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位發生“玄武門之變”,為什麼“靖難之役”發生在朱元璋死後?

大馬哈魚12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皇帝的掌控力

李淵當皇帝,其實是被收下將領和李世民逼的。李淵性格天生柔弱,缺乏帝王的乾坤獨斷,就就導致了李淵的兒子們並不怕他。

而朱元璋呢,放牛娃出身,天下是他一手打下來的,心狠手辣。一身王霸之氣誰都怕他。朱元璋的兒子們個個怕的要死,對整個朝堂的掌控力遠比李淵強多了。

朱元璋不死,沒人敢亂。

太子人選的差距

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李世民掌控著軍隊。這就導致了太子比王爺實力弱。反觀朱標,是朱元璋唯一培養的繼承人,為兄為臣都沒得說,從小就開始參與朝堂事物,大臣和周圍兄弟都十分尊重他,自然不會反。

皇帝的支持

其實李淵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就一直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憂鬱不決,這就給大臣們造成了一種錯覺,李世民當太子也是可以的。所以朝堂產生了兩派,太子黨和秦王府互鬥。

而朱元璋很早就將朱標定位唯一繼承人,早早就熄滅了朱棣等人對皇位的念想。朝堂很穩固。


登哥讀歷史


李世民戰功赫赫,身邊有很多的將領都依附於李世民。

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和不安。曾三番五次陷害李世民置於死地。

隨著李淵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李淵活著李建成對付李世民還有很多顧忌,只能通過陷害栽贓的手段。

等李淵一死,李建成當了皇帝情況就不一樣了,那時候李世民就是板上肉了。

李世民之所以趕在李淵沒死之前發動政變,一來是為了自保,二來是趁李淵沒死李建成還是太子,不是皇帝,天下未定,殺了太子自己就是皇帝。

朱棣之所以在朱元璋死了以後發動靖難之役,因為朱棣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手裡沒有可實際控制的軍隊,實力不行。

朱元璋手下的將領沒有人聽朱棣的,和李世民的情況大不相同。李世民那時候什麼都有,要兵有兵,要將有將,要軍師有軍師。

當時朱標是太子,太子仁慈寬厚,深得百官的愛戴。朱元璋又很強勢,權利把握的相當牢固。

朱棣要是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就發動政變,那是打著燈籠拾糞~找屎。朱元璋會把他送往精神病醫院,因為朱棣瘋了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唐太宗和明成祖是兩個很像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常把自己與唐太宗做比較,可能因為他們都是文治武功,威加之於海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二人都是篡位而成為的皇帝。至於為何李世民在李淵在位時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朱棣則是在朱元璋死後才發動,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所處形勢不同

李淵一家本來就是貴族,見多了權利鬥爭下骨肉相殘的情形。如果太子李建成當了皇帝,面對文才武略、功勳卓著的弟弟,很大概率是殺之而後快,至少也是囚禁至死。不如冒險一把,大不了還是一死。

而朱元璋一家是從底層平民的身份得到了天下,朱棣幼年的時候還沒有完全得到天下,骨肉親情很重要。朱元璋在位時,朱標也還沒死,對於朱棣而言,皇位繼承人朱標是對自己特別好的大哥,感情很深。自己只要不亂搞,至少沒有性命之憂。是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削藩太操之過急又太過絕情才會丟失天下。

2.勢力、實力不同

李世民作為將領衝鋒陷陣,直接參與到了逐鹿中原的戰場,建立了不朽奇功,在軍隊中有很大威望。天下最傑出的英才有許多都在自己陣營。如瓦崗寨的眾多人才。

朱棣只是一個藩王,和他同等的藩王都有秦王、晉王,於朝廷軍事和經濟實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3.功勳不同,心態不同

李世民可以說是建立唐朝的最大功臣,而李建成由於是世子主要只是承擔了守衛大後方的責任,沒有親自攻營拔寨。不朽之功卻不是他來做皇帝,心態不平衡,而且他具備實力。

明朝的建立朱棣並沒有起到太關鍵的作用。不會心理不平衡。

4.勝算不同

對於李世民而言,只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就算自己現在得不到權,繼承人也非自己莫屬。

