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的家庭都會省吃儉用?

lisidelin0


這是一個常問常新的問題,來認真回答一下。


財智成功看來,之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會省吃儉用,有兩方面的原因:


1、生活成本高,但是收入低,必須省吃儉用才能攢錢預防未知風險;

2、社會保障不足,顧慮的方面太多,花錢的地方多,必須省吃儉用攢錢;


財智成功在一線城市生活過,實事求是的說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並沒有比三四線城市高多少。如果確實想省錢的話,很多日常消費可以通過網購和避免去高消費場所降低支出。


但是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現在人們最大的的消費是房子。買房也好,租房也好,居住成本往往佔了家庭收入的30%以上,甚至有些家庭的居住成本佔到了月收入的60%左右。

過高的房價,絕大多數家庭都需要揹負20年以上的房貸才能還清。漫長的還款時間,不僅僅增加家庭經濟壓力,還會附帶沉重的心理負擔。


一個家庭如果還完房貸剛夠吃飯穿衣,顯然不會再去增加消費;

而多數家庭還完房貸,交完房租後,必需的消費支出再用去部分收入,剩下的就得考慮防範未知風險和未來的硬性支出了。


1、子女教育是要花錢的,幼兒園比大學貴,高中也不便宜,大學四年十萬元不一定夠;

2、生病了是要花錢的,一場大病消滅一箇中產,商業保險往往不靠譜,生病姿勢不對就不幫忙;

3、孩子大了要結婚,買房往往要啃老,幫著付全款吃不消,往往要幫著付個首付。不僅僅買房要花數十萬,結婚彩禮,婚宴,到處都要花錢。女兒還好,兒子結婚,父母脫層皮;

4、不是每個人都有養老金,也不是每個人的養老金都夠生活,養老金的巨大差異,兒女又指望不上,使得多數人要為養老做儲蓄。


最後總結,房子貴是老百姓減少消費的根源,而教育、醫療、子女婚姻、養老等則是老百姓節衣縮食進行儲蓄的四大原因。

如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並存,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同在,也可以用上述內容作為解讀,當然背後還有貧富差距的原因。


財智成功


我真的是很想自由消費!!曾經窮得叮噹響,別說自由消費,真的連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想起來苦逼的童年,就想哭。後來大概是窮怕了,一脫離農村,進入大學就開始了不要命模式,終於天時地利人和,用我老爸的話來說就是從窮人巷裡翻身了。

然而,大學畢業至今七年了,奮鬥了三套房子,兩套有房貸,月供八千五。生了倆娃,都是兒子!上有六個老人,都是窮山溝的老農民,他們的生活基本靠我們來保障。倆兒子都很燒錢,保險,幼兒園,培優,吃喝拉撒,說實話不敢細算。

我總是夢想能買下所有想買的衣服,包包,化妝品,美容儀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遊,可是現實是信用卡永遠還不清,生活裡到處是需要添錢的窟窿。

有時候夜深人靜,閉上眼睛,感覺到一種深深的荒繆,童年時一毛錢都沒有,雞蛋,山裡的野生藥材是我們唯一的財富,很多的時候為窮困而難過。而今有了比過去多很多的財富,可是依舊覺得窮困,為窮困而難過,那麼多年奮鬥真正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是不是真的值得????

也許老公說的對,我們承受了壓力,可是父母和孩子們的生活確實已經發生了鉅變。


那花半夏



勤儉持家!勤儉建國!是中華傳統美德,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

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都講究一個平安和安穩,有吃有喝就會心裡踏實,有穿有住就會身心無憂!現如今的年輕人沒過過窮日子和苦日子,所以根本無法體會缺衣少食,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種不是人過的生活!

