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上面是什麼樣的,真的有海嗎?

二電機熱心村民小劉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不瞭解天文學的朋友看到海王星有個“海”字,而且海王星的顏色非常接近海洋的藍色,可能還會以為這個星球上面是大海,實際上海王星是一個氣態星球,屬於氣態星球中的冰巨星,它的表面是沒有大海的,都是由厚厚的大氣層組成,然而在它的內部,卻真的有巨大的海洋,可以說比地球上的海洋都大得多,而且溫度很高。



海王星距離太陽約45億千米,離我們地球也時刻都在40多億千米之外,雖然其體積是地球的57倍,直徑達到了近5萬公里,但由於距離實在太遠,它也是我們在太陽系中唯一用肉眼看不到的行星。




海王星是個氣態行星,濃厚的大氣層中85%是氫氣,13%是氦氣,還有不到2%的甲烷氣體以及少量氨氣等,海王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星球,它上面的風非常的狂暴,時速可達2100公里左右,比地球上的颱風快多了。


海王星雖然是個氣態星球,但它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7倍,而且它還是一個富水的星球,它的大氣層中飛揚著冰晶顆粒,它的表面的溫度非常低,大約為零下218℃,所以其表面是不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

雖然海王星的表面非常寒冷,但是其內部卻有著高達8000℃的高溫,這樣的溫度由內向外輻射,越接近表面越冷,越靠向內部越熱,它的最中心是一個質量的大概和地球差不多的巖質核心,向外的地幔總質量又相當於10到15個地球質量,這部分富含水,氨,甲烷和其它成份,科學家認為那其實是高度壓縮的過熱流體,具有高導電性,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其水量要比我們地球上多太多了。這一層面的最上部甚至直接可對應海王星的大氣層。



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在海王星大氣層下面某個深度是有液體海洋的,但是它和我們地球上的海洋並不相同,它裡面不單是水,也有氨和其他液態物質,而且它與上面和下面的層面都沒有交流,並且越向下面溫度越高,可以將其形容為由過熱流體組成的水-氨海洋。


海王星的鄰居天王星和它的質量與結構都很相似,其內部也被認為有基本相同的液態海洋。


人類的方向


海王星上面當然有海,如果你能夠到那裡的海上,你就大發了。

因為那是鑽石之海,不光上面漂浮著巨大的鑽石山,就連那裡的海水也是液態鑽石,只要你舀幾勺回來,就會成為世界首富。

可惜至少現在人類還沒有那個本事。首先是還沒有那麼遠的載人飛船。人類還僅僅踏上了我們家門口的月球,距離才38.4萬公里,而海王星距離我們45億公里,是月球距離的10000多倍,還不知道哪個猴年馬月人類能夠有這個能力。

其次即使到了那裡,也無法登陸。海王星是一個氣態行星,因此所謂的大氣層很厚。海王星半徑為24766公里,是地球6371公里的約3.9倍,除了一個小小的岩石內核,都是由氣體組成。只不過由於1萬公里深的氣體下面壓力太高,溫度太高,才變成了液態而已。

海王星大氣平均溫度為-214度,而到了鑽石海洋溫度又到了上萬度,壓力1100萬個大氣壓,這種冷熱兩重天,目前的人類要進去想也不要想。

況且在海王星大氣中還有比地球強10幾倍的風暴,是太陽系最快的風暴,時速達到2100公里,如果按地球標準,12級颱風才時速120幾公里,這屬於多少級颱風,一百多級吧,這種風暴可以撕碎一切。誰有這個本事能夠去扛一扛?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很長時期,人類是無法到那裡取回鑽石的。就像神筆馬良傳說中畫的那座海上金山一樣,貪心的人想要去發財,只能葬身大海。

科學界似乎正在研究深入天王星海王星大氣層的無人探測器,那麼可以通過這些無人探測器取回鑽石嗎?不行,一是這些探測器是有去無回,只能發回一些數據資料;二是一定要弄一個帶回鑽石的探測器也是得不償失。

想一想,人類派到金星表面的探測器只是承受90個大氣壓和500度不到的溫度,就有去無回了,何況海王星表面1000萬以上的大氣壓和上萬度的溫度?

目前人類發到月球的無人探測器,隨便發一個都要投資幾億甚至十數億資金,一般還都是有去無回,如果要能夠帶幾公斤物質回來,投入就要成倍增加,其成本如何?何況海王星距離是月球的10000多倍,如帶回一勺液態鑽石代價無可估量。

好在科學探索是不計代價的,這種不計代價不是為了帶回幾勺鑽石,因此人類要想一睹海王星鑽石天顏還遙遙無期。

有人又會噴了:瞎說,既然誰也沒有到過海王星,什麼鑽石海洋都是科學家們的瞎扯蛋。科學家們可沒有你那麼喜歡瞎扯蛋,他們在地球上對海王星的狀態進行了模擬。

很簡單,現在通過光譜分析就能夠得到一個星球的元素組成狀況,再根據一個星球體積就能測算出任何深度的壓力和溫度,再根據對天體百年探測的各種經驗和數據,就能夠模擬海王星的狀態了。

海王星之所以形成鑽石海洋,是因為海王星元素含量中有10%的碳。石墨、鑽石都是碳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同一種物質,只是原子排列順序不同而已。在高溫高壓下,石墨就可以成為金剛石,人造鑽石就是這樣得到的。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將一個0.1克拉,厚度為0.5毫米的鑽石置於4000萬個零海拔氣壓環境中(高壓),並用激光(高溫)轟擊其表面使其液化,當壓力降低至1100個零海拔氣壓時,固體鑽石開始形成,但這些鑽石並沒有沉下去,而是漂浮在液態鑽石紙上,就像海上冰川。