朱棣則不然,就算造反成功還有其他藩王等著他。


坐井談天闊


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武德九年6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成為千古一帝唐太宗。

700多年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的四子朱棣推翻了明正言順繼位的侄子,自己當皇帝。

李世民與朱棣的行為基本都屬於''謀反''。對於李世民來說,雖然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但爵位是秦王,而太子是國家儲君,在皇帝並未廢黜太子之位的前提下,李世民便殺死了太子,這就是以臣弒君,並且事後逼迫自己的父皇成為太上皇,而自己強行做皇帝。

而朱棣則是光明正大地起兵造反,經過3年的戰爭,把明太祖朱元璋確立第二任皇帝拉下龍椅。

同樣都是''謀逆'',李世民是在開國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幹掉法定的接班人上位,而朱棣是在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去世之後才舉兵造反。

到我們從當時二人的身份處境來看,就知道之中的事了。

1.李世民權勢滔天而朱棣僅限自己的封地。

我們來看李世民在朝中的官職地位:

其他的待遇還有:

封邑三萬戶:唐制,王爵食邑一萬戶,李世民有三萬戶。

禁中騎馬:古代在宮禁中除了皇帝外嚴禁其他人等騎馬,但李淵允許李世民騎馬。

贊拜不名:臣子朝拜皇帝時,贊禮官吏只能稱呼有一殊榮的大臣官職,而不能呼其名。三國時曹操也是如此。

從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不但有名,獲得了高於其他親王的地位待遇,也有實權,掌握了京畿和部分禁軍兵權,還有著自己的文武官員班底。實際權利已經超過了太子。

在這種條件下,李世民在大唐帝國的心臟位子發動一擊,取得政權是很容易的事。

而朱棣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雖然他就藩燕王時手握重兵,但他畢竟是臣子的身份,朱元璋是其君父,極有手段。與李世民控制了長安周邊及部分禁軍的強權不同,朱棣僅僅只能掌握屬於他名下的燕軍,在南京朝廷也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建文帝施行削藩政策時,朱棣不得不裝病來逃避朝廷官員的監督,''靖難之役''更是打了三年,多次差點讓朝廷軍隊取了性命,更不要提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他老爹的反。

2.李淵和朱元璋對局勢的掌握也高下分明。

李淵和朱元璋這兩位雖然都是開國皇帝,但是兩人對局勢的掌控顯然不在一個水平上,李淵對於自己兒子們的管理能力不如朱元璋。

3.大唐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世民掌握大唐大部分的軍權,而明朝的江山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全國大部分的軍權掌握在朱元璋手裡。






一鳴驚人01


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武德九年6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一舉殺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父親李淵退為太上皇,自己繼承皇帝位,成為了千古一帝唐太宗。

700多年後,又一位開國皇帝的兒子一舉推翻先皇所欽定繼承人,自己當上了皇帝,也成為了一位充滿爭議性而又公認成就甚大的皇帝——他就是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皇帝的明成祖朱棣。

從古代君臣尊卑的角度來看,李世民與朱棣的行為基本屬於“謀逆”。對李世民來說,其雖然也是唐高祖兒子,但爵位最高只是秦王,而太子是國家儲君,地位僅次於皇帝,對李世民而言是君。在皇帝並未廢黜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的前提下,李世民便殺死了太子,這就是以臣弒君,並且事後逼迫自己父親成為太上皇,而自己強行即皇帝位,更是在千百年來為人詬病。

而朱棣則是赤裸裸地起兵造反,經過3年戰爭,直接把明太祖朱元璋確立的明代第二任皇帝推下了龍椅。

同樣都是“謀逆”,李世民是在開國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幹掉法定繼承人上位,而朱棣則是在自己老爹朱元璋去世之後方才舉兵造反,是不是朱棣的膽量氣魄不如李世民呢?

