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01,由“盲人摸象”引出的小數法則

《盲人摸象》的故事家喻戶曉

同樣一頭大象,四個盲人摸到的卻是不同形狀。

胖盲人摸到象牙,說大象就像一個大蘿蔔;

高個子盲人摸到象耳,說是一把大蒲扇;

矮個子盲人摸到象腿,說是根大柱子;

老盲人摸到象尾,說是一根草繩。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四個盲人都很想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但摸到的部位不同,就導致結果不同。

為此,還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而實際上呢?卻是一個也沒說對。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都以自己摸象的視角,概括了大象的全貌,這就是典型的小數法則。

你可以粗略的把小數法則理解為看問題以偏概全,但我要告訴你,小數法則凸顯的問題,在於認知不全面,而導致的心理和直覺兩種偏差,進而使得自己的判斷出現嚴重錯誤,以致結果跟著錯。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俗話說,“萬事萬物皆有聯繫”,對於一個具體的問題,如果僅用自己看到的一面去總結,必然會得到一個狹隘的結果,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下面這個問題。


02,小數法則是怎樣導致我們決策不理性?

小數法則,既是一種“心理偏差”,也是一種"直覺思維”

簡單來講,就是指我們某種行為本身會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自主的以自己視角,抓住事物的某個特徵作為衡量標準,以此推測來下結論,或直接推斷結果。

但有時會造成嚴重偏差,導致思維出現系統性偏見,採取不理性行為。

比如,在盲人摸象的過程中,每個人都以偏概全,根據自己所瞭解的一部分,來對整個大象的形象妄加評論,表面上看雖然差之毫釐,但實際上則是謬以千里。

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判斷角度就會不同,決策就會有所偏差,這種決策,總歸是不理性的。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不僅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是。

還記得10月底華為衚衕學,因發出關於華為公司HR事件的帖子,一時間成為熱點,引起網友熱議。

說實話,看到這篇帖子時,我曾多次被感動,也為這位敢於面對巨型企業,為員工勇敢發聲的衚衕學深表欽佩,你是華為公司的勇士,更是同事裡的勇者。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一句“研發兄弟對不起,我盡力了……”

可以想象衚衕學當時的心情,是有多絕望……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感動,欽佩,同情之餘,卻不贊同衚衕學“不要相信HR”的那句話,這種“以偏概全”的結論,未免有點太絕對。

畢竟,國家大小公司,企業眾多,單HR這個崗位就有14萬之多,不能因為兩名不盡職的HR,而去否定所有HR,衚衕學這是陷入了“小數法則”。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不可否認,作為一名資深HR,沒有權利干涉同事反饋公司伙食問題,一方面阻止別人提意見​,另一方面自己卻談論的“津津樂道“;

也不能,自己一邊佔用上班時間,另一邊,卻不允許同事工作累了休閒一下;更不能獨斷專行,以權謀私,隨意葬送同事的職業生涯。鄙視這種行為的同時,也很贊同衚衕學以上的所作所為,但卻不支持她的不理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以上兩名HR種種的不良行為,都可體現出他們對工作不稱職,甚至以權謀私,但這都屬自己公司內部的問題,與其他公司無關。更不能因為一顆老鼠屎,就全盤否定所有HR。

就好像,有的人在甜品店裡挑選了一款不合口味的甜品,於是便做出很絕對的定論,所有甜品都不好吃。

甜品種類繁多,你吃到的那款不好吃,不能代表其它甜品都不好吃,造成決策和判斷上的差別。

在概率論中,有一個與小數法則相對應的大數定律,簡單說,就是統計的樣本越大,最後統計出的數據越接近真實結果。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比如,要統計全國HR是否稱職的調查。

還以上面衚衕學的故事來說,抽查了公司的兩位HR,結果都不稱職,而且還濫用職權行私,立馬下結論說,全國的HR都不稱職,都不能信,是很不科學嚴謹的,因為可能公司除了那兩位HR外,其他HR都很稱職,只是碰巧抽查到的那兩位不稱職。

