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文 | 當歸尾 來源:秋葵媽媽(ID:QKMM99)


孩子,終會長成父母的樣子。


在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閨女》中,演員王鷗在談及父母時,曾幾度哽咽。

原來在王鷗三歲那年,她的父母就離婚了。


在她的記憶裡,父母常常因為感情不和吵架。

當時只有一點大的王鷗,親眼目睹過父母吵架的畫面。如今30多年過去了,可每當回想起之前的種種,她都感到十分害怕。

她說:“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父母關係好不好,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長大後,我在面對愛情、事業、婚姻時,我都特別悲觀。”


父母感情不好,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氛圍裡面,那他自然會很健康地成長。


如果在家裡父母橫眉冷對,家庭氛圍冷漠,那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冰冷。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吵贏了全世界,獨獨輸掉了孩子


泰國一部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僅用三分鐘的時間還原了當父母吵架時,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平日裡溫柔可人的媽媽,和幽默風趣的爸爸,都變成了兩隻面目猙獰的大怪獸,大聲咆哮、拼命撕扯。

這一幀幀恐怖的畫面,雖然有點諷刺的意味,但卻無比真實。

父母們看似不經意的一次爭吵,有時候可能會成為小孩子一輩子的童年陰影。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演員徐靜蕾在《魯豫有約》中說過一句話,她說:


“婚姻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它不一定適合我。”


魯豫問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徐靜蕾坦言道:


“我爸爸媽媽從小就在吵架,而且吵得特別兇,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陰影。


一想到家庭,我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和和睦睦的家,我第一反應就是吵死了。


現在跟我爸我媽一起出去,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非常緊張,因為我怕他們一言不合又吵起來。”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是活在愛中,而是活在恐懼中。


有心理研究表明:


父母經常吵架,並常受到父母負面情緒影響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


同時,經常面對家庭戰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父母只顧著爭論誰對誰錯,卻忘了那個躲在角落,並注視著這一切的孩子。

父母的關係,深刻影響著孩子的性格。


父母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對未來的期盼。

每個父母,都想將世上所有的美好送給孩子。

殊不知,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物質,而是用愛去滋養孩子,讓孩子在愛的浸潤中長大。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沒有愛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父母感情不好,對孩子的人生有多大的影響?

網友@小西的回答,戳痛了無數人的心。

她說:


“打從她記事起,父母就經常吵架,兩人都是不肯服輸很倔強的那種性格。她時常想父母到底是因為什麼而結婚的,難道真的只是為一張結婚證嗎?


每一次的吵架,對她的影響都非常大,以至於現在,她認為自己有嚴重恐婚症、恐戀症以及與新異性交往障礙。”


令人難過的是,她變得不再相信愛情,更不敢邁入婚姻。


因為害怕自己的婚姻,會像父母那樣支離破碎,只剩下無休止的爭吵。

看到這裡,同作為媽媽的我,心像被針紮了一樣:


父母感情不好,所帶給孩子的傷害,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減少。


相反,可能會伴隨他一生,對孩子以後工作、結婚、生子,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東野圭吾曾說:


“很多父母雙全的孩子,最後也生活得不幸,孩子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父母是否雙全。”


對孩子最殘忍的事莫過於:一個家庭裡明明存在很多矛盾,但是父母固執地相信這樣的家庭,能帶給孩子幸福。

當孩子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並且從未感受過愛和溫暖,長大後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

沒有愛的家庭,將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孩子,終會長成父母的樣子


電視劇《小歡喜》中,方一凡的原生家庭是最讓人嚮往的,因為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到不行。

他的父親方圓在一家公司,做了20多年的法務,突然有一天接到了被解僱的通知。

家裡的頂樑柱,沒有了工作,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算是致命一擊。

如果放在別的女人身上,肯定會有丈夫沒有用之類的怨言。

童文潔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囑咐丈夫趁著失業,好好在家休息,找工作的事情不急,一切有她呢。

同樣的,方圓疼童文潔也是疼到骨子裡。


在妻子懷了二胎之後,他總是變著花樣,給妻子做各種好吃的,幫她按摩、洗腳等等。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他們遇事不爭吵、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相處模式,打小便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

也正是因為在溫暖、有愛的家庭中長大,方一凡才能成長為樂觀、開朗、陽光的一個孩子。

比如,方一凡會主動關心失去母親的表弟,告訴表弟:沒事,別怕,一切有我呢。

他也會耐心地開導患了抑鬱症患者的好朋友,逗她開心,陪著她走出那段陰霾的日子。

古生物學家泰亞爾曾說過:


“人的一生中只有一個義務,那就是學會愛。人的一生中只有一種幸福,那就是知道愛。


在親密和諧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懂得怎麼愛人,更容易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教給孩子所有的東西,孩子都會以另一種形式,體現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父母越相愛,孩子心理才會越健康。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孩子想要的,不是一個冰冷的家


莎拉·弗格森和安德魯王子離婚後,沒有所謂的“互撕”,兩人一直保持著朋友的關係。

在養育兩個女兒的問題上,兩人都有商有量,給與孩子的陪伴,一點也沒有比別人少。

他們會一同陪孩子過兒童節,一同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家中隨處可見一家四口的合影。

女兒們得到的愛,並沒有因為他們離婚而有絲毫減少。

對於女兒們來說,爸爸媽媽能夠友好地相處,一如既往地愛她們,無疑是最讓人高興的事。

他們一家四口,也被英國媒體稱為“世界最佳離異家庭”。

孩子,是夫妻之間最重要的那條紐帶。


即使雙方不再相愛了,請別輕易剪斷這個紐帶,因為最終受害的是孩子。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裡引用了一項研究數據,說明了父母關係好壞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和睦的完整家庭,孩子的主觀幸福感最高;

父母衝突非常高的家庭,如果強求完整,孩子的主觀幸福感降為負數。


我們常說,孩子還這麼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其實不然,他們是“人小心不小”。

父母感情好不好,他們一眼就知道。

一個家庭,哪怕窮得家徒四壁,就算不能給孩子充足的物質生活,只要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這樣的孩子定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果不愛了,也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傷害。


留給彼此的體面,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這一生,才剛剛開始,請許給他一個充滿愛和陽光的未來。


讓他能夠在未來的路上,學會愛人,也能夠坦然享受被愛。

愛,是每個孩子心裡的淨土,它需要父母來悉心呵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