但我們從當時二人的身份處境來看,就知道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一、李世民權勢滔天而朱棣影響僅限於燕地

我們來看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在朝廷中的官職地位:

其他的待遇還有:

邑戶至三萬:唐制,王爵食邑一萬戶,李世民的秦王單獨增加到三萬戶。

禁中騎馬:古時宮禁中除皇帝外嚴禁其他人等騎馬,但唐高祖允許李世民可以這樣做。

劍履上殿:臣子上殿參拜皇帝時,要先於殿外解下佩劍並脫鞋,但李世民可以不用脫鞋直接帶劍上殿。三國時曹操也有這個待遇。

贊拜不名:臣子朝拜皇帝時,贊禮官吏只稱呼有這一殊榮的大臣官職,而不直呼其名。三國時曹操也如此。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李世民不但有名,獲得了高於其他親王的地位待遇,也有實,掌握了京畿周邊和部分禁軍兵權,還有著自己的文武官員班底。實際權力已經超過了太子。

在這種條件下,李世民在大唐帝國的心臟位置發動一擊,取得政權是輕而易舉的事。李世民作為長期領軍征戰的傑出將領,膽子自然不小,有了這等便利條件,自然就敢在老爹眼皮子地下殺死哥哥弟弟,再逼迫老爹退休。

而朱棣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雖然他就藩燕王時手握重兵以抵禦北方異族,但他畢竟是臣子的身份,朱元璋是其君父,又極有手段。與李世民控制了長安周邊及部分禁軍的強權不同,朱棣僅僅只能掌握屬於他名下的燕軍,在南京朝廷也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建文帝實行削藩政策時,朱棣甚至不得不裝病來逃避朝廷官員的監管,“靖難之役”更是打了三年,多次差點讓朝廷軍隊取了性命去。朱棣在建文帝時期造反都如此困難,更不要提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這位手段狠辣的老爹的反了。

二、李淵和朱元璋對於局勢的掌控能力也高下分明

李淵和朱元璋這兩位老爺子雖然都是開國皇帝,但兩人對局勢的掌控能力顯然不在一個水平上,李淵對於自己兒子們的管理能力大大不如朱元璋。

李淵從太原留守而成為唐朝開國皇帝,政治手段不能說沒有,但他的起事,更多的是李世民和劉文靜等人的促成,多少有些為形勢所迫的意思,在政治眼光和膽魄手段上顯然有所不足。成為皇帝后,不管是出於對太子的制衡還是真心實意想要封賞李世民,他對李世民權力的一再加封,使得李世民在實權上遠遠超過了李建成,也助長了李世民的政治野心。從這一點上,李淵作為皇帝,在兩個兒子的地位和權力管理上做得很不成功,也是李世民敢於在老爹在世的時候就弒兄殺弟逼迫老爹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在世時,對於自己的眾多兒子也採取了分封親王的方式,但與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等人都在京師不同,朱元璋的兒子們都被要求到自己的封地去就藩,有能力的秦、晉、燕、寧諸王並不在南京,也就無法從中樞上發動行動,直接威脅皇帝的地位。並且,朱元璋心狠手辣,對局勢的掌控能力極強,對功臣的屠戮也使得自己的兒子們不敢有異動。

不過,朱元璋在世時,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們抵禦異族入侵,讓許多藩王擁有自己的軍隊,還不聽葉伯巨的“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土”限制藩王勢力的諫言,以至於他去世後,藩王們擁兵自重,尾大不掉,逼迫建文帝不得不實行削藩,也加速了朱棣的反心。這也是朱元璋政策中的隱患。

此外,李世民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排擠迫害他為理由,強調自己是“正當防衛”,名義上並不反自己的老爹。而朱元璋在位時,對藩王們的權力也較為寬容,朱棣沒有反自己老爹的理由。

從以上來看,李世民和朱棣雖然都以推翻法定皇帝繼承人而上位,但兩人當時不同的處境使得兩人走了不同的道路。無論如何,李世民和朱棣的皇權之路都是一出骨肉相殘的血腥慘劇,皇位面前,最是無情帝王家。