自己小時候一年至底很少有新衣服穿,破了爛了補一補再穿,哥姐的衣服改一改染一染再穿,只有過大年的時候才能扎(縫紉)一套新衣服!真是應了那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在穿的方面!在吃的方面就更儉省更單調了,自己小時候能隔三差五喝上一頓紅豆稀粥、吃上一頓油炸糕已經不亞於過年了!說實際的自己還算幸運的,很多與自己同齡的孩子他們的條件就更艱苦了!那時的早飯晚飯一般都是稀飯很少有乾糧下飯,菜就是鹹菜!改革開放以後人們早晚才能吃上熬菜(燴菜),過去想都不用想!你說這日子能不計劃能不節省嗎?



省吃儉用就能以備不時之需,省吃儉用就能辦大事,這也是咱中國老百姓過日子會過日子精打細算的一種傳統和精明!俗話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一頓的省吃儉用就會為下一頓節約下必要的糧食以免揭不開鍋,一年幾年的省吃儉用節約下的錢就可以辦一件大事!比如給孩子娶媳婦蓋新房供孩子讀書等,這可以說是都是省吃儉用的結果!記得自己小時候父母供兄長讀大學就是每年養兩頭豬就可以了!自己讀高中每月的生活費也就是十元錢!過去的錢值錢真能辦大事!



現在的年輕人90%的不懂得省吃儉用不懂得儉省,吃要吃香的穿要穿好的花要隨便花玩要上檔次,幾乎沒有一點吃苦耐勞省吃儉用的精神和勇氣,一旦風光不再一旦遭遇挫折他們就會變得無助和崩潰!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引起有關學界的重視!艱苦奮鬥!勤儉辦事!永遠不會過時!是我們永遠值得提倡和鼓勵的!資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用過了頭浪費到了極點,人類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切記!切記!


冀之筆


一、房產與電商衝擊傳統行業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 銀行對貸款的控制,抑制房地產可能產生的泡沫經濟,導致現在房地產業低迷,也影響了許多相關的行業發展,如鋼材、建材類及其相關的裝修等附屬行業,同時地方的稅收也吃緊。一系列的反應使許多行業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許多實體店主受到電商的衝擊,以前一個實體店主代表著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但互聯網商城初期,為了掙奪市場,許多網商店主惡意壓價,刷人氣,用假冒偽劣產品佔領市場,近兩年雖然有所改觀,但對實體衝擊較大,使大量實體店主虧損或者經營倒閉。這樣就導致一大批社會的中層不敢消費而帶動整個社會人群購買力下降。

二、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逐年提高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我國現在在醫療與養老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問題,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年輕人負擔越來越重,所以繳納的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的費用也越來越高,雖然說社會平均工資越來越高,但由於社會貧富差距,許多年輕的打工一族本身工資不高,三四線城市的打工人員的年收入不超過三萬元錢,甚至有一些四十五歲以上的原下崗工人從事技術含量低,如保安、打更、保潔等工作,每月工資才一千多塊錢,如果讓這部分人繳納近萬元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甚至有許多人已經承受不起這兩方面的保險費用,更別提消費了。

三、子女的教育費用支出的增大導致一些人不敢消費

現在是知識決定命運的時代,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就業壓力大,只有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為自己爭取一個良好的平臺,才會為將來的生活打下基礎,許多家長們深知這一點,所以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投資教育,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幾乎將家庭一半的費用都用在孩子的各種特長班、補課班上,以三四線城市的初中為例,補課費每月都在一千多元錢,高中更多,據說孩子一個假期需要花費上萬塊錢補課費,當然補課是自願的,但大家都補,如果不補很有可能就輸在起跑線上,並且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生活得更好,而實際上社會崗位就這麼多,大家都在學,仍然也有學習成績優劣這一說,能通過重點大學的獨木橋仍佔少數,許多孩子即使學習不好,一些家長仍然努力在精神和財力上支持孩子,同時也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但大有仍然紛紛感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太大了,這也是一些人越來越不敢消費的原因之一。


