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陸遜是不是千古奇才?

花之醉玫瑰酒


可以肯定的說,是的

毫不客氣的說 ,夷陵之戰真正的確定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當時曹魏篡漢,內部不穩,而劉備攜復仇怒火而來,軍勢十分強盛,一路銳不可當,大有直接打進建康,一舉拿下江東,收回荊州之勢

而只要不能遏制劉備的兵鋒,荊州內部還有忠於劉備的漢軍呼應,東吳又會有投降派出現,孫權的位子就坐不穩了

而等劉備拿下東吳,荊州之後 聯通蜀地,休養生息一陣子,未必不能北伐中原,攻滅曹魏,畢竟此時曹操已死,曹魏內部之齊心遠不如曹操在時,以劉備之能,當可以壓制曹丕,繼而慢慢收復山河,再興漢室

但是,東吳有陸遜

除了周瑜,東吳唯一稱得上是名將的,就是陸遜了

在劉備準備傾全國之力東征之時,孫權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陸遜。鑑於陸遜之前的種種良好表現,“權以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

在接到任命之後,陸遜首先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此戰的勝敗得失,關乎荊州歸屬,意義非凡。所以,您也就不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了,我可能會小敗,但最終必定能大勝。您儘可高枕無憂,具體到行軍佈陣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話說的很客氣,但意思其實就一個:既然我是前線大都督,那麼就請你不要插手我的具體佈置了。

此時的孫權還不是後來那個大肆清洗朝臣的吳王,還沒有完全昏頭,他選擇了相信陸遜

夷陵之戰前後持續了七八個月,陸遜因為年紀輕、資歷淺,沒少被宿將功臣所質疑。這些人在孫權那裡打了不少的小報告,但孫權一概不理。

這是孫權一生中少有的閃光時刻

整個夷陵之戰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期間,劉備想盡了各種辦法想要尋求決戰,但陸遜以守為上,拒絕與劉備交戰。

吳將孫桓已被蜀軍圍困,岌岌可危。諸將苦諫,並且跟陸遜強調,孫桓是公族,姓孫!萬一有個閃失,不好向上面交代。

但陸遜還是抵死不救,理由是孫桓“得士眾心,城牢糧足”,他自己能搞定,我不用出兵。

陸遜就這般拖了七八個月,

且守且退,

被劉備佔領了六七百里的土地。

但同時,

也分散了劉備的兵力,

耗盡了蜀軍的銳氣。

蜀軍因此大敗,劉備僅以身免,逃回白帝城。

大勝之下,孫權問後續計劃。陸遜反對了乘勝追擊的意見,主張回師,以防備曹魏襲擊。果然,後續發生的事,又一次證明了陸遜的眼界和預見。

回看陸遜在夷陵之戰的整個部署與思考,你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他不是一個單純的將領,更像是一個征戰天下的統帥。

他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因為反對者人多勢眾而動搖;在大勝之後,又能夠做到不驕不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考慮後續行動。行事謹慎,老成謀國。

陸遜之前輔助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和之後任東吳大都督,屢次挫敗曹魏進攻就不必細說了

單單一個夷陵之戰 已經足以封神

陸遜陸伯言,就是千古奇才!




過盡飛鴻矣


三國的陸遜是個千古奇才,不但戰功顯赫,而且政績斐然,在東吳出將入相,混的風生水起。

一.戰功顯赫

1.奪取荊州

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故意偽裝自已,讓關羽覺得自已無害,並放下戒心全力以赴北伐。當關羽把用於防守東吳的軍隊北調,並把注意力集中於北伐之時,陸遜和呂蒙便暗渡陳倉,奪取荊州,最後逼得關羽敗走麥城。奪取荊州是陸遜參與的一次大勝戰,陸遜釆用隱忍,打敗了當時威震三國的關羽。此後,陸遜在東吳逐漸嶄露頭角,開始統領東吳軍務。

2.夷陵之戰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舉國之力親率蜀軍伐吳,面對氣勢兇兇的蜀軍,陸遜決定釆用誘敵深入,打消耗戰,然後伺機反擊。陸遜示弱讓劉備深入吳境幾百裡,後勤供給困難,軍隊逐漸疲憊,士氣開始逐漸變弱,然後巧用地利之便火燒連營,打敗劉備率領的蜀軍。陸遜奇蹟般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這與他的謀略和準確戰機把握有關。

二.政績斐然

1.地方治理

陸遜不但領軍有方,對地方治理也有方法,並政績斐然。陸遜在海昌屯田時,地方治理井井有條,深受當地百姓受戴。當時海昌土地貧瘠,並且連年乾旱,陸遜從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放糧賑濟貧民,另一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發展經濟。

2.擔任吳相

陸遜對國家治理提倡以民為本,藏富於民,贏取民心,而後強國,曾進言孫權“國以民為本,強盛取決於民力,財貨也出自民眾。民富而國弱,民貧而國強,這種事從古未有”。由於陸遜政績斐然,執政理念頗受孫權認同,在顧雍死後,陸遜便就任丞相之職。

陸遜的存在,不但為東吳擴大了彊域,而且抵抗了劉備的攻擊。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凝沙學史


江東陸遜,他和周瑜一樣都是江東最頂尖的奇才。一樣出身於名門望族。

陸遜,從小就熟讀兵書,善用兵法。長大後,成為一名溫文儒雅的有識之士。

此時,三國爭霸,江東本來是一片亂局。但在孫策的勵精圖治下,逐漸穩定下來。但不久之後,孫策因意外身亡,只能將辛苦打拼下來的江東基業,託付給其弟孫權。

孫權掌權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統治,於是就廣招英才俊傑為自己效力。陸遜是就是在這個時候,投靠到孫權麾下。平時,由於陸遜智力過人深謀遠慮,在為孫權效力期間,屢出奇謀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孫權在最初對於他,也是非常看重。

陸遜開始在襄樊之戰的時候,就小試牛刀。當時吳將呂蒙,想要趁著關羽和曹軍決戰之際偷襲荊州,正是陸遜獻計呂蒙詐病,降低關羽防備戒心,才使得關羽調走了荊州主力部隊,從而兵不血刃拿下荊州。

其後孫權又命令陸遜和呂蒙兩人各領一軍,圍追堵截關羽逃亡之路。陸遜在荊州之戰,發揮出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不久之後呂蒙病逝,東吳大都督一職出現了暫時的空缺。而劉備,又在這個時候舉全國兵力伐吳,為其兄弟報仇,孫權為此焦頭爛額。

在這危難之際,陸遜站了出來,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以及善於把握時機的眼光,成功擊退了劉備大軍,從而挽救了江東。孫權因而對他更加欣賞,後來魏國伐吳,又是陸遜帶兵前去抵擋,並且通過合理的計策大破曹軍,還差點兒將魏國名將曹休擒殺。當時,無論是從能力,還是戰績來看,陸遜的表現,在江東諸將中都名列前茅。

然而,陸遜雖然前半生,被孫權信任,但後來卻遭到無端猜忌,並因此鬱郁而亡。

而當初,孫權曾為了拉攏人才,緩和孫氏和江東士族的關係,曾經把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

由於陸遜的家族,本來就是名門望族,況且陸遜又多次立下大功,所以東吳滿朝文武都對其非常敬重。而陸遜,在江東的名望太高,也引發了孫權的猜忌。尤其是晚年的孫權變得昏庸殘暴,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更是猶豫不決導致派別林立,陸遜因為捲入到此事當中被孫權活活逼死。

可憐陸遜一代名將,征戰沙場,威名遠揚,最終卻憤忿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