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故事 關西夫子——薛敬之

講述人:王曉飛

在臨渭區官底鎮下薛村,有一位我國哲學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明代關學重要傳人,史稱“關西夫子”的薛敬之。薛敬之(1435年—1508年),字顯思,號思庵。他天生美須美髯,姿容秀美,腹部有七顆赤痣,左膊有一胎記“文”字,黑入膚裡。5歲就喜歡讀書,不和同齡的小孩玩耍,鄉人以道學稱呼他。

渭南故事 關西夫子——薛敬之

薛敬之年齡稍長,拜明代理學大師周蕙(號小泉)為師。每天聞雞而起,到周家門前等候開門。進門後掃灑設座,跪而請教,執禮甚恭……這就有了“周門候啟”的典故。思庵曾對人說:“周先生品行高尚,學近伊洛(指程頤、程顥),我以為師。陝州陳雲逵潔身自好,事必躬親,我以為友。我所以有今日者,多此二人之力也。”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薛敬之為渭南學生。做學生後他舉止端嚴,不同於流俗。十六七歲即應鄉試十又二次,考試成績總是居於上等。提學都感到他很優異,不以普通學生對待他。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思庵被縣上推薦入太學。太學生們觀見他的言行舉止,都驚呼“關西又出了個橫渠!”他在太學裡與開創江門學派的廣東新會人陳獻章齊名。薛敬之還是個大孝子,他在太學期間,二老相繼去世,聞聽噩耗,悲痛欲絕,赤腳哭號奔喪。當時積雪盈尺,泥濘遍道,亦不知避,後來因此落下了終生腳疾。他母親在世時愛吃韭菜,母親去世後,他終生不忍食韭。

渭南故事 關西夫子——薛敬之

薛敬之文章出奇,身材高大魁偉,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被提拔為山西應州知州。當時多以進士舉人為知州,而薛敬之卻以歲貢(國子監的生員)。思庵在應州任上鼓勵民眾耕稼紡織,春耕時他親自到田間視察,家庭有困難的,就送給種子。家貧不能婚喪者,他就給予資助。他下令買回母畜數十,送與孤獨讓繁殖。任職不到三四歲,應州積粟四萬餘石,幹蔬萬餘斤。後來遇上荒年,應州民眾免於餓死,還有三百餘家逃荒者返回,他都給予衣食,修葺其屋。他還立了義塚,把餓死凍死在路上的埋葬。擒獲盜賊嚴懲不貸,所以道不拾遺。思庵特別重視學政,常為窮學生提供燈油紙筆,在他的倡導下,在應州修建了儒學明倫堂,他親筆撰寫了上梁文。

應州南山有老虎為患,思庵仿照唐韓愈任潮州刺史時寫的《祭鱷魚文》,為百姓除患。薛思庵為文祭之,曰:“吾無虐政於民,而虎何居食吾赤子?”旬日,虎漬於壑。肖家塞北,瀑水湧出於中田,水勢洶湧,好像將要溺死人。思庵祭之曰:“是將沒吾民乎?惡在其為民父母也!”痛自刻責。忽瀑水如鳴雷下洩,人得不溺。有狐狸精為妖,百姓驚恐。先生祝神明,狐死,不為妖。應州有井,水黃且鹹不能人飲,在思庵的努力下,變成白色的清水,味道甘甜。

應州有一木塔,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薛敬之以應州知州身份親自主持修繕,並欣然提筆,寫下“玩海、望嵩、掛月、拱辰”八個字,製成四個匾,分別懸掛在木塔第五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應州人感激薛敬之的善政,為其立有生祠,感其恩德,祈禱長壽。還立有《應守薛君政德碑記》石碑,以報先生。薛敬之的政績,不僅為老百姓稱道,也得到了朝廷認可。史稱其“奏課為天下第一”。時巡撫諸老,很欣賞思庵先生政績和才華,多次向朝廷推薦。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薛敬之遷金華同知。東南學者陳聰等數十人登門求教,他在金華為官二年,即辭職回家。

