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文 | 小樹媽媽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條熱搜,心裡覺得很氣憤。


有網友發文說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動物小百科》裡面,對果子狸的表述不當。


書裡用拼音和文字,一本正經的告訴孩子們: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


還逐一列舉果子狸的其他“妙用”:


“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也可以醫治燙傷;它們的皮毛可以做成皮手套,它們的尾毛和針毛,可以製成毛刷和畫筆。”


我很難想象,給孩子看的書,竟然能在一頁書中,找到如此多的槽點。


首先這兩句話都是病句,第一句是承前錯省略主語,第二句缺賓語的中心語。


這套書明顯是給學齡前孩子們看的,他們正處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看語病連篇的書,非常不利於孩子語感的形成。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其次,書中的插圖錯誤也非常明顯。書中在講果子狸,配圖卻是浣熊。


果子狸和浣熊其實差別是很大的,果子狸一般從鼻樑到腦門有一條白色的條紋,而浣熊則是有標誌性的“墨鏡”面紋。


一本兒童科普書犯這樣的錯誤,只能說從作者到編輯都不夠負責。


最讓我感到難以理解的,就是書中透露出的價值觀。


書中給孩子們講野生動物,不是從生理特徵或生活習性開始,而是告訴孩子這是美食、是寶物,完全是在誤導孩子。


雖然出版社已經將這本書全面下架,但是作為一個長期跟童書打交道的媽媽,我也很無奈的告訴大家,這類書在市面上並不少見。


如果大家無意中給孩子們選到了這類的“庸書”,對孩子的不良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就想再跟大家說說選書的門道。


“模板化”的庸書,會拉低孩子的審美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揭露“模板化”童書製作流程的文章。


文章作者先給大家看這樣一張童書插畫。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這個場景是在表現小動物們放學回家。


但是大家仔細看就可以發現,書中的小動物長得都很相似。


作者告訴讀者,只需要先準備一個模板。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出版社說我需要一個兔子,在這個模板上加上耳朵就是個兔子;

出版社說需要一個狗,我就把這個耳朵去掉,換上一個狗耳朵,就是狗;出版社說需要一個貓,我就換上一個貓耳朵,就是貓;

說需要一個小女孩,我加上頭髮就成了小女孩,說需要小男孩,我就換上小男孩的頭髮……。


總之,不管畫什麼,都是這一個模板變來變去。”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插畫師的出圖速度會飛快,製作成本也能明顯降低。


但壞處就是,一旦孩子讀多了這樣的書,他也會在內心形成一個類似的模板。覺得貓、狗、男孩、女孩,本來就都應該是這樣畫的。


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被大大的束縛住了。


席勒曾經說“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如果我們給孩子們提供的書籍本身就是庸俗的、醜陋的,那審美教育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真正的好書好插畫,可以風格不同,形式各異,但一定是能給孩子帶來視覺享受,並且能夠非常恰當細膩的傳遞情緒的。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說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黑歇爾曼為《騎鵝旅行記》畫的插畫。


孩子們能很準確的感受到那種北歐自然風光的美麗,主角命懸一線的危險,脫離險境的喜悅,令人沉思的憂傷……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騎鵝旅行記》


像是插畫家託尼·羅斯給《淘氣包亨利》畫的插畫:


雖然都是質樸簡單的線條,顏色也只有黑白,但一看就很有張力,主人公的調皮活潑,幽默搞怪都躍然紙上。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淘氣包亨利》


再來看上海美術電影製品廠出的動畫繪本的插圖: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每一張都有獨特的美感。還借鑑了齊白石、林風眠等大師的風格,孩子們讀起來受到的審美薰陶是那些模板化插畫遠不能相比的。


