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普京一死,車臣必反”,這是為什麼?

御蜂者


普京一死,車臣必反。這還是有道理的

車臣戰役,是指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和其部屬的車臣共和國分離分子之間爆發的兩次戰役。車臣戰役有著深入的前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車臣戰役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取得非正式的獨立位置。第二次車臣戰役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操控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取得勝利

一句話,車臣是在普京的強硬態度下這才消停了幾年,一旦沒有了普京,俄羅斯當局可還有如此強硬的鷹派人物?

俄羅斯的政壇其實是普京一家獨大,這有好有壞,最大的好處就是俄羅斯政治十分的統一,普京說一不二,基本上沒有人能左右他的決定。但是最大的缺點在於一旦沒有了普京,那麼俄羅斯的政壇就是一盤散沙,很難集中力量抵禦外侮。所以一旦普京死去,那麼車臣必將聞訊發動戰爭,屆時局勢就危險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普京一死,車臣必反”?這句話看起來誇張,其實透露出一個必然結果,那就是車臣對於俄羅斯早晚都要反的,因為民族仇恨已經太深了。這是源於歷史俄羅斯對車臣民族的壓迫,特別是斯大林時期,一度讓車臣民族處於滅絕的邊緣,只要一有機會,車臣就會獨立反抗俄羅斯的。



其實普京能夠成為俄羅斯總統都和車臣有必然的聯繫,車臣在蘇聯解體後就宣佈脫離俄羅斯聯邦獨立,結果是被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政府派兵平叛,但出現幾次重大失誤,俄羅斯一度吃了敗仗,嚴重打擊了俄羅斯民族信心。

而1999年普京臨危受命,接受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任命,出任俄羅斯政府總理,指揮帶領俄羅斯軍隊平叛車臣分裂勢力。普京一改葉利欽作風,對於西方國家輿論說不,對於車臣武裝分子絕不妥協,堅決消滅,最後俄羅斯贏得車臣戰爭的勝利。普京因此獲得葉利欽的絕對信任,更獲讓俄羅斯民族從拾信心,在第二年(2000年)順利接棒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總統,到現已經掌握俄羅斯大權近20年了。



雖然車臣基本叛亂被普京鎮壓下去,但車臣問題依然棘手,那就是被打散的車臣武裝變身恐怖分子,近二十年來給俄羅斯製造數十起恐怖襲擊事件;如2002年莫斯科劇院恐怖襲擊事件、2004年震驚世界的別斯蘭人質事件等。

其中2004年5月9日,車臣恐怖分子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一個體育場製造一次自殺式襲擊,導致24人死亡,死者包括普京的支持者、車臣自治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也就是車臣現任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的父親,就因為老卡德羅夫被炸死,所以普京扶植其兒子小卡德羅夫上位。



不過普京也知道,一味的鎮壓車臣人,始終都是個俄羅斯大隱患,也解決根本問題,俄羅斯民族需要和車臣人和解,多年以來,俄羅斯政府對車臣也投入很多錢,建設不少基礎設施,給了車臣人更好的福利和開放政策,效果還是有的,不過還需要時間的考驗,現在車臣小規模的武裝衝突還是時有發生,不過已經很少了。

所以說“普京一死,車臣必反”話雖有些道理,畢竟車臣在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政府之下表現的非常老實,車臣現任總統小卡德羅夫簡直就是普京的超級粉絲,當然有也有人戲稱他為“俄羅斯版的安祿山”。



但這句話很空,認為俄羅斯除了普京就沒有人了似的,其實俄羅斯歷來不缺少強權人物,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相信普京退休後,俄羅斯新一代強人又該上臺了,車臣人雖然很難纏,但對於強大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來說還是很弱小的。


大正看世界


原因有兩點:

一、車臣的最終目的不是獨立,而是侵略或吞併俄羅斯。

關於這一點,可以從普京談到車臣時候的言論就可以看出來。2000年,為了讓民眾知道“普京是誰”,助力普京當選總統,克里姆林宮策劃了一次對普京的專訪。

專訪中,當談到車臣問題的時候,普京說“獨立不是車臣的界限。車臣必將成為進攻俄羅斯的碉堡,攫取更多的領土,更有可能吞下塔吉克斯坦。然後整個高加索地區都會效仿,這是全球性的災難。”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車臣野心勃勃,打著獨立的旗號,卻意圖侵略俄羅斯,甚至霸佔整個高加索地區的領導權。這一點跟美國有點相似,美國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世界警察旗號,試圖侵佔世界霸權。

17世紀開始,沙俄就開始與車臣交鋒,剛開始車臣慘敗。後來以犧牲幾十萬大軍的代價,征服了車臣,並對車程執行殘酷的殖民統治。車臣表面是是被征服了,可內心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打不死的程咬金”,經常發生反抗。

1875年,沙俄再一次對車臣進行大規模清繳,這一戰讓車臣死傷大半,車臣這才消停了一段時間。

不過等希特勒發動的二戰席捲蘇聯的時候,車臣見有機可乘,又對蘇聯進行了報復。二戰結束,蘇聯反過來又找車臣算賬,以叛國罪將車臣感到了中亞荒漠,車臣損失人口40%以上。

1991年,蘇聯解體,車臣宣佈獨立,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

1994年,葉利欽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果慘敗。

1999年,普京上臺,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果獲勝。

所以,俄羅斯和車臣的糾葛歷史表明,二者之間的戰爭不會隨著杜達耶夫、馬斯哈多夫、巴薩耶夫的死亡而終結。

中國有句話叫,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人性的本質。如果時機成熟,他們還會奮起反抗,進行瘋狂的報復。

那麼,普京在位的時候,車臣為什麼不反呢,這就要說到第二個原因。


二、普京是是車臣武裝份子眼中的“狠角色”和“剋星”,此時反抗,輸的可能性遠遠大於贏的可能性。

車臣審時度勢,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為的是有一天能夠捲土重來。

普京任總理的時候,即1999年,為了徹底打擊車臣的侵略慾望,他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空軍出動戰機達1700架次,消滅了2000多名匪徒、250多個活動點和150個訓練基地,並直搗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並在2000年對其奪取了控制權。

後來又先後擊斃了車臣武裝頭目馬斯哈多夫,利用秘密行動將巴薩耶夫一下子炸上了天。

車臣也屢次發動恐怖襲擊來進行瘋狂報復。

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蒙面武裝歹徒闖入位於莫斯科東南部的軸承廠文化宮,劫持了正在聽音樂會的觀眾和大樓工作人員840多人,90名人質喪生,發動了著名的“莫斯科工人文化宮人質事件”。

2004年9月1日,車臣武裝分子在別斯蘭中學劫持上千名師生與警察對峙3天,製造了俄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事件,共330人死亡,其中186人是兒童。這就是著名的“別斯蘭人質事件。”

除此之外,還發動了大大小小的恐怖襲擊事件。結果怎麼樣?普京不僅拒絕跟他們談判,反而進行瘋狂的打擊。

他說“如果在飛機上遇到他們(車臣恐怖份子),就把他們殲滅在飛機上;如果在廁所裡遇到他們,就將他們溺死在馬桶裡。”“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是送他們去見上帝。”

普京的言行足以表明他對車臣恐怖份子的強硬態度。

雖然,目前車臣共和國有小卡德羅夫掌權,但小卡德羅夫也絕不是俯首稱臣的主兒。雖然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娶了兩個老婆,生了6個孩子,估計還打算繼續生育以試圖壯大車臣人口。

同時,他還組建了8000人的精銳部隊,擁有大量的財產。

小卡德羅夫的這些做法讓人不難猜測,他有養精蓄銳的可能。

雖然小卡德羅夫說過,他對普京充滿個人崇拜。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對俄羅斯效忠,普京一死,俄羅斯換個總統,結果會怎樣?這就不好說了。

