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 級巡洋艦33年的變化,俄羅斯海軍看了很心酸

最近俄羅斯媒體曝出了俄海軍“基洛夫”級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2號艦即將拆解報廢的消息,這則消息令不少軍迷感到非常意外。作為當今世界上除航空母艦外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不僅是俄羅斯海軍火力最猛的軍艦,而且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大修期間承擔起了為俄海軍“挽尊”的重任,但如今1、2號艦卻面臨拆解,悲慘命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相比艦船愛好者的惋惜,俄羅斯海軍更多的是無奈,而最近網友們扒出的一張舊照,估計要讓俄羅斯海軍更扎心了。

“基洛夫” 級巡洋艦33年的變化,俄羅斯海軍看了很心酸

◎“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與丹麥皇家海軍巡邏艇(上1984年下2017年)

就是上面這張圖,這是一張跨度達33年的拼接照片,黑白部分攝於1984年,反映的是1984年丹麥皇家海軍“RODSTEEN”號導彈艇監視蘇聯海軍“伏龍芝”號(現“拉扎耶夫”號,“基洛夫”級2號艦)導彈巡洋艦的場景。彩色部分攝於2017年,反映的是2017年丹麥皇家海軍“戴安娜”號巡邏艇監視俄羅斯海軍“彼得大帝”號(“基洛夫”級4號艦)導彈巡洋艦的場景。

“基洛夫” 級巡洋艦33年的變化,俄羅斯海軍看了很心酸

◎丹麥皇家海軍“戴安娜”號巡邏艇

33年,丹麥皇家海軍的巡邏艦艇換了兩代,但俄羅斯海軍闖江湖的還是“基洛夫”級巡洋艦。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入塢維修、“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導彈護衛艦還未服役的2017年,“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一度成為了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唯一拿得出手的水面艦艇,閱艦式是它,秀肌肉也是它。正所謂鐵打的“基洛夫”流水的西歐艦,這其實反映的是俄羅斯海軍的無奈。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繼承了蘇聯海軍的絕大部分家當,其中就包括4艘“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分家時“彼得大帝”號在建造中),然而由於獨立之後俄羅斯經濟狀況太過於糟糕,4艘“基洛夫”巡洋艦中的前3艘相繼由於缺乏維修升級資金而被退役封存,到新千年只剩一艘“彼得大帝”號還在服役,1995-2006年間俄羅斯海軍多次表示要大修封存的三艘“基洛夫”,但均因沒有專項資金而被擱置,這些“基洛夫”就這樣在寒冷的北冰洋和遠東泡了20多年,除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以外均未能等來重新服役的機會,只能在壯志難酬的遺憾中被拆解。

“基洛夫” 級巡洋艦33年的變化,俄羅斯海軍看了很心酸

◎“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導彈巡洋艦近況,堅硬的是時間,脆弱的是容顏

可以說,“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跑贏了時間卻沒有跑贏命運,如果一定要找個原因的話,只能怪它們生在了俄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