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九種經典演講結構,任何場合張嘴就來(每日觀察0200)


掌握這九種經典演講結構,任何場合張嘴就來(每日觀察0200)

掌握這九種經典演講結構,任何場合張嘴就來(每日觀察0200)

很多人經常為準備一篇演講稿費神,除了內容之外,如何構思框架更是費神。修建一座大廈,如果先沒有一張設計圖,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九種演講稿撰寫或者即興演講構思的經典結構,是我以“講話就是在回答疑問”這個基本思想為依據,結合“框架”“立題”“生成”等關鍵演講工具,研究解剖先賢的思想方法或理論而提煉出來的。

看起來雖然是在介紹或者借用,但是,我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個“元疑問”徹底打通了它們之間的底層邏輯,因此,以下這九種經典結構,表面看似不同,底層邏輯卻是完全一樣的。

以下九種經典結構,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演講,我們可以直接套用。但是,我們更希望大家通過認真的研究、反覆的練習,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1 空-雨-傘法

麥肯錫諮詢公司有一個著名的“空-雨-傘”陳述模式,非常形象而且容易記憶。其含義就是:出門前要抬頭看天,發現天空烏雲密佈,天色灰暗,就要帶雨傘出門,邏輯就是:空——明確議題;雨——找出問題;傘——提出對策。

“空-雨-傘”雖然形象,但是許多人覺得操作起來不得要領。如果我們將它與三個“立題”對應,你就會豁然開朗:

空:是什麼——羅列現象,明確話題;

雨:為什麼——指出問題,分析原因;

傘:怎麼辦——指明方向,提出對策。

“空-雨-傘”法其實就是將“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個立題串連起來,講述一個完整的話題。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雨”也即“問題”指的毛病、欠缺、不足。因此,為什麼所分析的,也是這個問題發生或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說,“空-雨-傘”看似主要用來討論“客觀是什麼”的問題。

是的,“主觀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我們也會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三個立題來完整地討論,但並不能把這種結構簡單地等同於“空-雨-傘”法。比如:

是什麼:我的理想是什麼?(這屬於“主觀是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我有這樣的理想?

怎麼辦:我將怎麼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2 辯證法

辯證法是哲學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從演講來講,它既是思考法,也是演講稿的結構工具。

我們經常需要對具有爭議性某一現象、議論或行為發表意見,往往會遇到正反兩方面觀點對立。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堅定地站到某一方,也可能會覺得雙方都有理,那我們該如何來構思和表達呢?

按照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觀點,辯證法即正反合三個階段。因此,我們結構“立題”,可以這樣來構思演講稿:

1、開場——拋出話題(講是什麼,指出兩個對立的觀點);

2、正——正面肯定(講為什麼,有什麼好處);

3、反——反面否定(講為什麼,有什麼不好);

4、合——綜合平衡(講怎麼辦,也即如何做,才能達成平衡,做得更好)。

3 胡適法

胡適先生寫過中國第一本現代思維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他在導言當中講過,哲學史有三個目的:明變、求因和評判。以下是他的原話:

所謂明變,就是在於使學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的線索。所謂求因,即不但要指出這些沿革變遷的線索,還需尋出這些沿革變遷的原因。所謂評判,就是在完成前兩項任務的基礎上,使學者知道各家學說的價值。

胡適講的是歷史,歷史就是故事。因此,我們講故事時,或者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事件,均可以藉助胡適的哲學史研究法:明變、求因、評判,結合“立題”的類型,一個演講稿可以按如下思路構思:

1、明變:什麼事?事實與過程(是什麼?)

2、求因:為什麼會發生?或為什麼要那樣做?(為什麼?)

3、評判:這件事情產生了什麼影響?別人有什麼評價?(是什麼?)

4 四聖諦法

釋迦牟尼佛的“四聖諦”是佛法,是思考工具,也是表達邏輯。佛祖2500年前頓悟成佛,初創佛教,為首批弟子宣講佛法,他講出的就是“四聖諦”,即四個神聖的真理。

拋開佛法的具體內容,佛祖其實是提出了四個關鍵問題,然後給出了自己獨到的答案,從而形成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四聖諦”堪稱一個終極思考與表達模式。將它結合“立題”,我們就某個話題發表演講,可以用四個立題即分為四個部分演繹:

1、苦:現狀是什麼?現象、特徵、表現、問題,等等;(客觀是什麼)

2、集:為什麼是這個現狀?原因與理由,主觀與客觀分析;

3、滅:目標是什麼?不滿足於現狀,或者希望更好,期望、目標與願景是怎麼樣的呢?(主觀是什麼)

4、道:怎麼實現目標?具體的方法、措施、方案、步驟、對策、要求,等。

大家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四聖諦”法與“空-雨-傘”法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在“雨”和“傘”之間加了一個“目標是什麼”,把目標展開講得更詳細一些罷了。

而事實上,“空-雨-傘”的“雨”和“傘”之間原本隱含著一個“目標是什麼”,因為,接下來的“傘”即關於“怎麼辦”那個立題,句子當中一定包含著一個目標,比如“怎麼快速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這個怎麼辦的立題之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不就是一個一帶而過的目標嗎?