綜上所述,種種跡象表明,“普京一死,車臣必反”還是有可能的,至於可能性多大,還得看後續俄羅斯和車臣的發展態勢。

關注 ,獲取普京更多的故事。


傑閱軒


自從蘇聯解體後,車臣被歸納到俄羅斯領土之中,成為38個省份之一。後來車臣鬧起獨立,俄羅斯就派兵鎮壓,結果被對方用“恐怖襲擊”手段逼得俄羅斯妥協,併成功獨立出來。普京上任後,就以強勢行動,一舉將車臣降伏重新歸入了俄羅斯版圖。因此就有人認為普京是車臣的剋星,只要他一死那麼蠢蠢欲動的車臣就必然會反,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種情況跟俄羅斯與車臣的歷史恩怨有關。雙方都是戰鬥民族的後代,互相不服氣,經常發生摩擦,戰爭使得車臣人的傷亡慘重,這些仇都記在了俄羅斯身上。當年蘇聯一解體,車臣根本就不想加入俄羅斯聯邦,結果被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派軍隊前去鎮壓。車臣本身是個小國家,佔有國土面積大概在1.73萬平方公里左右,總人口約為120萬,大概跟我國的一箇中等城市差不多,為此在戰爭方面俄羅斯有著巨大優勢,但是車臣人十分強悍,始終跟對方抗爭到底,不願投降。戰爭持續過程中,車臣為了勝利,就派武裝分子潛入俄羅斯境內實施各種襲擊,還綁架了好幾個人努力製造國際輿論,此時俄羅斯人民深感內外壓力,最終催促政府答應跟車臣和談,而談判結果是車臣維持他們的獨立。

1999年普京獲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提攜,成為副總理。據說普京新官上任三把火,非常的強悍,他很快就組織十幾萬部隊進攻車臣,使得本來逐漸平靜的雙方再次開戰。聽說普京為了鼓舞士氣,還親自開著戰鬥機飛到車臣上空示威,並且下令軍隊採取強硬戰爭手段,凡是遇到車臣武裝分子一律格殺勿論,不服從者同樣處決。後來車臣人抵擋不住普京的強勢,最終服軟,所以車臣人民願意投降大部分是因為害怕普京的強硬作風。2000年,普京被正式任為俄羅斯總統,並且一直擔任至近(2019年)。

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裡車臣不斷髮起近10多次的恐怖襲擊,想通過此手段報復俄羅斯,以達到獨立目的。諸如2002年莫斯科大劇院被襲事件,2004年震驚全球的別斯蘭人質事件,還有2004年5元9號,一群車臣武裝分子,在自己的首都格羅茲尼體育廣場發起一次自殺式襲擊,其目標是車臣總統以及一些支持普京的官員。

襲擊結果有25人被當場炸死,車臣自治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在這次恐怖襲擊中壯烈犧牲。事後,車臣迅速陷入混亂,但是依然被普京鎮壓著,很快普京就提攜艾哈邁德·卡德羅夫的兒子當上了車臣總統,使得該兒子痛恨車臣武裝分子,並且大力支持普京。

後來,車臣武裝分子還是偶爾發起襲擊,所得普京逐漸明白,一直以強硬方法鎮壓車臣人也解決不了問題,於是就採用懷柔政策,通過和解方式去同化車臣人,並且每年都給車臣這個“中等城市”投入巨資發展建設以及各種利民基礎設施,還給車臣人開出更多的福利跟特權。這些做法確實起到一定良好效果,讓車臣人在普京的領導下顯得比較老實。

特別是車臣現任總統,是普京親自扶植,所以非常積極的讓車臣融入俄羅斯這個大家族。不得不說從征服車臣到鎮壓再到和解,這一系列事情中普京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有一天普京離世,那麼有可能使得車臣的“福利”不復存在,獨立想法再次復燃,因此就有人說“普京一死,車臣必反”。


