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菜根譚》是教我們修身養性的一本著作。教本身具有特殊的意義,很早之前孔子就說“有教無類”,說明了教具有普遍性與適用性。

教的普遍性來自教對於每個階段的人都是合適的,所謂合適,就是人人皆可教,人人皆可學。人人可教說明知識本身有很強的傳播性,因為人人都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而人人可學又說到了每個人都有學習的需求。

有些階段的需求是主動的,有些階段的需求是被動的。比如我們學走路,翻身,這些需要主動參與且累計疊加次數才可完成。被動需求是我們不願學且不得不學的一部分知識,這些知識你不學是一種損失,學了是一種成長。

學校可以教我們課本里面的知識,但不會教我們去完整的閱讀一遍四大名著,這些功課是需要自己課下完成的。私下完成你又覺得不捨,不捨這部分寶貴的時間,你想利用這份寶貴的時間滿足自己的娛樂性需求,而不是渴求知識的需求。

《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知識的需求永遠在每個人心中滋生,也永遠被每個人內心的大水撲滅,每個人希望它滋生,同時用自己的惰性和眾多理由扼殺在搖籃之中。

學習知識往往是我們一念之間所做的決定,因為知識的需求出現在我們心中的時候,我們此時是需要這部分知識的,因為面對需求你要去滿足,而滿足的途徑是去學習,然而學習是一個過程。

知識需求是過程,一個念頭往往決定不了最後的結果:

念頭是腦海中轉瞬即逝的想法,抓不住,追不回,這種想法虛無縹緲,很難有什麼根據去追尋這種念頭的意義。說念頭有意義,在於它在你腦海中曾經出現過,出現過那就是屬於你的東西,屬於我們的東西,自然要珍惜。

珍惜我們這種念頭是好事,可是要認清念頭產生的結果,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方向。一個念頭有好的結果,也有不好的結果。

某一天你看著手機,看著手機屏幕裡的人在做著各種各樣你做不到的事,面對這些事,你想做,卻不去做,你有這個想法,卻始終不去行動,是做的少了,還是看的太多了,這是我們需要想的一個終極問題。

《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看的多了,自然做的時間就會逐漸減少,這個減少的過程緩慢下降的,因為你的念頭產生的那一瞬間就決定了你什麼時候行動。

念頭會在什麼時候產生,一個念頭會不會帶來全面性的結果,這得要分開來看。

念頭會在我們有需求的時候產生,暫且讓念頭跟需求掛上鉤。念頭產生了,你要對這個念頭負責,對念頭的負責決定了你對念頭實際行動的程度。

好的念頭,我們切實落地。好的念頭可以是自身的成長,一件有意義的事。自身的成長來自學習,有意義的事來自你對這件事的最終看法。

學習,始終是一個好的念頭,這個念頭貫穿我們一輩子,這一輩子我們都需要學習,因為學習不會讓我們孤獨和寂寞,學習是一件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

有意義的事來自你最終的看法,比如說運動,運動之下又分為很多,跑步、慢走、跳繩都為運動,你覺得跑步對你有意義,那你就去跑步,因為跑步這件事對你的意義不同於其他事情。

所以,好的念頭我們要堅持,並且讓這個念頭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一個念頭錯了,不要認為全部錯了:

我們下棋下到一決勝負的時候,我們會非常謹慎,然而就在非常謹慎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極大的錯誤,就會下錯棋,下錯的這一步棋會導致最後的結果是輸是贏,正所謂,一步錯,滿盤皆輸。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容許我們出錯,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我們都需要重新來過。

一般來說,實驗研究是不容許出錯的,出錯了就得要從出錯的環節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後再次開始,直到成功為止。

在關鍵性的一些事情,我們要做到一絲不苟。

《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然而,我們是人,是人就要出錯,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尋求規避錯誤的方法,使得我們少出錯,甚至不出錯。

既然我們會出錯,我們不能認為錯一次就滿盤皆輸了,因為人會有過錯,既然有過錯,需要我們接納和麵對。面對這些過錯,要麼去正視它的存在然後去改正並在下次避免過錯發生,要麼去逃避且在下次又去犯錯。

錯一次,是給我們糾正的機會,因為錯,使下一次成功更加完美,沒有一種完美是未曾出過錯的完美,完美來自於出錯之後的不斷修正,完美來自每一次的正視自己。

《菜根譚》:錯一次不叫“滿盤皆輸”,而是“知錯而後勇”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針之罅漏”。

當你覺得一個念頭錯了,便覺得幾乎所有行為都不正確了。所以要提高警惕,謹防一念之差。對於差錯的提防,就好比渡河用的皮囊,不允許有一個針眼大的裂縫。

對於差錯的防禦,好比我們在田裡放水時,為了把水一滴不留地流進自家田裡,需要把另一端堵得嚴嚴實實,不容許有一滴水流過去。

最終,我們是面對每個人需要面對的一些事情,生活和學習。面對生活我們需要謹慎,要正確認識到生活的一些壁壘,即不能一巴掌打死,也不能一巴掌打活,而是要理性看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

面對學習,我們不讓壞的念頭佔據上風,壞念頭佔據上風時,你的學習永遠開始不了,你的學習永遠停留在想的始終要比做的多,為了讓做的多出想的部分,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的這種想法,盡力不讓其產生,一旦產生,一定要儘快將其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