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如何解更合理?

陽光明貞


無明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不明,不明白世界與人生的真相,時時處處都是問題,人生就是問題疊著問題,短暫的幾十年忙忙碌碌和各種問題做鬥爭,最後也沒弄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無明又分為無始無明和一念無明,無始無明這個暫不探討。只說一念無明,禪宗說了此一念,就是了此一念無明。這一念無明無始有終,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此一念無明裡有個重要的無明煩惱叫做見一處住地煩惱,又叫見障或者見惑。見惑可以在見道時一時頓斷,也就是大家最喜歡講的頓悟。而唯識宗認為見惑屬於後天煩惱,因分別而起。

而分別來源於第六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識。能第六識一念不起分別,把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跟著就能轉為平等性智,我猜這大概就算見道了吧。這是在理上能夠悟透的東西,見惑能斷,也算破除了一部分無明煩惱,剩下的就是慢慢修了。

佛教首重見地,見惑也是首要要解決的問題,八正道里正見也是關鍵。理不明談何修行。在見道以後是否就真的理解了無明的問題呢,這就不一定了,還有無始無明,這個超出我的理解範疇,實在解釋不了。

最後用《楞嚴經》裡的一個偈子做結尾,“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有位大和尚因此而悟道,他也做了一個偈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人稱破楞嚴。

也就這個能比較貼切的解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的問題。其實整部《心經》都在講諸法空相,最後說心無掛礙,讓我們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要破除我們虛妄的知見。因為妄知妄見才會有無明,無妄知妄見自然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其實不至佛地誰也不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也只是談點兒虛影兒罷了。


夕魄騰輝


假如你沒有任何佛學基礎,你也能看懂我的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我們首先要知道“無明”是什麼?佛又是如何提出“無明”來的。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得正覺的時候,在定境中發問“苦的根源是什麼”,他想到了“死”,然後推演“老,死的根源是什麼?”得到“生”,,,,以此類推,得出了十二緣起。限於篇幅我不全部打字,有點累,你就知道,佛陀的這種推理的最後一步,得出的結果就是“無明。他就是苦的根源”

你理解成佛陀在提出苦的根源是什麼的問題後,他進行了十一次邏輯推論,在第十二步得出了“無明”,這是無明的由來。

知道了由來,再明確它的意思。無明的意思就是“以假為真,以真為假,不僅指沒有知識還指錯誤的知識”。十二緣起論在佛教中是什麼概念呢,是重要的教法。是屬於因果論的範疇。佛陀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這個因果論的,在這裡我們也不說了,你知道無明還意味著“不知因果,不知這個世界本質”

你需要注意的是,無明是十二緣起,環環相扣的,依次推導出來的。它不是憑空出現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對於無明的解釋,歷代高僧都是有見解的,我的這種解釋可能比較簡單,來源於“雜阿含經”。以後得註解既多也雜,不再多費文章。

在“心經”中,這句話,如果單獨解釋,你即使解釋好了,也讓人無法看懂。心經也是按照一個層層相扣的過程寫下來的。大概知道了無明以後,佛就繼續推導,,,,,

十二緣起論,是因果論,在輪迴中繼起生滅,無始無終的循環,無論你身處其中的任何環節,你即是上一環節的果,也是下一環節的因,如何可以斬斷其中一環,讓因果鏈條徹底終結呢?

需要證悟自我的空幻本質。破除自我的執念。斷盡因果。心經中所展示的般若智慧,以此觀察因果,就可以發展空性,就可以在因果中解脫。接著,心經進一步說,因果的斷滅也是空,因為如果發展因果已經是空了,又有什麼可以斷滅的呢?

這段話有點繞,讓人不是特別容易理解,尤其是你不能貫穿心經前面所講的內容,單獨說這個的時候,在所難免。

觀察十二緣起的順序流轉,領悟到了無明以及生老病死,佛陀又詳細具體的把十二緣起各組成部分進行了詳解,又稱十二“支”。解完了以後,說十二支自性皆空,所以說“無無明”

這就是無明和無無明是怎麼來的,大概如此。打字太累。。。

然後佛陀逆向觀察因果,可以理解為倒著去推演十二因緣,為何逆向觀察呢,是為了反著推導這每一緣如何斷滅,這樣就推演之後,佛陀領悟出來無明根本是空,無可斷滅,所以說“無無明盡”

限於篇幅,我只能最簡單化的這樣說出這句話的意思。由來。這句話如果解釋意思,很難直接會懂,所以要說由來。但是為了不迷惑大家,我必須說,這是偷工減料的解釋。歷代法師,也確有多種解釋。因為僅僅說十二緣起,就有多種分類方式,有生滅可言的屬於三藏教,無生滅可言的屬於通教,無止境的,別教。無分別的,圓教。這就是說,即使我再打上萬把字,也很難給普通讀者解釋清楚和更加精確。即使這樣呢,我覺得也可以對這句話的意思,大概瞭解個差不多啦。


超級小勇勇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句話是描述般若空性境界之事,這隻有開悟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它的真實義,普通人乃至二乘人都不可能理解!

所以,要有自知之明,不是大乘根器人最好不要參究這部經典,否則浪費時間不說,還會落個謗法的因果。

看著這麼多的回答,正如大德所言:“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二百六十字的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精華。

所以《心經》的意思,必須從《金剛經》裡解讀。

《金剛經》作為一部究竟智慧圓滿的經典,從三個方面讓眾生契入究竟解脫法門,即“空、無相、無願”。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不斷宣說,無我相無人相眾生相無壽者相。

而且,這三解脫門也是一切眾生,破迷得悟超凡入聖的必經之路。

你如果證到了“空、無相、無願”,也就解脫了嘛!