5 六頂帽子法

六頂帽子思考法,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波諾提出來的一種頭腦風暴方法。它既是思考法,也是表達法,也就是我們完全可以借用這個結構來撰寫演講稿或發表即興演講。

遺憾的是,許多人對六頂帽子法的理解過份執著於帽子的顏色,以及對戴上某個顏色的帽子所提出的要求,但是他們卻忘記了每一頂帽子究竟是在要求我們做什麼事。六頂帽子的顏色與思路指向如下:

1、白帽子:事實陳述。

2、紅帽子:目標選擇(以下思路必須緊扣此目標)。

3、黑帽子:負面因素(困難、問題、危害、劣勢、侷限、不利因素)。

4、黃帽子:正面因素(好處、利益、優勢、有利條件)。

5、綠帽子:解決辦法(具體的)。

6、藍帽子:總結決斷。

當我們用“立題”來還原這六頂帽子就會發現,“六頂帽子”法其實可以說是“空-雨-傘”法、辯證法、四聖諦法的組合。大致就是這樣的思路:

白帽子——客觀是什麼

紅帽子——主觀是什麼

黑帽子——為什麼實現目標很難?

黃帽子——為什麼我們在努力實現目標?為什麼實現目標是可行的?

綠帽子——怎麼實現目標?

藍帽子——最終的決定是什麼?

6 SCQA法

SCQA法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個結構化表達模式。SCQA是四個單詞的縮寫:

S(Situation)情景——是什麼?描述相關的事實,一種穩定的狀態。

C(Complication)衝突——是什麼?什麼情況打破了原來的穩定狀態。

Q(Question)疑問——是什麼?什麼新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A(Answer)回答——怎麼辦?我們的解決方案是……

SCQA法其實就是歌頌英雄的故事模式:

S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裡的動物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情景)

T 突然有一天,一個魔鬼出現了,讓動物世界一片混亂。(衝突)

Q 誰來拯救這個世界?(疑問)

A 一個英雄出現,經過與魔鬼鬥爭,森林歸於平靜。(回答)

7 ORID法

由約瑟夫·馬修創立並由加拿大文化事業學會(ICA)發展起來的ORID焦點討論法,雙稱為焦點呈現法。可以運用於任何的主題,它引導我們在四個層次上進行有焦點的討論。作為一種演講的結構,也非常經典。與鑽石法則的“立題”對應起來如下:

O 客觀性層次(Objective)。描述目前面臨的事實、問題與外在的客觀情況。——客觀是什麼。

R 反應性層次(Reflective)。遇到外在的事實時,我們體會到的內在的反應。——主觀是什麼。

I 詮釋性層次(Interpretive)。尋找原因、意義、價值、重要性和理由。——為什麼。

D 決定性層次(Decisional)。解決問題的建議、對策、措施、辦法和決定。——怎麼辦。

ORID法是從藝術作品欣賞發展而來的。這非常好理解。比如我們欣賞一幅繪畫作品,首先是我們看到那幅畫究竟畫了什麼——客觀性層次,接著是我們心裡感受到到什麼——主觀性層次,再接下來是我們結合主觀與客觀的信息,進行某些解釋——詮釋性層次,最後作出決定,買下那幅作品,或者因為不喜歡以後再也不看那個畫家的作品——決定性層次。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個新聞事件也基本遵循這個邏輯發表意見,與人聊天的時候,也可以遵循這個邏輯,而上臺發表演講當然也可以採用這個經典結構。

8 STAR法

STAR法則是500強常常被面試官使用的工具,用來收集面試者與工作相關的具體信息和能力。反過來,也是面試者回答問題時的技巧,當然,也被髮展成為一種經典的演講結構。STAR是四個單詞的縮寫:

S(Situation)情境。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

T(Task)任務。你擔當了什麼角色和任務?

A(Action)行動。你採用了什麼行動?

R(Result)結果。 結果怎樣,你獲得了什麼?

簡而言之,STAR法則就是用四個立題來講述自己故事的模式,是一個非常清晰、有條理的演講模板。

9 FABE法

FABE法則是臺灣中興大學商學院院長郭昆漠總結出來的。它是一種經典的推銷話術,也是一種經典的演講結構方法。FABE也是四個單詞的縮寫:

F(Features)特徵。產品的特質、特性等,以及它是如何滿足人們需要的。

A(Advantages)優點。即(F)所列的商品特性究竟有什麼比較優勢?

B(Benefits)利益。即(A)商品的優勢帶給顧客的好處有哪些?一定要站在對方角度來尋找好處。

E(Evidence)證據。包括各種第三方的報告、報道、評價、示範等,證明你說的是真實可信的。

FABE法則可以視為通過四個立題來發表演講,推銷產品,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視為一個“鑽石法則”的原型,即如下結構:

是什麼——我推銷的產品是什麼?這就是F的內容。

為什麼——為什麼我推銷的產品你值得擁有?展開三點回答:因為AB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