荒山野嶺中的小草


1 先說說李淵,唐的天下其主力軍是李世民領導的。像李靖,長孫無忌,尉遲恭,程咬金,房玄齡等人都在李世民麾下效力。而太子李建成主要跟隨李淵在後方處理內政。兵權大都在李世民手上!李淵本身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唐朝的建立主要是李世民在引導下發展的。李淵他是世襲門閥貴族。他的造反純屬偶然。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大多數將領是支持李世民的,因為他們在李淵和太子李建成那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再加上他們與李世民征戰沙場。所以在尉遲恭,徐茂公,李靖的支持下殺了太子,逼李淵禪位李世民

2再看看明朝朱元璋。他本是一個乞丐出身,他打天下是他自己在領導。常遇春,徐達是他一塊長大的夥伴,後面還有藍玉,李善長,劉伯溫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時候朱棣也跟著他南征北戰。朱元璋的威望絕對能鎮住朱棣等將領。再說那時候太子朱標還活著。太子賢能,眾人也比較臣服。但太子一死,朱元璋為了順利傳位太孫朱允炆,大殺元老。這也為後來的靖難之役埋下導火索。明朝問鼎中原後,為了對抗北面的元朝。把精銳之師留給朱棣鎮守北方邊境。在這期間朱棣得到很好的發展,一直在沙場征戰。朱允炆即位後,威望不足以鎮住眾藩王及元老。其又優柔寡斷,比較天真。立足未穩,就急於削藩。這給了朱棣可乘之機,便發生了靖難之役






輕鬆依舊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的發動者是秦王李世民,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發動者是燕王朱棣。 秦王李世民在隨末農民戰爭和各豪強地主武裝集團之間的兼併戰爭中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績,具有極高的政治威望,同時也積聚了雄厚的軍隊實力。秦王李世民與唐高祖李淵之間雖是父子但更是君臣,綜合實力上,呈現“主弱臣強”的態勢,因此,隨著唐王朝皇族內部矛盾的激化,作為臣子的秦王李世民就有實力發動“玄武門之變”並最終奪取了皇位。 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還是少幼時期,雖然人小鬼大很聰明但是他還是少不更事的。朱元璋依靠淮西集體的勢力,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以建立根據地的方式東征西討、南爭北戰,最後建立明王朝,實現了從社會最底層一躍至社會金字塔尖高度的政治飛躍。朱元璋此時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政治威望和統治全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而且還具有極為豐富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經驗,一人獨大的態勢,決定了明太祖朱元璋和燕王朱棣之間“主強臣弱”的政治格局。朱元璋後期,燕王朱棣封藩北平,擔負起明朝北方重要門戶的防守,還多次跟隨大將徐達等北伐實力仍然還很強大的蒙元殘餘集團,後還多次獨立掛帥親征蒙古並取得多次勝利,穩定了明朝北方的社會局面,不僅擁有比較高的政治威望、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富有身經百戰的政治和軍事經驗。此時的朱棣與老年的朱元璋相比還是“主強臣弱”,朱棣不敢也不能發動政變奪取皇權。在朱元璋死後,年少稚嫩的文弱書生建文帝朱允炆與強健雄霸的中年朱棣之間就是“主弱臣強”的態勢了。因此,隨著建文帝朱允炆不合時機的削藩政策推行,朱明皇族內部的鬥爭白熱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就成為可能了。



朱玉群100V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有實際上的不同,李世民是主動造反,而朱棣是被迫造反。

李世民從他建立卓著戰功之後,就一直有取太子而代之的野心。而他之所以敢在李淵在位時就發動玄武門事變有很多的偶然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有足夠的實力,以及他的戰功卓著,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可以說他和太子是勢力相當的。在發動玄武門事變成功後,他也有足夠的實力把李淵逼下位。