眾所周知,一家甜品店的某個甜品不好吃,不代表店裡其它甜品不好吃;從一位長期合作的客戶那裡拿到一次質量不好的貨,不代表那位客戶以後的貨質量都不好。

但為什麼多數人會犯這種邏輯錯誤呢?原因在於他們運用的是小數法則,即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或知道的少數例子,來推測和下結論。

這就是讓小數法則控制了自己的思想,甚至摧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在生活中要儘量擺脫小數法則對自己的影響,不要因小失大,要做一個生活的明智決策者。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03,如何跳出小數法則“因小失大”的陷阱

小數法則會讓我們做出下意識的判斷,從而忽視事物的本質,以致於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

所以,衚衕學只是不幸的遇到了,眾多HR中的少數不稱職同行,並不代表廣大從業者都會遇到,甚至會讓其他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對HR產生偏見。

透過衚衕學遭遇的情況,不免看出,我國的人力資源這個管理學科還很年輕,正處於邊摸索邊修正中,

但也不能因為一個公司的兩位HR同行,讓其他人對這個行業有所誤解,間接降低就業率,扼殺正在成長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從而因小失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不過不要擔心,凡事都有解決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訓練或其他方法,讓自己避免因小失大,跳出小數法則誤區。

該如何避免?

做到理性看待,客觀回應

警惕簡單粗暴的樣本偏差和因果結論,理智思考,客觀回應,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總結為以下3點:

  • 1,分析樣本要足夠大

在工作中,你要明白,數據越小,波動越容易大,得出的結論就越容易失真。

比如,領導要評估公司員工平均工資,你隨機找了兩個,一個1.5w,一個1.3w,平均工資1.4w,這當然不具真實性。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因此,在評估中,要求樣本數量達到一定規模,覆蓋多階層員工,就可避免小數法則的影響。當然,現在科技發展飛速,互聯網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為公司減少損失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2,凡事不能太絕對,要理性思考

比如,在一位長期合作的客戶那裡拿到一次質量不高的貨物,就認為所有的貨物都不可靠。

這時的你不是去質疑客戶的可靠度,而是要理性的思考,窮究問題根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貨物質量不好,是客戶受騙了,還沒發現?還是其它什麼原因?

然後跟客戶真誠交流,瞭解事情真相,再決定信任與否。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 3,做事都有一定風險

風險的本質是什麼?

風險 ≈不確定性

想避免風險,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正視問題

如果遇到上面衚衕學相同的問題,各位不用氣餒,任何一個領域都在有效的監督監管機制下開展,才能長久。

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勇於揭露真相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管理體制才能不斷成長,逐漸完善。我們才更明確自己該做什麼,和怎麼做,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大家,人力資源這個職業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其次,瞭解問題本質

知乎網友曾分享過這樣兩個故事,

故事一,兩位實習員工,去面試,地上有一個紙團,其他人都不撿,只有一個人撿起來了,結果就被錄取了。


故事二,網友前老闆曾對他說:“我承認,你很勤快,每天忙前忙後的整理文件,打掃辦公室,但我請你來是幫我做調研的,我只關心你今天有沒有給我收集足夠的數據。”


為什麼兩個同樣“幹活”的人結局卻不同,那是因為場景不同,領導的關注點不同,也就是說,做事分場合,看情況,在特定場合中,你要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一旦瞭解問題本質,工作中就會得心應手,避免因小失大,深陷小數法則。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最後,如何避免

得意時,需謹慎,謹防得意時忘本;

失意時,莫沮喪,不要因小事計較,而耽誤大事;

泰戈爾說:“當你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群星了”

無論得意還是失意,都不會長久保持,也許好運就在下一秒;

也不要因一時幸運,而認為自己是幸運兒,也許周圍就藏有可怕的陷阱。

工作中,誰都不想“因小失大”,小數法則:“以小見大,需理性”


04,最後


不管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潛藏著很多的“小數法則”陷阱,理性的人從不會因小失大,一竿子打死,更不會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從不會以自己的視角隨意評判妄下結論,始終保持警醒,敏銳的觀察未知的風險,並理性思考,尋找解決辦法,從而使自己始終遠離“小數法則”。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總是來自理性思維

因此,職場人,請你遠離你身邊的“小數法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