貓眼觀史


車臣戰爭是普京上臺的成名之戰,此戰一舉奠定了普京在俄羅斯聯邦的地位和威信,同時也解決了車臣問題。車臣目前是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它是普京通過第二次車臣戰爭平定的。
(普京與卡德羅夫)

目前,俄羅斯在車臣設置了自治政府,並任命卡德羅夫為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的總統。卡德羅夫是普京的擁護者,也是普京安插在車臣地區的代言人。在普京面前,卡德羅夫溫順得像一隻綿羊。卡德羅夫擁有一支近萬人的私人武裝,也就是車臣衛隊。仗著這支軍隊,卡德羅夫成了車臣的“土皇帝”。

不過有人卻認為,如果有一天普京一死,卡德羅夫必然會率領車臣武裝叛亂,再次引發車臣戰爭。這樣想未免也太天真了。

第一、車臣戰爭的由來

我們知道俄羅斯為了平定車臣地區,曾先後發動了兩次車臣戰爭。1991年蘇聯解體後,車臣地區拒絕加入俄羅斯聯邦,並走上了“獨立建國”的道路。第一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發動的,但由於出兵倉促、準備不充分等原因,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兵敗如山,不僅未能拿下車臣,還反遭到車臣武裝的重創。

據俄羅斯人自己的統計,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陣亡近4000人,傷者18000人,還有近2000人失蹤,裝甲車、直升機裝備損失慘重,此外還導致了超過10萬平民死亡。總之,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表現只能用狼狽來形容。



1999年至2000年初,葉利欽下臺以後,年輕的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其實當時俄羅斯內部並不好看普京這個年輕的領導人,但普京以雷厲風行的風格取得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勝利,解決了葉利欽遺留下來的車臣問題,從而在俄羅斯內部奠定了絕對的威信。2001年1月22日,俄羅斯新總統普京宣佈車臣戰爭已經結束,並留下2萬餘人鎮守車臣,協助當地反恐。

第二、普京死後,車臣會不會反?

由於車臣叛軍所遺留下的殘餘勢力在車臣形成了眾多的恐怖份子。所以在當年的車臣戰爭結束後,普京又在車臣進行了多年的反恐作戰,誓言肅清車臣殘餘份子,並扶持了卡德羅夫父子上臺執政,這才穩住了車臣的局面。

同時,為了防止以卡德羅夫父子為首的車臣地方勢力坐大,俄羅斯聯邦也限制了卡德羅夫手下的車臣衛隊的規模和裝備。車臣總統卡德羅夫手下雖然有一支近萬人的武裝部隊,但缺乏有殺傷力的重武器和裝甲部隊,僅能起到維護地方治安的作用。

鑑於之前兩次車臣戰爭和車臣反恐的慘痛教訓,俄羅斯中央一直監視著車臣的一舉一動。在強大的俄羅斯聯邦中央軍面前,卡德羅夫的車臣衛隊根本不堪一擊。即便是普京死後,車臣再次叛亂,也很難對抗裝備精銳的俄羅斯中央軍。因此在普京死後,車臣起來造反的可能性並不大。


世界人文通史


那倒未必,普京現在已經執政俄羅斯快二十年,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的象徵,車臣戰爭是普京平定的,小卡德羅夫的確怕他,但是他真正害怕的卻是普京手中的權利,其實普京一旦卸任必定也會妥善安排好車臣問題,讓繼任者可以繼續掌控車臣。



小卡德羅夫也不知道是真情還是假意,他多次公開表示自己絕對會對普京忠誠,如果普京的繼任者缺少普京的魄力或者對小卡德羅夫過於信任,讓小卡德羅夫有了反擊的機會,他這種異常衷心的表象之下,是否暗藏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是不是在蟄伏待機?就像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中說過的-房間整潔無異味,不是偽娘就是gay。一個人如此殷勤的表達自己的敬畏之心,就像生怕普京不知道似的,任誰不覺得他有問題?



