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两位大师,两代人,两个改变世界的理论,一场巅峰会面。

这两位大师就是爱因斯坦与杨振宁。前者创造了相对论,后者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他们对物理学的贡献几乎旗鼓相当。他们像两颗璀璨的流星划破长空,幸运的擦肩而过,但也不无遗憾的只是匆匆的一瞥。

惊才绝艳的爱因斯坦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的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的年龄比母亲大11岁,据说这种父母之间较大的年龄差可能与爱因斯坦的高智商有关。他的母亲爱好音乐,在爱因斯坦五岁起就让他学习小提琴,从小的音乐熏陶让拉小提琴的这个爱好一直陪伴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

与他日后的惊人成就不同的是,爱因斯坦从小并没有表现什么惊人的天赋。甚至在苏黎士大学毕业后也没有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只是在瑞士专利局谋得一名普通职员的位置。但爱因斯坦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灵魂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3月份发表了,提出,解决了一直困扰科学界的光电效应问题。4月份,完成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份,完成了那篇著名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完整而独立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开创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1905年这一年是这个专利局小职员的奇迹年。

从此,这个还很青涩的年轻人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和飞跃,他发现的光电效应奠定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的1915年,爱因斯坦36岁时,提出《广义相对论》,并且利用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由于在基础物理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他成为继牛顿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开创了物理学的崭新时代。

仍旧健在的大师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肥西县。从小天资聪颖,5岁时在母亲的教导下就识得了3000个汉字。1938年,年轻的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战时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并在那里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年,杨振宁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1957年,杨振宁与另外一个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一起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两人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后来,两人之间围绕诺奖颁发期间的待遇、论文排名先后等问题,加上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产生了嫌隙。甚至有人说是因为彼此夫人之间的一些事,最终走向了决裂。

七十年代,两位著名华人科学家的决裂,不但国际科学界深以为憾,日后两人在返回祖国大陆讲演交流的各种重要场合,两人的不睦也成为中国科学发展上的一个阴影。为此,据杨振宁回忆说,一次总理请他吃饭,想调和他与李政道的矛盾,问他们之间是否不合,他说是的。又问是否是因为夫人之间的事不合,他说不是。聪明且洞悉人情世故的总理就不说话了。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实际上,宇称不守恒理论虽然是两人合作提出的,但以科学界的视角来看,一个成就贡献的大小,不光是看你在这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你在围绕这个理论上下游一系列的工作,你占有多大的份额。这就像一个导师带领一帮博士研究生搞出了一项成果,可能导师什么都没干,但以其在这个成果的上下有一系列的其他成果的贡献,也足以在第一作者的位置署上自己的名字

杨振宁与李政道虽然不是这种师徒关系,但以杨振宁在宇称不守恒原理提出之间,以及之后的有关这个理论的贡献来看,他排在第一的位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属于基础物理学的范畴,有科学家认为,这个理论还将继续在21世纪发挥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对人类未来的贡献不可限量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两位大师对理论的终极探索

爱因斯坦最主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相对论的提出,以及光电效应等。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在1915年之前,也就是他36岁之前作出的。可能正是因为相对论的伟大,掀开了物理学的新的篇章,再往后的物理学以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很难再有什么突破了。此后的爱因斯坦一直到晚年都坚信整个宇宙一定存在一个终级理论,他甚至给宇宙假想了一个宇宙常数。后来随着宇宙膨胀被观测证实,爱因斯坦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但他的宇宙常数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或许他是对的,这个宇宙真的需要一个常数。

爱因斯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效应的提出,而不是他的大名鼎鼎的相对论,这主要是因为,相对论属于基础物理的范畴,人们理解需要时间,某些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而杨振宁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场论4个领域中都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

他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理,也属于基础物理的范畴,虽然提出后的第二年就被科学界所接受,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个理论的应用场景还需要随着的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不断的拓展,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宇称不守恒定理会成为继相对论之后的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理论。而杨振宁也很可能会成为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改变世界的伟大的物理学大师。

巅峰会面

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大师由于年代差距过于久远没有见过面,爱因斯坦只是访问英国的时候去拜谒了牛顿的陵墓。但是爱因斯坦和杨振宁却不仅见过,而且还在一起交流了一个半小时,这对于这两拉大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

杨振宁跟爱因斯坦,会面交流1.5个小时,却说没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那时的杨振宁还是一个研究员,甚至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去会见爱因斯坦完全是像参拜物理学教的教皇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教诲。但由于过分的紧张,使他本就生涩的英语还夹杂了不少粤语,爱因斯坦也没有听明白杨振宁到底说了什么,当然自己对这位大有前途的后辈也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指点了。当杨振宁被问起这次会面的时候,他也坦然承认,没有学到大师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爱因斯坦与杨振宁的会面,是他们的幸运,也是历史的幸运。不论历史是否给了这次会面赋予意义,也不论两位大师是否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两个大师在各自领域的贡献已足以惊艳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