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靠陌刀打天下,為何威力強大的陌刀到了宋朝就被拋棄?

Ta丶黃天瑤


在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陣騎兵有著天生的劣勢,打贏了追不上,打輸了跑不了。中原王朝的馬匹數量一直是困擾著其軍事力量的瓶頸,除了漢武帝有“文景之治”的家底建立了獨立的騎兵軍團造就了傳世武功外,其他王朝的軍事力量多以步兵為主。

漢朝之後,直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漢民族武功歷史的衰弱期,中原大地都是遊牧民族的騎兵在唱主角兒。

以步兵克騎兵的例子,只有南朝的劉裕曾經贏過一次。這是在公元4 17年劉裕北伐,由於河北地方已被北魏佔領。出於禮貌,以及避免戰略誤判,劉裕先期通報了魏方,說是要借道西征,勿要見疑。可是北魏朝廷,卻認為如此有傷其大國顏面。因此,北魏派了三萬重騎兵一路尾隨。後來,北魏騎兵欺劉裕軍隊人少,開始縱馬攻擊。

劉裕利用戰車,在距離黃河百步的地方布成卻月陣,正中是步兵,陣後是水軍負責接應。由於戰車被士兵用護盾擋著,北魏騎兵無法攻入。在外圍被劉裕軍隊弓弩手射殺,死傷慘重。劉裕以2000步兵大破30000騎兵,簡直是前所未有。可是,這種陣法限制條件太多,此後就一直沒有出現過。

(卻月陣)

可是,這些名噪一時的遊牧民族騎兵在唐朝開始時就逐漸黯然失色了。不管是北魏的重甲騎兵還是突厥的輕甲騎兵,都在唐朝時期逐漸沒落。是這些由牧民族騎兵的戰力突然下降,還是中原王朝的戰力突然飆升呢?

其實,遊牧民族的戰力依然強悍,如突厥人被趕到西方,還建成了奧斯曼帝國。只是中原王朝開始有了一種新的武器來對付他們:陌刀。

根據《唐六典》記載,陌刀,古之長劍也。有多長呢?一般刀身長為1.3米,柄長1米,總長2.3米,這在當時只有身強力壯的士兵才能使用,重量大約在20斤左右。

陌刀就是漢代的斬馬劍的升級版。斬馬劍其實只是在會盟的時候用來斬殺馬匹,祭祀天地,並沒有戰場上的實際用途。然而,能夠一刀將馬斃命,也足以說明斬馬劍的鋒利程度。

唐軍因為有陌刀這種神器,打出了冷兵器時代夢幻般的交換比,從而奠定了大唐盛世的赫赫武功。在唐朝安史之亂之後,也正是由於陌刀的存在,使得中衰的唐王朝能夠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衝擊。


(陌刀陣)

唐朝的安史之亂,差點就讓唐朝覆滅。在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7年,唐政府軍的十萬大軍與十萬叛軍在長安附近發生對峙。叛軍抓住唐軍軍陣的疏忽直接將唐軍打得潰敗,在安史騎兵衝進中軍大營,唐軍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陌刀隊出現了。李嗣業當時是一個有名的陌刀手和陌刀將,他帶著2500名陌刀手擋在了敵軍騎兵的面前。隨後在李嗣業的帶領下,無數安史騎兵死在了寒光閃閃的陌刀之下。叛軍因此氣奪,其他唐軍也在安史騎兵慌亂之際重新列陣,發起反攻,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史載,陌刀刀鋒所向,人馬俱碎。短短八個字,讓人對鋒利陌刀不寒而慄。在史集中,關於陌刀的記載有很多。

《舊唐書》記載,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國時,李嗣業和田珍為左右陌刀將,“二人舞巨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如遇敵騎,人馬俱碎,令敵氣索。”

