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離開原單位,跳槽去自己認為更有前景的公司工作,他們的職業生涯真的逆襲了嗎?

職場幸福路


分析:


有些人逆襲,有些人仍然平庸。跳槽也好不跳槽也好,我們都需要做好準備和找對方向。跳槽是可以迅速帶來職業生涯的快速飛躍,有些人是薪酬的迅速提升,有些是職位的提升,有些事薪酬和職位同時的快速提升。跳槽會帶來職業生涯的逆襲,但,不是每個跳槽都可以實現逆襲,也有平凡的,也有失敗跳槽變跳坑裡的。那麼我們面對跳槽要何去何從呢?

當我們在什麼時候才會打算跳槽呢?

當我們工作中感到情緒低落?有挫敗感?取得成就感?覺得被不公正對待?更高薪酬?更高職位?

我們需要好好總結一下哪些因素會導致我們決定跳槽。

跳槽的決定因素:

員工跳槽的原因非常多,有對現有物質保障需求、職業發展、壓力、工作人際關係、自我尊重的感知、生活平衡等多種因素。那麼這些原因中,哪些佔更大的比例呢?

我們一起看下主流招聘網站對跳槽原因的統計數據,跳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薪酬、對企業發展的憂慮、職業發展、福利待遇、工作人際關係、對目前工作內容不滿意等等。65%左右的跳槽受訪者認為自己跳槽的原因是薪酬。

在職員工可能潛在的離職原因:

在職員工中,與可能促使離職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通過年度員工滿意度調查,發現員工對個人目前的發展不滿、對企業本身的發展不滿意、對薪酬福利不滿意、對福利待遇不滿、有更好的機會、上下級關係緊張、對被分配的工作不滿意、與同事關係等問題會促使員工離職。

1-在職員工中最不能忍的可能離職原因:

我們對這些員工滿意度調查數據與實際離職情況進行了對比後發現,超過60%的打算離職的員工是對個人職業發展瓶頸和企業發展前景感到擔憂,這些員工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也是最有可能離職的員工。這裡也可以充分體現出員工會把個人的利益與企業發展綁定在一起看待。

2-薪酬等物質需求並不是第一位引起的離職情緒:

對個人發展和對企業發展的焦慮情緒之外的離職原因仍然是薪酬、福利和晉升,對公司上級和同事的人際關係不滿意會佔到40%左右,這需要工作流程設計中對沖突性的設計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等等。

這個企業內部的員工滿意度調查和已經跳槽的原因中,排第一名的原因是不一致的,已經離職的原因第一名是薪酬,在職員工可能離職的原因是對前景的焦慮情緒。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是這樣的,在職員工和已跳槽員工的出發點不同。當在職員工還沒有完全做出離職打算之前,會有一個心理鬥爭的判斷過程,會從權衡原僱主的市場發展和自身的職業發展上升空間兩個角度去判斷到底要不要跳槽,一旦做出跳槽的決定,那麼薪酬將是其首要考慮的原因。

企業加薪有度

那麼是不是企業一味依靠薪酬作為槓桿呢?並不是。薪酬是一個市場行為,由人才供求關係來決定某崗位人才的身價高低。比如算法類、大數據類崗位的人才儲備太少,所以薪酬水平較高,這些崗位需求數量不多,但是在精不在多。但是隨著高收入的引導,慢慢開始向這個方向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人才儲備量增大,薪酬水平也將下降。但是這樣的人才還是屬於少數。大部分員工還是擔任著可替代度高的崗位,市場儲備量大,薪酬漲幅一定是有限制的,評定的標準也更嚴格。

那麼職場小白怎麼樣才能實現職場逆襲呢?

首先跳槽員工是不是都逆襲了?

關於跳槽員工是不是真的逆襲了,要看每個人的對逆襲程度的定義了。通過主流招聘網站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正態分佈的薪酬漲幅在0%-30%佔到60%左右,也有20%的人是選擇了降薪跳槽,降薪離職的情況在創業公司非常常見,帶著現有經驗離職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他們很多人希望通過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未來兌現更高的回報。

但是薪酬並不完全是職業逆襲的唯一標準,薪酬是結果。我們也不能通過跳槽前後的薪酬數據對比就能篤定的說跳槽漲薪就是逆襲。逆襲不僅僅是薪酬漲幅,也要持續跟蹤職業發展等數據才能證明跳槽就能逆襲成功。我們應該在職業發展中做好完全準備。

職場如何才能逆襲成功呢?

無論是在職加薪還是有打算跳槽實現高收入的人來講,應該有目的性的積累資本,成為更有價值的人。需要我們做好準備。

職業逆襲路徑:

逆襲包括原僱主穩步晉升逆襲和跳槽逆襲。

跳槽逆襲:

跳槽逆襲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評估企業、團隊、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準備。

1-跳槽如何評估企業是否適合我們?

高薪酬不是唯一決定跳槽加入新公司的原因,有5%的人在新入職公司後,迅速選擇離職,這些人大部分是因為入職前對公司評估不夠準確。我們判斷是否要加入一家企業還要看一下原因:

2-跳槽之前也要看好企業平臺、企業文化、企業發展前景。很多跳槽前都會忽視瞭解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非常重要,如果入職前,我們瞭解到這家僱主的企業文化是實幹型的還是喊口號,那麼你就大致能夠判斷這家企業是不是工作風格務實還是務虛的。你自己更喜歡哪種風格呢?

3-充分了解應聘崗位的職責、彙報關係、團隊成員組成和水平等等。

面試是企業考察候選人的過程,也是反過來候選人考察企業和未來領導的過程。面試過程中要在面試的問問題機會大膽提問,對未來領導的性格、工作風格、對應聘崗位職責的瞭解、所處團隊成員等信息的瞭解。這些信息旨在瞭解未來你即將加入的團隊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夠融入,職責是不是你喜歡的,我們在實踐中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也可以看出20%的員工對被分配的工作是不滿意的。也有5%左右的新員工入職不滿一個月就會選擇離職的數據,這些離職主要就是由於入職前對崗位職責和企業文化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入職後的認知錯位造成的。

4-跳槽前的知識準備

跳槽前需要對應聘崗位需要的知識進行充分準備和自我評估。比如研發崗位會有大量筆試題目,那麼需要事先利用業餘時間去刷題。有些崗位需要證書,那麼需要提前很長時間去備考證書。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時間去應對知識考核點,利用業餘時間複習備考等等。

5-跳槽前的能力準備

跳槽前我們需要對自我的職業規劃、和崗位能力的要求。比如需要具有一定規模的項目管理經驗,那麼就需要在現有僱主獲得這樣的項目經驗。需要多大規模團隊的管理經驗,那麼至少我們在跳槽前,要儘量接近這個目標要求。

結束語

職場逆襲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這些Icon並不是輕易成功的。而且每個人的成功都不能被複制,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才能促成一次成功。有些人在工作上不是不努力,加班、培訓、考級、考證書,但是為什麼職業成長停滯不前呢?首先希望在職業上逆襲的人,都要做好努力的準備,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然後我們還需要弄清楚努力的方向,找到職業錨,避免徒勞努力的坑。我們要做好大致的職業規劃。只有努力+方向+正確方向,才是事半功倍的。我們必須知道每次職業選擇都是對自身價值重新審視的過程。每個人才的市場價值都是被市場公平對待的。當我們還在努力中徘徊的時候,不是我們還不夠好,也許我們還需要保持努力和耐心等待機會。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沒有空白點,只要不放棄目標,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嘗試都是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