請別輕易懷疑現在的科學實驗,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模擬的地外星球狀態,絕大多數都能夠在今後的星際探測中得到證實,比如火星、木星、土星的情況。

現代科學可以通過衛星檢測到距離我們幾百萬光年遠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誤差僅有1%;飛秒攝像機可以每秒拍攝照片達到10萬億幀,光速移動也逃脫不了這種火眼金睛的抓拍;派往火星的地震探測器,可以感覺一個氫原子半徑的震動,所以火星任何風吹草動(沒草,只是人類還沒有形容火星的詞彙哈,借用一下),都會被人類監控;人類首次探測到來自13億光年的引力波時空漣漪,只是觸動了4公里探測儀長臂一個質子直徑萬分之一的尺度,就被敏銳捕捉。

所以真的不要僅憑俺們信息不全的腦袋,胡思亂想就否定甚至貶損科學發現,這種隨意揣測除了暴露自己的愚蠢和無知,無損科學的光輝。

儘管海王星有無邊的鑽石海洋,人類現在還只能望洋興嘆。時空通訊和大家一樣,只能夠做做夢而已。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不瞭解天文學的朋友看到海王星有個“海”字,而且海王星的顏色非常接近海洋的藍色,可能還會以為這個星球上面是大海,實際上海王星是一個氣態星球,屬於氣態星球中的冰巨星,它的表面是沒有大海的,都是由厚厚的大氣層組成,然而在它的內部,卻真的有巨大的海洋。

海王星距離太陽約45億千米,離我們地球也時刻都在40多億千米之外,雖然其體積是地球的57倍,直徑達到了近5萬公里,但由於距離實在太遠,它也是我們在太陽系中唯一用肉眼看不到的行星。

海王星的藍色是大氣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紅光造成的。

海王星上呼嘯著按帶狀分佈的大風暴或旋風,海王星上的風暴是太陽系中最快的,時速達到2000千米。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

雖然海王星的表面非常寒冷,但是在海王星的內部卻有著高達8000℃的高溫,這樣的溫度由內向外輻射,所以從海王星的表面向裡面前進的話,其溫度是會一點點升高的,海域與海王星的大氣層中有大量的冰晶顆粒,所以有些天文學家們認為,在海王星大氣層下面某個深度很可能有水存在,可能表現為一種高度壓縮的過熱流體,這種高電導的流體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而在海王星的鄰居天王星上,可能也有著這樣的海洋,瞭解了吧。

關注我,帶裡探索無盡的宇宙!


探索無盡的宇宙


海王星雖然有個“海”字,而且表面是像海洋一樣的藍色,但是海王星與海卻沒有什麼關係。



作為太陽系最外圍的行星,海王星發現於1846年,由於距離遠,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用肉眼看不到的行星,海王星上85%是氫氣,13%是氦氣,不到2%的甲烷,還有少量氨氣,大氣中飛揚著很多的冰晶顆粒,這些讓其看上去是海洋一樣的藍色,但其實我們所能看到的海王星的表面並沒有液態的水。



但是不要以為海王星是個大氣球它的質量就不高,實際上它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7倍,直徑也達到了近5萬公里,其體積相當於57個地球,由於距離太陽相當遙遠,它的表面的溫度非常低,大約為零下218℃,是太陽系中最冷的星球之一,當海王星更有特色的是它無以倫比的風速,其最大風力可達每小時2100公里,每秒鐘可達580多米,比大氣中的音速還快很多,可以想象海王星表面大氣中暴風的狂暴程度,相比較來說地球上的颱風的速度最快也只有每秒50多米,而且海王星上的風是零下200多攝氏度的寒風,沒有任何已知生命體可以適應這樣的環境。



海王星的表面還有一個巨大的黑色氣旋,是太陽系行星中幾個巨大風暴之一,而且它也是太陽系行星中速度最快的風暴,如果把這個氣旋放到地球上的話,那麼它將比大西洋還寬一些,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旅行者2號在路過海王星的時候發現了它,但之後它一直在萎縮,正趨向於消失。


雖然海王星的表面非常寒冷,但是在海王星的內部卻有著高達8000℃的高溫,這樣的溫度由內向外輻射,所以從海王星的表面向裡面前進的話,其溫度是會一點點升高的,海域與海王星的大氣層中有大量的冰晶顆粒,所以有些天文學家們認為,在海王星大氣層下面某個深度很可能有水存在,可能表現為一種高度壓縮的過熱流體,這種高電導的流體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而在海王星的鄰居天王星上,可能也有著這樣的海洋。


科普大世界


語文都不及格吧?那是海王,不是海。難道天王星有天,冥王星有冥?


氵貝佔


誰想發就把誰送上去吧!在整個宇宙中只有能夠孕育生命的環境才是最寶貴的才富。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由於距離遠,只能在天文望遠鏡中看到,由於其淡藍色的外表,就為其命名為海王星。1989年旅行者二號探測器拜訪過海王星,讓大家看到了海王星的真實形態。

海王星上85%是氫氣,13%是氦氣,2%是甲烷,還有少量氨氣,讓其成為藍色,大氣層的甲烷是其形成之一,由於距離太陽遠,因此溫度低,海王星同時有磁場和極光。

或許有人想,海王星上能住人嗎?就目前的發現,不行。首先,大氣中充滿了氫氣,對於氫氣大家是瞭解的,其次是海王星的天氣,海王星上的風速為2100km/h,地球最大風速大約為118km/h,數字上的差距就很說明問題,這樣的風速幾乎讓海王星上沒有生物存在。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海王星上有水的幾率小,但並不排除有水的可能性,只能還未深入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