坤鵬論


我和老公都是農村基層事業編,和周圍人比收錄會讓他們唏噓不已,可我們的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有了一量10萬的車,悶了可花30-50的油錢來個短途旅遊,平時吃飯以時令青菜為主,蛋天天有,可魚肉很少吃,穿衣除了羽絨服要200-300,基本都在150以下,傢俱沒幾件還是比較便宜的那種…總之一句話,能省就省。因為以前工資太少沒積蓄,意識不行,沒借錢買房,現在孩子大了急需婚房了想買了,首付總攢不夠,遲疑3年了 以為會降,結果是又長了5000多,發現越攢越不夠了。我們有五險一金的尚且如此,那些月入1000-2000毫無保障的不是更難更節約?我們一頓最多倆小菜,通常是一個,他們會超過我們?中國人多窮在房和病上,老公一微創膽結石手術有醫療保險還花了6000多,我一叔伯哥哥農民,腰部手術花了11萬隻報了3萬多,8萬元得是青壯年男子多少年收入啊?感覺誰家都是壓力山大,輕鬆的沒有1%。


馬到成功74634801


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多數人認為,有錢的時候留一點,積攢起來,以後萬一需要派用場時再拿出來,這樣比向親戚朋友借錢更加實際一些。中國人不敢消費有歷史原因,還有新增加的原因組成,而且每個家庭不敢消費的原因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買房還貸者不敢消費。你想,首付是長輩們湊錢給付掉的,剩下就是靠自己的工資來還貸了,而且房貸利率都在上漲,都在擠壓著購房者的生活成本,所以通常房奴也只能走低端消費的路線了

第二,很多生意人明顯感到近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競爭越來越激烈,過去擺個水果攤,或者開個雜貨鋪,怎麼樣都可以餬口,現在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人們都跑到網上去購物了,開線下商鋪的人虧損慘重。上回我坐地鐵去上海的科技會館地下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小商品市場,但是卻非常冷清,一個吃著簡單盒飯的小老闆告訴我,2007年時這邊生意好做,現在一天也沒多少客流來逛商場,但即使這樣,這些商戶們還是挺撐著,每天午飯一個盒飯,一瓶脾酒就打發了。

第三,中國人還要積蓄一些養老錢,當然,現在我國城鎮職工都有退休金,社保體系比過去完善許多,但是老年人平時要看病,晚年要有護工照料,這都要用錢,而且國內貨幣貶值得很快,你要是不點錢也不存,等到年老多病時,真的只有束手無策的份了。

第四,過去生個子女多雙筷子,現在要生孩子或者再生二胎的教育成本急劇上升,有些家庭覺得自己這一代沒啥出息,就做個普通小職員,但是一定要讓子女有前途,最好能到海外出國留學,並且定居在國外,所以這些家庭也要拼命為孩子成長、教育積蓄資金,所以對於日常消費就能儉就儉了。

總之,中國人不敢自由消費,對於經濟增長來說不是好事,而要讓中國人像國外發達國家的消費方式,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生活,恐怕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不執著財經


就從結婚說起吧。結婚後就面臨著孕育下一代,從孕期開始就需要補充營養,並且還要為迎接新生命做好充分準備。

新生命到來,從奶粉到尿不溼,小兒服裝等等。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如果有幸能進去公立幼兒園,那麼什麼都好說,萬一進不去就要準備一筆錢,具體數目要看各地情況。

這時又面臨二胎問題,如果要了二胎,那麼一切從頭開始,不贅述。

轉眼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小學都是劃片區的,如果所在學區學校不錯,那還好說,要是教學水平一般,而又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估計至少準備十萬吧,一線城市估計還不得止。

接下來還有就是各種補習班,初中高中等等一切費用,說來都是淚。

到了上大學,學費就不說了,每月生活費至少2000吧,四年下來沒有十萬是讀不下來的。

大學畢業了,找個工作,大多數都是月光族,要交女朋友吧,要準備房子吧,結婚還得買車吧,艾瑪,不敢想。

這還沒完,第三代要來了,帶大了第三代,爺爺奶奶們也老了,身體不如從前了,也該退休了。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還好,養老金起碼4 5000。可是企業呢,搞不好才1000+。

這還沒完,老了病都找上門了,怎麼辦?雖然有社保,可是得個大病只能等死了。

你說,年輕時月月光怎麼應對這些?


