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1980年12月30日,1144.1工程建造完成了1144型巡洋艦的首艦“基洛夫”號。它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導彈巡洋艦,艦長248米,寬28.5米,滿載排水量約28000噸,艦員編制900人。它是除航空母艦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基洛夫”號在波羅的海海試之後將前往蘇聯北方艦隊正式服役......

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基洛夫號

“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首艦“基洛夫”號的海試時間恰逢蘇共第26屆代表大會之際,這一敏感的政治時局以及“基洛夫”號作為蘇聯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鬥艦艇的劃時代意義使得“基洛夫”號的海試成為了“政治獻禮”的重要使命被佈置下來。雖然參加驗收的工作人員人數眾多,但是最終蘇共向承建“基洛夫”號的波羅的海造船廠的廠長頒發了一枚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作為對所有海試人員進行的“表彰”。

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基洛夫號

“基洛夫”級巡洋艦是在海軍副司令邦達年科海軍上將極力支持下研製建造的。這是一級全新意義的大型水面艦艇,裝備了擁有無限續航力的核動力裝置,豐滿巨大的艦體內佈置著威力強大的武器系統。在蘇聯水面艦艇歷史中,“基洛夫”級首次裝備具有自動填裝能力的魚雷系統以及新型的魚雷貯藏系統,整個海試過程中這些武器系統必須在多部門聯合試驗中接受檢測,而所有的一切都要求在蘇共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完成。“基洛夫”號的服役被視為鞏固蘇聯海上核盾牌的關鍵,因此所有參與海試驗收的海軍軍官被不斷灌輸軍人的“責任感”。當時“基洛夫”號正停泊在喀琅施塔得島的船塢內,波羅的海造船廠的代表們緊張地進行最後的相關工作。

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基洛夫”號


為了“基洛夫”號能在蘇共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通過驗收,喀琅施塔得島上聚集了來自軍方和船廠近2500名工作人員,所有工作人員採取了“突擊作業”的方式加班加點地進行工作。即便如此,對這艘海上巨無霸的驗收和測試的巨大工作量仍使得“突擊作業”成效有限。最終為了政治需要,海軍驗收部門按期宣佈“基洛夫”號順利通過了國家測試,海軍為“基洛夫”號舉行了正式的入役儀式。但是在蘇共第26屆代表大會召開結束後,海軍艦艇驗收部門又繼續組織“基洛夫”號的各個分系統的調試和測驗,使其作戰性能能夠達到建造訂單要求的最低限度,而這一亡羊補牢的工作持續了整整1年時間。

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基洛夫號

雖然“基洛夫”號從設計完成到開工建造再到最後的海試驗收波折不斷,但在蘇聯充裕的資金和不斷提升的軍事工業能力的保證下,最終仍順利地進入海軍服役。服役後“基洛夫”號多次更改舷號,076(1980)、181(1981)、065(1981)、076(1982)、052(1985)、085(1985)、065(1988)、092(1990)、059(1990)、090(1993)。蘇聯解體後“基洛夫”號被改名為“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解體後的俄羅斯海軍無法得到充足的財政撥款,特別是艦艇維修的撥款近乎為零,造成很多艦艇無法得到正常保養和修理。

前蘇聯的獻禮工程,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基洛夫”號巡洋艦

基洛夫號

在建成下水20年後,“基洛夫”號黯然地走到了命運的終點。由於無法得到維修和保養,久已停泊在軍港內的“基洛夫”號得不到維修失去了繼續服役的價值,最終只得將其從一線艦艇部隊除名,被拖到白海內的北德文斯克報廢。

(喜歡請加關注!精彩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