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每逢重大災難和重大事件,圖片是表現搶險救災,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最好手段。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國內外攝影人奔赴抗震救災一線,記錄了災難,頌楊了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災,傳遞了正能量,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今年春節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蔓延到全國,3萬多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抗擊疫情,超過了汶川地震所派的醫務人員人員。攝影人該行動了。但是,抗擊疫情不像抗震救災,因為病毒傳染性極強,各地政府規定人員儘量減少外出,甚至封閉小區和村鎮。很多攝影人在群裡說,待在家裡就是最好的支持抗疫,攝影人就不要亂跑了。這話說的沒錯,有道理。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但是,社會需要影像,需要宣傳,需要文獻。我們去不了湖北,去不了武漢,就立足本地,家門口也是戰場。這次防控抗疫戰,是全民皆兵,各個省都是一級防控。你所在的城市小區,鄉村都實行了封閉管理,社區的幹部志願者、醫護人員、防控人員、環衛工人、警察等等,他們都戰鬥在防控一線,都是我們拍攝的對象。當你出小區門的時候,保安會拿上體溫槍給你測體溫,每天小區裡的保潔人員進行消殺,社區的人員上門進行排查宣傳登記,公交車司機在城市裡穿行,的哥外賣小哥為宅在家裡的人送包裹送生活用品,環衛工人堅持在大街小巷掃地……雖然他們帶著口罩,我們看不清他們的面龐,但這是他們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打扮,這正是區別於平時的裝束,很有特特色。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你宅在小區出門倒垃圾的時候,或者出門買菜的時候,就可以拿著相機對他們進行拍攝。這既不違反封閉式管理的規定,又作了客觀的記錄。抗擊疫情的戰鬥每天都在變化著。我所在的城市,春節前在文化廣場舉辦迎春展銷會,當武漢封城以後,這裡也封閉了,再過了一天,展覽也撤除了。剛開始人們還戴著口罩在街上行走,隨著疫情的升級,街上人稀少了,上公交車也要戴口罩量體溫,到後來部分公交車停運了,汽車站到各縣的班車也停了,幾大廣場公共場所也封閉了,進入各大超市,甚至農貿市場都要測量體溫,這些都是我們聞所未聞的變化。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忽略了去記錄,那麼,你所在的小區所在的城市,就缺少這個影像的記錄。疫情過了以後,各級需要圖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出這些影像資料,不管是辦展覽出畫冊都是用得上的。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攝影人,戰場就在家門口


拍攝題材關鍵是要開動腦筋,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沒有這個意識,看見了也會一晃而過。比如,突然一天小區電梯間裡面安裝了一次性抽紙,上面註明了這是為了防止傳染的電梯按鍵紙;志願者到家排查登記,發放出入卡。說明防控新冠肺炎升級了,小區工作做到家了,送上門來的題材拿著相機就可以拍攝。我們不需要去武漢,戰場就在你家門口,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不違反封閉管理的原則下,拿起你的相機去拍攝吧。

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