《新唐書》記載,張興做裨將的時候,“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

當陌刀隊在進攻敵兵時,成排的士兵,舉著長長的陌刀,整齊向前,如牆而進,一刀下去,連人帶馬砍為兩段。那種場景,足以震懾敵人。

在戰場上,陌刀主要用來對付敵人的騎兵,來彌補自己的騎兵不足。這種刀可劈、可砍、可削。戰場上講究集團作戰,互相配合,陌刀形制多樣,有長柄主戰刀,也有刀柄可拆可卸得短柄陌刀,還有的三尖兩刃刀,這主要是因為大唐地域廣闊個大都護府軍備自治,因此風格不同。

(唐軍安西鎮兵)


唐朝高仙芝之所以能夠以24000名安西鎮兵威震西域,令行天下,所依靠的就是安西軍中6000名陌刀手。在怛羅斯之戰中,唐朝的陌刀手對大食帝國的軍隊造成了重大殺傷,這才使得即使大食軍隊取得了勝利,他們也不敢繼續東征。

既然陌刀戰力如此強悍,可是整個唐王朝其在鼎盛時期,鍛造的陌刀也不過是兩萬把!這主要是因為陌刀的造價太過昂貴的緣故。

陌刀的原料採用的是鑌鐵,這種材料極為昂貴,是封建時代專門用來鍛造刀劍的鋼材,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大馬士革刀的原料據稱是採購自南亞的印度鐵,與鑌鐵類似。後來的大遼國的國號,其原意就是“鑌鐵”,以示其無堅不摧。陌刀的鍛造工藝更為複雜,聯想到現在的日本武士刀的鍛造工藝的複雜程度,陌刀的鍛造難度超過其50倍(武士刀傳承自唐橫刀又有所創新,而橫刀價格只有2貫)。

雖然唐代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沒到的鍛造成本究竟為多少,現代人一般估算的沒到的鍛造成本大約為100貫。

一匹戰馬的成本也差不多是100貫,相當於是普通30戶農戶的一年生活費。唐代士兵擁有的兩萬把陌刀其鍛造代價,就達到200萬貫。唐朝實行租庸調製,其稅收年收入大約為2000到3000萬貫,光是打造兵器沒到這一項的成本就要佔到其財政收入的10%,這還不算唐朝的士兵普遍裝備的明光鎧等鎧甲。因此,大唐軍隊戰力無雙,其實都是高科技和錢堆出來的。

(唐朝疆域,陌刀貢獻良多)

這麼昂貴的武器,即使是鼎盛時期的大唐,也有點吃不消,不敢多打多造。唐王朝為了避免陌刀進入隨葬品,特地下旨,規定不得陪葬陌刀,哪怕是王公貴族皇帝下葬也同樣如此,因此,在現在唐朝的古墓裡始終沒有發現陌刀。

開元之後,唐王朝的國力開始走向衰敗,政府已經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打造如此昂貴的兵器,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戰亂頻生,國家財力更是凋弊,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人口滅失,使得陌刀的鍛造工藝也逐漸失傳。

到了宋朝時期,陌刀已經不在朝廷軍隊的正規列裝裝備中了。當然,宋朝沒有裝備陌刀的原因並不是經濟不行,而是宋朝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已經點科技樹,他們發展出了防護性能更加強大的鎧甲裝備,如金國的鐵浮屠、柺子馬,都是重甲騎兵,一般的利刃武器很難傷到他們,反而是鈍器的重擊能夠對其造成傷害。

所以宋代時期的武器,以鐵錘和斧鉞為主,陌刀由於逐漸不能適應戰場的形勢變化,慢慢的退伍了。有人說,日本的武士刀即是根據陌刀的形制改變的。但實際上日本陌刀的祖傳應該是唐朝橫刀。唐朝橫刀的造價只有2貫,遠遠不是陌刀這種貴族兵器的造價。在唐朝也只有馬槊的造價能夠高過陌刀,而一根馬槊光是製造時間就要為3年。


(宋代《武經總要》的武器)

在戰場上,越是造價高昂、維護複雜的武器裝備越難成為主流,相反,那些造價低廉、且維護相對簡易的裝備,才符合規模越來越大的戰爭需求。唐代的陌刀正式因為不能適應戰爭形式的發展變化,才開始失去了冷兵器之王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