當年蘇聯剛剛解體,車臣就按捺不住要獨立,兩次車臣戰爭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陣亡5917人,受傷兩萬多人,同時還有數千名平民的傷亡,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後,車臣的卡德羅夫父子對普京表現出來異常的“乖巧”。



後來老卡德羅夫被炸身亡,小卡德羅夫上位,然後就對普京時不時的表一下衷心,如果普京退休或者身亡,俄羅斯國內發展穩定的話,卡德羅夫也未必敢動,但是如果俄羅斯出了問題,實力衰弱,無暇顧及車臣時,怕他還真的會反,哪怕是普京還在任上。


琅琊利劍


車臣問題一直是讓俄羅斯頭疼的問題。其不單單是與俄羅斯這麼槓,在沙俄,蘇聯時期,車臣就與中央政府拉拉扯扯鬧獨立,鎮壓再獨立,獨立再鎮壓。

究其原因,車臣人基本信奉伊斯蘭教,且與土耳其相鄰,無論是從地緣上還是從宗教上,其都認為自己不是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從沙俄政府時起,就開始對其殖民,將其納入了俄羅斯版圖。

但是車臣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地處黑海和裡海的中間,是中東石油通往俄羅斯的管道必經之地。可謂是咽喉之地,而且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無論是沙俄,蘇聯還是俄羅斯時期,都不可能放棄這塊領土,性格剛烈,民族感強的俄羅斯人更不可能答應。

兩次車臣戰爭不謂不慘烈。兩次車臣戰爭,俄軍共戰死5000餘人,傷數萬人。第二次車臣戰爭樹立起了普京的硬漢現象。剛上任時就乘坐蘇27視察車臣,他的那句名言就是在這時候說的:“哪裡有叛徒就在哪裡消滅,如果在廁所發現叛徒,就把他溺斃在茅坑裡。”

雖然車臣戰爭結束,但其影響還遠未消除,零散的車臣武裝分子依然在製造著恐怖襲擊,車臣民族問題已經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所以說,這句話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高校集結號


小卡德羅夫如同普京的親兒子,在車臣獲得了足夠的利益,他沒有反的理由,而且憑車臣如今的實力,也沒有反叛的資本。


俄羅斯是“戰鬥的民族”,對待敵對者手段極其毒辣。車臣被俄羅斯納入版圖後,有過幾次反叛,但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8世紀中期車臣發動過起義,抗俄分子被沙皇屠殺殆盡,以致十月革命有獨立機會,心有餘悸的車臣人都甘願放棄,繼續當個“順民”。

二戰初期蘇聯被德國打得丟盔棄甲,車臣人與德國人“勾結”謀求獨立。當蘇聯穩住局勢,斯大林進行“大清算”,並強行逼迫車臣人離開家園,全體遷移到中亞或西伯利亞。

蘇聯解體後,在美國的支持下,車臣再次進行反叛,導致了兩次車臣戰爭。而這兩次戰爭讓車臣男性直接減少了30%,其中大部分是青壯年,男少女多,車臣被迫開始一夫多妻制。


都說車臣人“英勇”,但我覺得同俄羅斯族人比起來,相差太遠。經過兩次戰爭的大減員,車臣人再也承受不起大的傷亡。

而且面對俄羅斯族人的“霹靂手段”,估計大部分車臣人暫時也沒有勇氣再反叛。

至於小卡德羅夫更不可能反叛,首先車臣已是卡德羅夫家族的天下。而且普京及聯邦政府默許了他比自治的權力。

小卡德羅夫經常自行其是,做一些違背俄羅斯法律的事,但普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如今車臣已經等同於他的獨立王國,反叛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其次,小卡德羅夫的父親本來是叛軍首領,被俄羅斯招安後做了車臣的總統,這一步等於與叛亂分子劃清了界限。


而且老卡德羅夫遇襲身亡後,為了替父報仇,小卡德羅夫屠殺了不少車臣分裂分子,即使他有反叛之心,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另外,小卡德羅夫是兩次車臣戰爭的親歷者,他見識過俄羅斯人的手段。就目前俄軍的實力不知道比二十年前強了多少倍。