“流水線化”的庸書,會拉低孩子的求知慾


第二類我覺得特別不建議提供給孩子的書,就是流水線製作出來的庸書。


書籍的內容,大多是把一些公版書簡單改編一下,東拼西湊而成。


有些或者乾脆把百度百科內容摘抄一下,配上差不多的圖,就拿去出版。


咱們前面提到的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應該也可以算在此類。


這類書因為沒有經過作者的打磨,沒有專業編輯的把關、更沒有專家團隊的審校,所以特別容易出現錯誤。


有些即使僥倖沒有明顯錯誤,也往往為了規避侵權風險,全書東一句西一句,非常不成體系。


孩子們看多了這樣的書,邏輯思維能力很難培養起來,知識框架更是難以搭建。


再給大家舉個正面的例子。


同樣都是兒童科普書,大家可以看看《DK兒童自然探索百科》。


從作者到審校,都是一流專家學者。從身邊的自然出發,以天氣、森林、鳥類和海濱4個大主題為主,孩子能看得很明白。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裡面配圖也是上千張精美的手繪插圖和全景大圖,看上去特別有視覺衝擊力。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多看這樣的書,不僅能讓孩子自然建立起科學的認知體系,更能開拓眼界和胸襟。


“口水化”的庸書,會拉低孩子的品味


不知道大家刷微博的時候,會不會偶爾看到這樣的書籍推廣廣告:


“某次開會,某總裁抱著一個擼奶瓶的漂亮寶寶進了會議室,高層們一個個石化……這是會議吧?


雖說這是你家公司,但不是你家啊,開會還喂娃,能不能嚴肅點啊?


男人的眼神冷掃全場,蹙眉說話。‘就生了一個,怕丟了!’ ”


還有些是更簡單情節:


“總裁,夫人被您懲罰到非洲挖煤已經滿三年了。”

“肯認錯了嗎?”

“還沒,但夫人現在比您還有錢了。”


這類書情節往往都是霸道總裁愛上我之類的,特點就是看著“爽”“甜”,而且不用動腦子。


圖書的來源也更多元化,不僅有紙質書,微博、微信、網站、某些閱讀APP也是能輕易找到資源。


成年人偶爾看個熱鬧,打發一下時間倒也無不可。


但孩子三觀還沒有建立,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以為這就是他們應該追求的愛情和生活的樣子。


而且看多了這類“口水化”的書,再看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會很難沉下心來體會,使整個閱讀品味變得膚淺化。


所以很建議大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多給孩子提供優質的文學作品,先把孩子對書籍的鑑賞力提高。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優質的文學作品範圍也很廣,從百餘字的繪本到幾十萬字的名著,都可以包含在內。


我至今記得我女兒在看《平凡的世界》時候那種受觸動的眼神。


她們都沒有經歷過那樣貧窮的年代,但透過書裡的文字,她們能夠感受到當時普通人的那種無奈與奮鬥、痛苦與快樂。


這些感受,是讀那些“口水化”的書永遠無法給與的。


“廉價化”的庸書,會拉低孩子的體驗感


最後想跟大家說的一種書,也是市面比較多的,常見的有仿版書和盜版書兩種。


這些書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相對廉價,各類網絡小店或者街邊小攤也都買得到。


在網上看到過一組書籍的圖片,書名叫《猜猜我有多愛你》。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書裡的內容是這樣的: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這就是一本典型的廉價庸書,它實際上是抄襲了愛爾蘭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


不僅書名沒改,內容也幾乎照抄。


但把兩本書放在一起,從畫風到質感,高下立判。


果子狸可以吃?這些“垃圾書”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猜猜我有多愛你》原版


還有就是盜版書,這些書裝訂隨意、印刷粗糙,氣味難聞還經常出現明顯錯誤。


會大大破壞孩子閱讀的體驗感受。




關於讀書,冰心曾提出過九字真言:“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是件美好的事情,喜歡讀書也是美好的事情,但前提一定是“讀好書”。


一些粗製濫造的書籍,只是在浪費父母的金錢,浪費孩子的時間。


大家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也請一定擦亮眼睛,幫孩子把好關,讓庸書遠離孩子的生活。


——————

————————————

爸媽黑板報:bamaheibanbao

一個專注於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