還需要這些由言語文字組成的佛法(渡船)工具嗎?

統統要丟掉,否則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

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裡言:“法如箋喻者,法且尚舍,何況非法。”

凡夫在求證這究竟解脫之道的時候,最不能放下的就是個人知見(我執+法執)。

一切眾生皆是幻,以幻人而起的知見更是幻,

這種妄想(幻)知見,即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所以,佛在【楞嚴經】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又在【金剛三昧經】說:“見即為妄。何以故?一切萬有無生無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身尚不有,云何有見?”



史記sj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明”源於“我相”,認為“五蘊”是真實的我,我所擁有的一切構成我,其實“五蘊”只是一輛智能車,是運輸工具,如果人生只是追求“五蘊”的滿足,相當於人生的所有努力都花費在運輸工具上,自身“無所得”。


“老死”是“五蘊”的消亡,實際就是換一輛車,如果不能利用寶貴的人身修行,擺脫輪迴(Samsara),換車的時候,很難保證再次獲得人身。
“無無明盡”,“無老死盡”,只要地獄不空,“老死”,“無明”會不斷上演,無窮無盡。擺脫輪迴,“老死”,“無明” 不存在,既然“老死”,“無明” 不存在,“無明盡”,“老死盡” 同樣不存在。

"心經”不是心靈雞湯,更不是哲學書,只是簡簡單單說明一個修行獲得的事實,這個塵世是虛幻,還有一個極樂淨土存在,這個簡單的事實需要修煉親自去驗證,沒有人能描述極樂淨土,不可說,只能自己體驗。


能量加持


無無明者,乃後天而返先天之像,聖胎功成之義。心如古鏡,炁如浩月,毫無一點後天氣質在內。何以故,夫先天之道,乃克已築基,降龍伏虎,採水中之金,而擒於火鄉,八卦太極爐中,三花團聚,五氣圍繞,日就月將煉魂制魄,三返四復,合而為一。久久煉成黍米,無為玄珠。上透三十三天,下徹一十八重地獄,中至九洲十方,莫不徹透。晃朗毫光萬道,故曰無無明也。仙師雲,一對金光照玉壺,朗然太極現宏圖。光輝燦爛還無始,才是男兒大丈夫。節要篇雲,九年面壁養神體,昏昏默默如煉已。無拘無束得自由,隨緣隨分安知止。心同日月一輝光,我與乾坤為表裡。打破虛空不等間,收來六合一黎米。此皆言大道玄如,機關莫測之義也。亦無無明盡者。蓋言修道之功,返本還原之妙。育養聖胎以至煉虛還無。工行成此,先天法像,致於此景足以盡矣。故曰亦無無明盡也。

偈曰:

降龍伏虎返先天,

日月精華鼎內煎。

鼓動巽風魂魄聚,

靈光閃閃照無邊。


龔輝5949


物即無明,無因而來桎梏了自性,始有生滅滅生之不停輪轉,體驗物轉化物即人類並萬類之初衷使命,無無明即體驗並轉化物,無無明盡即掌控並享用物。

正見名出世,邪見即世間,邪正皆打卻,菩提性宛然!


陽光明貞


為什麼學佛的人都喜歡拽這個字,因為人家學佛了,高人一等,學佛了就NB了,說什麼不學佛就不明白,釋迦摩尼是你乾爹,給你上過課,迦葉是你家管家,沒事就幫你抄書,你沒事就去各個佛國視察,阿彌陀佛親自接見你,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你家後花園,我就不明白了一個改編了很多遍的翻譯版心經怎麼就讓你說那麼神奇呢,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明就是明悟,瞭解的意思,無無就是,沒有不,以前我就說過,其實心經是一部修煉心法,但是沒有修煉功法,所以珍貴,回答下這句話的意思,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明悟到極致,通透的理解讓自己沒有煩惱。


天下狂生


要了解性空緣起。讀心經之前最好讀一下金剛經。金剛經是般若部經書的精華,心經又是精華的凝鍊萃取。從十二因緣名義上的順次弟一無明,跳過10個因緣寫到第12個老死。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解釋五蘊皆空的。讀心經時,應知道佛學的一些應知應會的知識,不然讀起來是很乏味的。


張延禮


這句話是站在體性角度說的。在真實處,沒有所謂的明與無明,美與醜,善與惡,對與錯,一切本自圓滿、本自解脫、本自涅槃。

很多人解讀心經和金剛經等經典,一說就錯的原因,就是沒有善知識引導(或者被惡知識誤導),望文生義,加之沒有實證,毫無證量,分不清體性和相用。

佛經都在說我們的生命作用。生命作用是檢驗佛經對錯的唯一標準。


如來禪師


我的理解,無明和明相對,無明代表無知不知愚笨愚痴,那麼明就代表有知了知一切真相,就像黑與白相對的反義詞,對立面,這段經文應該是要說沒有明也沒有不明,沒有黑也沒有白,什麼也沒有,修行人就是想除去無明,無無明盡就是沒有了無明除盡,就是沒有黑與白,沒有明和不明,什麼也沒有,和六祖的菩提本無樹一樣,什麼也沒有,沒有分別,當講無明和明,就已經有分別,這段就是叫人沒有明和無明,超越明和無明,個人見解,有誤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