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云课堂!惠城线上教育“五育”并举

  因为疫情,线上课堂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惠城各校不只限于线上教授课本知识,而是“五育”多管齐下,让学生综合素质不掉线。各校的线上课堂上,线上队课和家务劳动相结合,艺体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惠城区教育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向,引导全区各校有序、规范、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

齐聚云课堂!惠城线上教育“五育”并举

学生与家长一起作画,用作品传递战“疫”的信心。 学校供图

  德育为先 云小队活跃

  3月是学雷锋月,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在3月2日开展“致敬,先锋”线上升旗仪式暨开启争当新时代小雷锋活动。少先队员们身着整洁的校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随着伴奏肃立敬礼,高唱激昂雄壮的国歌。疫情防控期间,各校坚持德育为先,帮助少先队员树立成长目标,展现少先队员坚决打赢防疫控疫阻击战的坚定决心。

  在惠城区各学校少先队中队的微信群上,一场场特殊的少先队活动课一直在有声有色地开展着,少先队员们以班级群线上讨论,针对防疫小知识、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面对疫情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等方面展开热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安危置身度外,用职责守护平安。他们是可歌可泣的时代英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惠州市第一小学的红领巾“战疫云行动”活动上,四(5)中队的少先队员魏铭睿娓娓道来。这是该校日前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战“疫”爱国活动中的其中一个画面。学校少先大队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逆行先锋的英雄事迹,从中感受“若有战,召必回”的家国情怀,用言语的表述来向逆行先锋致敬。

  广大师生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密切关注全国战疫形势。在团组织、少先队的指导下,全区团员、少先队员们紧紧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主题,以制作战“疫”科普小视频、书画作品、诗歌传唱等方式,或宣传战“疫”知识、为战“疫”发声,或表达感恩、致敬之意。在线教学紧贴时政,课堂设计充满了和疫情相关的元素。鲜活的学习方式与内容,也让学生从国家大事上汲取了爱和担当的力量,更深刻地理解“家国”的含义,让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厚植于心。不少学生还成为正能量“播种机”,主动普及防护知识,以自己的方式为同心战“疫”贡献力量。如惠州市第一小学学生李佳杰、南坛小学实验学校学生林感、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学生刘梓强分别与家人、亲友创作了《谢谢你》、《天使与战士》、《听见希望的声音》等歌曲,用质朴的童声致敬战“疫”白衣战士,支援战“疫”英雄们。

  寓教于乐 文体两开花

  疫情期间,惠城区各校打破时空界限,采取形式多样、新颖流行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不见面地带动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线上文体活动的多面开展,让学生们在家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成为战“疫”时期下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

  体育教师们录制了室内运动锻炼视频,让学生科学用眼、合理锻炼,增强抵抗力。据了解,惠城区不少学校体育科组教师,通过录制居家运动的教学视频,让体育老师“走进”每个学生家庭中,为学生合理开展运动训练提供指导。如惠州市下角小学,学校体育组教师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制定了三套室内锻炼方案,设计了一周的体育活动安排,让学生在家能有效练习。并且,为了让学生运动时动作到位,体育老师还针对多个动作进行分解、示范,配上要点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明白。

  如何隔着屏幕吸引、带动学生?线上教学所带来的新挑战,极大地触发了教师们更积极思考。不少教师结合疫情,制定相应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学习科学防控方法。如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美术科组由欣赏防疫绘本《妈妈要去打怪兽》切入,指导学生以“我是防疫小先锋”为主题来进行创作。惠州市惠南学校的音乐教师就通过制作音乐课堂微视频、分享动感有趣的宅家舞蹈等等,在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与该校学生共享艺术乐趣。各校用艺术舒缓学生的焦虑,用作品致敬战“疫”一线的工作者,表达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劳逸结合 居家有担当

  在这个特殊的线上学习时期,惠城不少学生成了家里能干的“小帮手”。全区各校通过线上教育,密切家校协同,指导学生结合防疫增强卫生意识,规律作息,参与家务劳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惠州市第十小学一年级学生浩浩,自放假以来,就每天负责家里的擦桌子、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并且坚持至今。浩浩坚持每天做家务,是学校布置“劳动作业”的要求,也是惠城区教育局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开展线上教学这段期间,在家长群、朋友圈,学生们在家劳动的照片和视频吸引许多人围观,做饭、烘焙、清洗……学生们干起活来有模有样。

  在惠州市麦地小学,学校德育处给各年级学生提供家务劳动建议,并列出了每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劳动技能清单,鼓励学生利用足不出户的时间,开展劳动教育家庭实践活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在开展的线上班会课活动中,认真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做实做细。各校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洗碗、炒菜、擀皮、包饺子、制作水果拼盘……劳动并快乐着。居家劳动,不仅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也成为增进亲子交流的一条好途径,学生与家长在指导、协作的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互动。

  一校一案 教育更特色

  在线上课程的设置中,各学校也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惠城区不少学校还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孩子的特点,顺应其发展而实施的教育理念,制定出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教育。

  在惠州市第四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该校结合校本教材《走进惠城 走近桥东文化》(上),在线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本土美食,如艾粄、梅菜扣肉、蒸蚬蛋、酿豆腐等。并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动手享用美好的家乡味道,或将做好的家乡美食拍照或视频发到朋友圈,与老师一起分享。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结合本校“诗意校园”特色项目,开展了战“疫”主题诗歌创作活动,以班为单位,号召学生通过诗歌宣传防控知识,用笔书写,用心抒怀,用诗歌宣传防“疫”,礼赞逆行英雄。

  而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早在开展线上教育前,就面向全校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学校对在线教学的可行性、平台的选择等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围绕“上什么”和“怎么上”“上多长时间”等问题,做了具体线上教学方案。结合学校“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生活、生态),该校自主设计了“三生”课程,让学生学会健体、生活和学习。课程内容涵盖学科知识、安全卫生教育、经典诵读、书法练习、体育锻炼等,并推荐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每天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运动、阅读、做家务劳动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采写:记者涂坚 通讯员吴泽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