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家預測,每十萬年地球就會被小行星撞擊一次,那麼杞人憂天不對嗎?

s春回大地x


天文學家通過已經發現的大量小行星運行軌道情況,及歷史上發生的一些小行星撞擊事件,給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當然撞擊的可能性跟小行星的質量大小有關係。例如質量較小的小行星或者稱為太空碎片,幾乎每天都在“轟擊”著地球的大氣層。但是由於質量小根本穿不透大氣層就直接燃燒殆盡了。



非常典型的就是地球上每年都能在固定時間、固定方位看到的流星雨,這就是因為彗星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會升溫掉落下一些顆粒、碎片,這些顆粒碎片會停留在地球的公轉軌道之上,地球每年經過相同位置都會撞擊到這些碎片之上,就形成了流星雨,而那些較大的碎片便是火流星。


但是對於真正的大質量小行星撞擊地球就不是那麼經常發生的了,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是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在地球之上,導致了當時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動物滅亡,恐龍在那之後走下神壇,變成了今天餐桌上的炸雞。而類似於這樣大的小行星,在那之後並沒有撞擊在地球之上。

相關學者認為質量越大的小行星會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受到其他天體的擾動效果不明顯,而質量較小的小行星,每次擾太陽公轉飛掠大行星的時候就可能受到其干擾,隨著軌跡改變的積累,最終一頭扎進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如此,一顆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十萬年才會撞擊地球一次,這是發生的概率,也並非指得是十萬年必發生一次。

人類必須要謹慎面對小行星的撞擊,因為這是毀滅人類文明的潛在維修,如果是人類面對65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撞擊,我們能做的並不比恐龍多。現在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支持抵抗小行星撞擊,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撞擊後的恢復。

2013年一顆直徑數米的小行星撞擊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但是並沒有撞擊到地面之上而是在空難中解體爆炸,但是依然造成了地面上數千人的受傷,一些建築物被毀。可想而知數百米、數千米直徑的小行星威力有多大。在7月25日就有一顆小行星悄然掠過地球,令人恐怖的是我們提前一天才發現這顆直徑在57米至130米之間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7.2萬公里的地方飛掠地球。

所以說面對小行星我們要時刻關注,因為這是涉及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大事件,杞人憂天有何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