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個體公司復工貸款難,多少好政策為啥堵在“最後一公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積極部署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加大扶持,切實為他們減負。不過在點贊這些政策及時的同時,有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近日在中國政府網留言,訴苦一些地方政策落地不夠快、配套措施不夠細、執行不夠實。據瞭解,國辦將對相關問題跟蹤督辦。

翻看留言,一些普遍反映的“尖銳”問題

“銀行貸款只放呢種上市大公司,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根本不給貸款,政策再好卻不執行。”

這些訴苦,無不圍繞著一個“難”字,包括復工開業難、社保減免難、房租水電減免難、貸款還款難等等。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僅沒能給困境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送來及時雨,甚至反而“上屋抽梯”,有的個體戶就吐槽,自己不僅拿不到貸款,銀行反而把原來的貸款和信用卡額度降低了。

上面出臺的好政策,為何到基層變形了?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有的地方在疫情防控中思路僵化,做法粗暴、層層加碼。這麼做的初衷固然並不壞,但動輒“一刀切”,不僅不科學,而且民生代價昂貴,與分類分級、精準施策的疫情防控方向完全相悖。

紓困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政策,堵在最後一公里,也暴露出個別地方急功近利的思維。比如,是不是隻有那些能拉動GDP,能帶來可觀稅收的大中型企業,才是“寶貝”?復工復產、政策支持,是不是也往往圍繞這些企業?而那些沒有多少納稅額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是不是被當成了次要的?

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是容納就業的功臣,是經濟活力的源頭所在,對他們的幫扶絕不容輕視。跟蹤督辦,無疑是給這些行為的當頭棒喝。對於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面臨的急迫境遇,不能再虛以應付。

眼下,網上一些“你可以撐多久”的調查顯示,不少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出現現金流枯竭,有些業者為了渡過難關,甚至不得不賣房賣車。這種情勢下,相關紓困政策不僅要順暢落地,而且應當爭分奪秒,不能有片刻拖延。

紓困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各種政策優惠不能打折扣,地方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讓這些企業商戶儘快獲得政策支持想,房租減免,貸款發放,還款延期。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救助,才能讓企業商戶自我造血,逐步恢復元氣。

扶助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用最大的努力推動紓困政策落地,想盡辦法打通最後一公里。不能等著上級來督辦,該是主動作為,全面行動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