而朱棣不一樣,可以說他雖然不贊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帝,但是他從一開始並無謀反之心,至於後來他發動靖難之役,完全是被朱允炆逼迫無奈,當時已經有很多藩王要麼被逼自殺,要麼就被朱允炆殺了,如果他不反,他也沒有活路。再者從宗法和實力上來說,他是朱元璋的四子,以及他在北平的軍事力量,就算不立朱允炆為帝,也不可能輪到他朱棣。更別提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了,可以說如果朱棣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反,那他必是死路一條。




你離開了南通


答:因為在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李世民比朱棣強,李淵比朱元璋弱,這種差距是天差地別。

下面我分兩組,“李世民-朱棣”、“李淵-朱元璋”,來聊聊這件事。

  • 李世民與朱棣

李世民:李世民是李淵的嫡次子,李建成是他的大哥。

評價唐朝,經常有人說“兒子打天下,老子坐皇位”,這個事雖然有所誇大,但唐朝的半個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真不假。

自從入主長安後,李淵和李建成就安心在長安理政,外面王世充等一眾割據勢力都是李世民帶兵去打的;換句話說,李世民手上有兵權,而且自己經歷過沙場的磨練。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已經60歲了,而太子李建成性格有點懦弱,這兩個人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朱棣:首先,朱棣的地位就與李世民不符;大明的天下是朱元璋打下來的,他作為朱元璋的兒子之一,被分配到了北京地區坐藩王。

打天下的過程中,他的貢獻對比其他皇子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雖說自身的實力在各個藩王裡能排個上流水平,個人能力強,但並沒有特別拔尖。

要不是朱允文太廢物,下令不能弒叔,朱棣早就死於亂軍之中了。

別說是朱元璋不死,就算太子朱標不死,朱棣也不敢造次,畢竟自己的實力和地位與李世民不可同日而語。

  • 李淵與朱元璋

李淵:和朱元璋不一樣,他本身就出生於貴族家庭,手上有兵有錢,按當時的話來說,李淵算是大士族。

要說唐朝的建立沒有李淵的功勞,是抹黑李淵了;但連起兵造反都是李世民在617年時提議的,李世民對唐朝的貢獻肯定要比李淵大一些的。

相對於父子關係,李淵和李世民更類似於互相成就的關係。

朱元璋:朱元璋是乞丐出身,那真正是刀尖上舔血,一點點打下江山的。

在大明朝的建立過程中,朱元璋是絕對的核心。在諸多兒子中,嫡長子太子朱標對於大明朝的貢獻最大,至於朱棣那都得往後排。

同李淵和李世民不同,朱棣是跟著朱元璋沾光的,要沒他老子,朱棣連個藩王都做不成。


陸一說歷史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回答不盡人意,歡迎大家用磚來拍,回答順了您心意,歡迎點贊關注。

這個問題呢,在站在說書人的角度來看,卻是簡單,李淵個人的成長角度不同,當年自己的父親死的早,一直被隋文帝照顧著長大,後身皆重要職位,說白了從自己的祖上北周時期,門庭卻是不一般,在當時也算是地位很高的士族門閥了,所以在權利鬥爭當中,有著不同的手段,當年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可是對太子照顧有加,從當初李淵給予太子權利來看,不難看出,是讓太子李建成與朝堂內的官員打好關係,實習一下做帝王的注意事項,以便以後當了大唐帝王之主後,更加得心應手。

但是這其中老二,就是李世民卻是在大唐的建立之初,立下了不朽之功,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得到了槍桿子的支持,而且自己擁有自己的團隊,有時候,說書人甚至懷疑,李淵設下的局,讓這二人自相殘殺,讓最有能力的人出線,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幾個兄弟都太狠了,都打算弄死對方,結果李世民出線。

我們再看看朱元璋,這個就簡單了,當初朱元璋可是乞丐出身,由於自己底子薄,並非像隋唐時期,李淵一樣,是一方士族,關隴集團的一哥,所以一旦皇權在手,就要肅清一下威脅到皇位的人,這種殺人的手法,讓自家子弟都是為之忌憚,直到朱元璋死後,這一種敬畏怦然消失,再加上朱棣當初隨父親打江山,在軍方和藩王方面得到了不少的支持,所以靖難之役發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