憑他手下的幾千人武裝與俄羅斯鬥,無異於以卵擊石。放著榮華富貴不享去送死,除非小卡德羅夫的腦袋被門擠了。

小卡德羅夫頻頻向普京表忠心,貌似親如父子,其實只是為了保住地位、獲得更多的利益。他真正懼怕的是俄羅斯強大的軍力。

因此不管普京的繼任者是誰,對車臣局勢都不會有什麼影響。說俗一點,對小卡德羅夫來說,只不過是換了個“爹”而已。



花木童說史


“普京一死,車臣必反”?這句話看起來誇張,其實透露出一個必然結果,那就是車臣對於俄羅斯早晚都要反的,因為民族仇恨已經太深了。這是源於歷史俄羅斯對車臣民族的壓迫,特別是斯大林時期,一度讓車臣民族處於滅絕的邊緣,只要一有機會,車臣就會獨立反抗俄羅斯的。

  有人稱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不過還有人說比俄羅斯人更強悍的民族是車臣人,上面這種說法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的領土面積只有1.73萬平方公里,其人口總量也只有120多萬,但就是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它卻在上個世紀90年代跟俄羅斯聯邦政府鬥爭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最後一直到普京成為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統之後才徹底結束了俄羅斯聯邦政府和車臣共和國之間的戰爭。

  現代文明是沒有任何辦法抑制穆斯林人口的爆炸性擴張。俄羅斯國力強盛,穆斯林擴張會緩慢的。國力衰落,穆斯林擴張會更快。動用武力阻止,那是違背現代文明的準則。斯拉夫人唯一自救,就是拼命生育,維持人口的優勢。就像尼日利亞基督教徒為了保持與穆斯林人口的平衡,與穆斯林拼命比賽生育。不到三十年人口翻了一番,全國快兩億人了。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普京死了,車臣當局也未必會反!可以說鎮住車臣的,並不是普京本人,而是普京這一代領導班子針對車臣的政策。

21世紀之後俄羅斯與車臣之間的關係為何逐步走向了緩和?普京的強硬和鐵血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經過了兩次車臣戰爭,連車臣自己也意識到,這種明目張膽的獨立,已經是得不償失了!



從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開打,再到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復火,兩次戰爭雖然都以兩敗俱傷而結束,但綜合相比之下,明顯車臣方面已經無法再喘得上氣。第一次車臣戰爭僅平民就喪生十萬以上,兩次戰爭雖然給俄軍造成重大殺傷,但取而代之的是車臣非法武裝更高的傷亡。對於俄羅斯而言,車臣戰爭雖然打得丟臉,但卻並非傷筋動骨,一場戰爭一兩萬人的官兵傷亡對於解體後仍然擁有百萬之眾的俄羅斯軍事力量來說,依舊只是擦傷皮毛。但對於總人口只有120萬,車臣族人口只有幾十萬的車臣共和國來說。每場戰爭數以十萬的軍民傷亡,都可以稱得上傷筋動骨。車臣想獨立,但獨立的前提是:自己得活著!如果這個先決條件不存在,再極端的車臣武裝,也會對自己的政治思路產生猶豫。



所以最近十幾年,隨著普京允許車臣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以及這些年對車臣地區大範圍的資金投入和民族特權的開啟。看到除獨立之外自己當年想要的權利現如今幾乎都能得到,車臣共和國本身的血性也會被逐漸磨滅,說白了,既然能免費拿到,我幹嘛要拼命?不過從另一層面來說,這樣的結果也恰恰是車臣通過兩次戰爭而得到,可以說他們沒有實現自己的獨立之夢,但卻也拿到了自己想要拿到的實際東西。

所以普京死不死,恐怕對車臣未來的變化影響並不大,現如今的局面並不是普京一人所造就,而是兩個民族通過數年戰爭而換取共同結果。即便普京離任或去世,針對車臣的政治戰略也不會有所變化,畢竟誰也不想重新回到1994年。

或者按照我們的古話:和氣發大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