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廣東作者江中元以楷書入展,除此之外,他還入展過全國第三屆冊頁展等,可以說在楷書創作上有獨特的經驗。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在過去的幾年裡,江中元臨寫過大量的北魏墓誌,期間兼習了諸多唐楷以及明清楷書,風格並沒有完全固定,全國名家對於徵稿啟事的一些解讀,書體風格一定要往一家上靠,要有取法,還要有新意。

於是他選定北魏《源延源墓誌》和東魏《高湛墓誌》以及清代金農《銷寒詩序冊》進行集中練習,相互取法,並且試著進行創作。最終入展,得償所願。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江中元的楷書明顯取法的是魏碑與唐楷,書寫也很自然,這和中國書協自十一屆國展定下的“植根傳統,鼓勵創新”的導向是吻合的,在書寫技巧充分表達的前提下,再加上作品形式的完整度,他的作品入展也是應當的。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對於楷書創作,他有什麼建議?他在學書體會中談到:

楷書切忌寫得過於"平"。

好的作品定要打破通篇大小一樣,粗細勻稱,長扁無變化……等。作品風格特徵要有出處,要有古意又能出新意,有鮮明的自我風格。

楷書結字中宮收緊,亦可求變化。

可上松下緊,上緊下松,或左緊右松,左松右緊,但不可隨意亂變,要掌控一定的度,整幅作品務求統一協調。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楷書用筆避免單一。

不同的位置其形態不一樣,同樣的位置亦需要使其變化。用筆可方可圓,方筆斬截爽利精神外露。圓筆圓勁飽滿、氣質含蓄。使轉圓者易流俗 ,方折頓挫者易僵硬 ,務追方圓兼備。避免"尖"和"纖",追求"厚"、"潤"、"拙"。

楷書亦求墨色變化。

在創作過程中追求自然書寫,起先筆墨酣暢要稍快些,到後面慢一些,控制好力量與速度,枯中見潤剛好。字形複雜筆畫多的快一些輕一些,筆畫少的厚一些重一些,如此往復,整幅作品濃淡相間,有起伏和節湊感。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書法投稿參加比賽像演員舞臺上表演,要想成功,各方面都要下足功夫照顧到。紙張,形式,內容,務求協調而有內涵。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練書法也一樣,找準方向後,大量的臨帖書寫必不可少。學習的過程中邊練邊調整,多思多悟。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總結:

從江中元的作品,對照他的創作體會,能過看出兩者間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自然得於長久書寫與思考之間的相互生髮。楷書忌平,也要體現筆法的豐富與墨色的變化,當時避免楷書過於死板呆滯的良藥。

聽了國展高手的4條建議,終於明白人家楷書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在國展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