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中学生活,就是父子间一场长达6年的“智斗”


儿子的中学生活,就是父子间一场长达6年的“智斗”

1

2019年9月初,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送进了远在重庆的一所大学。告别时,我以为儿子会像平常一样伸出双臂求抱的,但他没有。于是,我忍不住问他:不拥抱一下吗?他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周围,又以最小的幅度伸出了双臂。显然,他有点不好意思。

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了儿子与平常主动要求“熊抱”时的不同。不由地,我用力抱住他的后背,又轻轻地拍了拍,希望藉此给他更多的能量,也给我自己更多的信心。

千言万语,尽在一抱中。

这是儿子第一次真正地开始独立生活,也是作为父亲的我第一次真正地放手、放飞。

其实,儿子6年的中学生活并不顺畅,堪称一波三折,仿佛一场大起大落、有惊无险的过山车游戏。

凭自身实力考上武汉外校初中时,他可谓踌躇满志,却最终因为贪玩退出了“学霸”的竞争行列。

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不相信也无法接受他会堕落成一枚“学渣”;亲朋好友一直看好他,认定他能轻而易举地考上一流乃至超一流大学。但很纠结的事实却是,3年的初中加上3年的高中,他走过了一条

由“学霸”到“学渣”再成功逆袭的惊险之路。

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我曾调侃这是祖宗显灵、好人好报。

因为,3年的高中生活,他加在一起满打满算认真学习的时间不超过5个月。一是考入武汉六中的第一个月,二是高二文理科分班后的第一个月,三是艺考结束返校后的近一个月,再就是高考前的40天。对此,儿子没有表示异议。

当然,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

万幸的是,过去的6年,尤其是关键的高中3年,他在身体与身心方面保持了健康成长,持续了“阳光少年”的人设。

这得益于老师们对他的不抛弃不放弃,也得益于他有一个无微不至的妈,还得益于我对他的要求、沟通、理解、包容、退让和坚持。

总之,刚刚过去的6年中学生活,父子俩的关系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一部父子之间斗智斗勇的“宫斗剧”、“血泪史”。

2

2012年,作家徐世立完成出版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一个孩子的战争》,我称这部富有批判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品为“新伤痕文学”。

在这部长达42万字的作品中,他真实描述了他的儿子因为沉溺电脑,从初中时的优等生迅速滑落为不愿读书的高中“另类学生”,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陷入绝望之渊,以及全家艰难自救的全过程。作家把这个过程定义为“水深火热”,而且认定,因为家里有一个中学生,中国有几千万个家庭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此,他特地给书名加了一个副题“家族拯救纪实”。

在以《站在苦难的门口》为题的前言中,作家毫不避讳地说,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中学生家庭的“苦难与黑暗、失误与教训、沉沦与挣扎、拯救与自救、理解与和解”。

他以专业作家特有的气质,外科手术般地检讨了自己作为父亲的各种不合格,坦言:“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和到‘问题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际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为‘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用了18年时间。”

我敬佩徐世立超乎寻常的自我解剖勇气,他敢于把自己已愈合的伤口重新撕开,以血淋淋的姿态忍痛示人,只求避免“有人会比我更惨更痛”。

庆幸徐家公子最终迷途知返,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庆幸徐世立在“一个孩子的战争”中痛定思痛,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赵公子、钱公子、孙公子、李公子……有徐公子这份幸运吗?周爸爸、武爸爸、郑爸爸、王爸爸……有徐爸爸这份觉悟吗?

我们应该直面一个现实,中学教育很难,中学生很苦,中学生的母亲很难,中学生的父亲更苦。

各种错综复杂的“难”与“苦”交织在一起,让本该相濡以沫、子孝妻贤、女乖父慈的幸福家庭骤然变得狼烟四起、相爱相杀、伤痕累累。

这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亟需解套。而就一个家庭而言,父亲是最合适的解铃人,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3

儿子在读到高二下学期时,我渐渐产生了开设“中学生之父能量”专栏的想法。

这个想法基于两个意思:

一是从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学业上分析,对“学霸”级的学生,家长不用多操心;对“学渣”级的学生,家长操再多的心也无用。但对庞大的介乎于“学霸”与“学渣”之间的中学生群体而言,家长尤其是父亲的引导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从以成人、成才为目标的人生上分析,无论“学霸”、“学渣”,还是中等生,父亲的作为、作用与影响却都是不可或缺的!

高考不能缺席,人生不能掉队。在孩子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父亲不能缺位。这就是“中学生之父能量”之初衷。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维兰特曾经对95位高智商男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他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父亲越成熟,越能在孩子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对此,我的理解是,在孩子的中学阶段,父亲这个角色特别不好演,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成熟起来,获得能帮助孩子成长的足够资本;同时,父亲这个角色格外重要,他在孩子开始了解社会、适应世界的时候,具有不可替代的帮扶作用。

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给千千万万中学生之父亲以参考,实现“父能量”的正向传递。

还需要补充的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子,征求他的意见,并告诉他可能要以他的一些“烂事”为例时,他坦然回答:“可以啊!”

闻言,我很欣慰。

因为,“父能量”助力了“阳光少年”的成长,“阳光少年”激励着“父能量”的释放。

儿子的中学生活,就是父子间一场长达6年的“智斗”


【请关注“中学生之父能量”系列原创文章1】

实诚的情怀,实在的家话,实用的方法

探讨如何当一个中学生的好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