渭南故事 關西夫子——薛敬之

薛敬之為官政聲斐然,而更讓他青史留名的是他的思想和著述,他與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陳獻璋並享盛名,著有《思庵野錄》《道學纂統》《洙泗言學錄》《爾雅變音》《田疇百詠集》《歸來稿》及《定心性說》。薛敬之的學說,注重“理氣”,他認為“一身皆是氣,惟心無氣”,“未有無氣之性”。“風雷變化,氣使然也”。他主張宇宙遵循“無極—太極—天地—五行—四時—人”的演化過程。關學起於北宋眉縣張載,傳於薛敬之,使其成為宋明理學的重要一家。思庵先生辭職10年後,明政德三年(公元1508年)二月二十七日,薛敬之卒於家,終年七十又四。他的學生高陵學者呂柟,已是關學集大成者、禮部侍郎,親自為他撰寫了碑文,葬於渭南西五里鋪之南,後遷回官底鎮重葬於下薛村北薛氏祖塋至今。薛敬之的事蹟後被收入渭南鄉賢祠,時任渭南主事的張治道為他撰寫了《思庵薛先生入渭南鄉賢祠記》。

夫子一生好學,知識淵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不通曉。一日,番邦派使節來朝,獻上珍禽異獸,並附有連環戰表。宣稱如若你朝識得此物,便心服口服,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否則便自立為王,分庭抗禮,皇帝一聽便急招殿前文武相辨。只見所貢之物“體大如犢,尾細如鼠,嘴巴尖長,兩眼突出”,百官望之面面相視,無一人識得,情急中有人向皇上推薦薛敬之。皇帝急宣薛敬之入朝,聽朝臣描述,夫子已猜出七釐八分,他偷偷在寬大的袍袖中藏了一隻貓,及至在朝堂見到那怪物,他立馬斷定“鼠精也!”隨即從袖中放出貓來。那怪物一見慌忙逃避,身體瞬間縮到尺餘。夫子笑道:“果然是鼠!老鼠再大也畏貓,爾等再強也是我大明的臣子!”來使見被夫子識破真相,又獻出一禽:形似鳳,色如火。夫子立馬答道:“此乃火雞也!”使節問:“吃什麼?”夫子道:“吃鐵石也!”隨讓人喂鐵,竟啄之,食完咯咯飛去。來使大驚,趕忙畢恭畢敬地躬身施禮道:“回國定上奏我主,大明盡是能臣勇將,不可小覷。願從此臣服,相安和睦!”

渭南故事 關西夫子——薛敬之

外使走後皇上龍顏大悅,對薛敬之讚道:“愛卿真有夫子之才也!”薛敬之聽罷,趕忙跪拜:“謝主隆恩!”就這樣御封薛夫子便傳了出去。有一回,夫子探親回故里,村人皆出城相迎,夫子撩起轎簾伸首向外探視,不料一隻喜鵲從上頭飛過,一灘鳥糞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轎頂上。真是掃興之極,夫子回鄉的喜悅之情便大打折扣。喜鵲飛離後,恰巧一隻烏鴉飛來,夫子誤以為烏鴉所為,用手指著道:“這個蟲藝兒要不得!”這故事有點離奇,但數百年來,下薛村裡村外大樹參天,鳥雀成群,唯獨不見烏鴉,相鄰村莊樹上烏鴉窩比比皆是。相傳,薛敬之墓前有兩排雕刻精美的石人石馬,有一天夫子顯靈,弟子呂柟撰寫碑文的石碑夜裡突然光芒四射,白日能如鏡照人。若是貪官汙吏、行為不端者站立碑前,自己便可親眼看見已經發黑變壞的肝膽。照過之後則會回心轉意,從此棄惡從善,人們稱為:“勸善鏡”。

夫子憫民疾苦,石人石馬也便有了靈氣,夫子驅使石牛石馬,夜間代農人耕作。忽一日夫子墓前一匹石馬不見了,護陵人四處尋找,後來終於在渭河岸邊找到。原來這匹石馬夜間耕田完畢已晚,難忍飢渴,跑到渭河去飲水。被一大早去渭河挑水的農婦看見。她用手一指隨口說:“這不是夫子的馬嗎?”這匹石馬被揭破了秘密,靈性盡失,無法再返回墓地,從此便永久地蹲在了渭河之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