,词汇量哪里来,精读课文课内生字就是最好的抓手,我发现班级的孩子对成语特别感兴趣,于是在每课生字教学时,我就有意识进行成语组词的渗透,每个成语的含义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造个句子,并鼓励他们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不仅如此,课文中的经典语句、段落让孩子们背一背,经典课文中修辞方法都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们用一用,日记习作中的好词佳句画一画、读一读、夸一夸,看似这些不起眼的小做法,但也确实给孩子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帮助。

2、抓住生活点滴,持之以恒,积累原创素材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是我们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课前导读,孩子们都喜欢这句名言,我告诉孩子们创作来源于生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善于观察,用心品味,都是写作的上佳素材。一次间操过后我带领孩子们练习跳远,让他们亲身体验,玩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所失所得;看到滑冰场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风驰电掣回忆回忆你当初学旱冰的情景,所有的这些点滴都成了孩子们创作的最佳素材,体验交流过后我都会让孩子们记录下来,并认真批阅、欣赏点评,除了书中单元规定的习作题目,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反倒成了孩子们写作的最爱,写出的范文也最受欢迎,这样坚持下来我想也能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对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3、利用媒介平台,分享成果,激发创作欲望

一次课间,来到佟姐班级交流一些问题,佟姐把她上一届学生的作文集其中有月月的交给了我留着纪念,翻开女儿的作品感慨万千,进入中学,女儿还是那样的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成绩一直不错,每次考试结束都给我谈起作文,说作文失分都很少,在班级经常当做范文来读,心里很高兴,也特别感谢佟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是啊一个人或一幅作品被别人认可,才是最大的幸福,当一个人的作品被印成铅字发表在书刊上时,就会非常有成就感,且激发出继续创作的欲望和动力。每天孩子都会在班级群朗读英语,我突发奇想,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利用微信语音转化文字功能发为我,我给孩子们整理成册多有意义啊,我给孩子们提出了要求和微信投稿方法介绍后,没想到孩子们投稿如此活跃,当然孩子的作品的不足之处我都会帮着修改,力求尽善尽美,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家长和同学面前,为了扩大影响力,我把整理好的作文集在期中家长会上与家长分享,很多家长啧啧称赞,也经常把不断更新的作品集发到班级群,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与认可,孩子们也经常跟我说,韩老师再给我们读读咱班的作品呗,每次读完后同学们都会进行点评,提高自己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注意事项,在总结时我也多以表扬鼓励为主,给孩子们更多的写作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班级共积累优秀作品四十余篇,最让我欣慰的是当布置一篇作文或日记的时候,唉声叹气的少了,讨厌惧怕的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得以尊重和保护和鼓励,我想这样的习作过程才使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我们老师最想看到的吧

思考与努力方向:

虽然一些孩子爱上了写作,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参与到创作、投稿当中来,写作技巧还没有掌握,写作的质量和激情还不高,如何让这部分同学也都活跃起来,是我下一个习作教学的又一个方向。

案例分享:班级开展阅读与习作教学做法初探

做任何一件事想出彩,必须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我们三年组在抓好阅读,训练写作,做出"彩"这一小课题中也是在不断摸索,虽然没有大放光彩,但我们年组会继续努力把这件事做下去,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努力,一定会五彩缤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