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广东作者江中元以楷书入展,除此之外,他还入展过全国第三届册页展等,可以说在楷书创作上有独特的经验。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在过去的几年里,江中元临写过大量的北魏墓志,期间兼习了诸多唐楷以及明清楷书,风格并没有完全固定,全国名家对于征稿启事的一些解读,书体风格一定要往一家上靠,要有取法,还要有新意。

于是他选定北魏《源延源墓志》和东魏《高湛墓志》以及清代金农《销寒诗序册》进行集中练习,相互取法,并且试着进行创作。最终入展,得偿所愿。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江中元的楷书明显取法的是魏碑与唐楷,书写也很自然,这和中国书协自十一届国展定下的“植根传统,鼓励创新”的导向是吻合的,在书写技巧充分表达的前提下,再加上作品形式的完整度,他的作品入展也是应当的。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对于楷书创作,他有什么建议?他在学书体会中谈到:

楷书切忌写得过于"平"。

好的作品定要打破通篇大小一样,粗细匀称,长扁无变化……等。作品风格特征要有出处,要有古意又能出新意,有鲜明的自我风格。

楷书结字中宫收紧,亦可求变化。

可上松下紧,上紧下松,或左紧右松,左松右紧,但不可随意乱变,要掌控一定的度,整幅作品务求统一协调。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楷书用笔避免单一。

不同的位置其形态不一样,同样的位置亦需要使其变化。用笔可方可圆,方笔斩截爽利精神外露。圆笔圆劲饱满、气质含蓄。使转圆者易流俗 ,方折顿挫者易僵硬 ,务追方圆兼备。避免"尖"和"纤",追求"厚"、"润"、"拙"。

楷书亦求墨色变化。

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自然书写,起先笔墨酣畅要稍快些,到后面慢一些,控制好力量与速度,枯中见润刚好。字形复杂笔画多的快一些轻一些,笔画少的厚一些重一些,如此往复,整幅作品浓淡相间,有起伏和节凑感。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书法投稿参加比赛像演员舞台上表演,要想成功,各方面都要下足功夫照顾到。纸张,形式,内容,务求协调而有内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书法也一样,找准方向后,大量的临帖书写必不可少。学习的过程中边练边调整,多思多悟。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作品

总结:

从江中元的作品,对照他的创作体会,能过看出两者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自然得于长久书写与思考之间的相互生发。楷书忌平,也要体现笔法的丰富与墨色的变化,当时避免楷书过于死板呆滞的良药。

听了国展高手的4条建议,终于明白人家楷书为何能入展了

江中元在国展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