藍蓮花61657376


房子,醫療,教育,不敢消費的三大主因

1.房子:我記得以前有個說法,房價多少算合理,一個人工作一年能買十平米就算合理,但現在看看各省市的平均工資和房價,基本沒有能達到的,更別說平均工資還有那麼多水分,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買房都是差不多一個模式,父母出首付,小兩口還房貸,要是有公積金還好,不僅利率低還有公積金還款減少壓力,如果商貸那就慘了,兩個人一個月收入的30%就沒了。

2.醫療:不僅僅是老人需要醫療,現在很多疾病都年輕化,可以說各個年齡段的醫療壓力都特別大,再加上醫療如此之貴,而且最可怕的是沒有醫保的時代看病沒這麼貴,醫保普及反而有些病看不起了,去醫院從掛號開始醫保和現金就分開了,手術住院吃藥醫保和非醫保都不一樣,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醫院建議的醫生說好的藥,醫保不給報,真的讓人無法理解,所以大部分普通家庭必須儘可能的存錢,否則參考《我不是藥神》。

3.教育:“寒門再難出貴子”,“毛坦廠中學成為窮人家孩子的高考聖殿”,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學校的商業化,一個學校教學質量高了,成績好了,開始聯合辦學民辦學校,收取高額學費和寄讀費,人情費就不說了,錢有了挖老師,買設備,教育資源集中化,慢慢就發現一個好學校,掛名的若干分校,教學質量都好,升學率都高,你都念不起,這個時候受教育的差距就慢慢的大了,記得《極限挑戰》中有一期一個環節,學生排成一排,極限男人幫每人提一個問題,都是跟家庭背景和條件有關的,答對的向前走幾步,都問完,有的原地沒動,有的在中間,有的遙遙領先,終點都是一樣的,這時候起跑,你認為原地的沒動的能有幾分勝算?只有拼命,去毛坦廠拼命!

其實最終算來算去,房子才是最便宜的!!!


愛遊戲的吃貨


大部分家庭省吃儉用,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過這與真正的原因一點干係都沒有,只是說得好聽的吧!如果你每天收入1000塊,還會不會為幾毛的菜錢討價還價呢?

收入低。有很多的數據統計,家庭的平均收入,這個數據不能說不準,但是你覺得就是代表所有人了麼?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二八法則),相當於這些平均收入都是這百分之二十的人抬上來的,百分之八十的人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




物價高。一件普通的衣服,價格大約是100至500之間;豬肉的價格,幾年前是幾塊錢,現在最低也要十多塊。但是工資的底薪,幾年前是1000左右,現在是1500左右。現在還理解了吧,不省吃儉用生活都成問題,還別說買房買車娶媳婦了。


平時開銷大。除了日常的必須消費之外,平時其他的消費也很大,比如朋友聚會要出份子錢,親戚過生日要送禮,車子保養和保險。這些支出如果不注意一點,一個月就可以用掉幾個月的工資。

預防未知風險。人都是吃五穀雜糧的,不可能不生病,而現在最貴的,也最不能討價還價的就是醫藥費,醫生說多少就要給多少。也許還有些時候會出什麼意外的事情,比如車禍什麼都,沒有預防哪真遇上了怎麼辦。


珍星


首先,大多數人是房奴,中國房地產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透支了一個家庭至少兩代人的收入,而且大多數還有大額貸款,一般貸款期在20到30年,如此沉重的負擔,使得老百姓不敢消費,因為每月固定的還貸是一筆極大的支出,佔到了一個家庭月收入的百分之五六十!甚至更多!其次,除了家中日常開銷外,第三代的扶養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孩子學費、校服春夏秋冬四季至少兩套,各類興趣班、補習班,至少佔了一個家庭月收入的10%到15%。再次,由於社保醫保制度還不是很完善,看病難看病貴,家庭必須有一筆應急的錢,應付突發狀況或急病大病!至少要留15%左右吧(這是屬於比較樂觀的,絕大多數家庭都留不下來)。這三項加起來已經佔了一個家庭至少85%的收入了!還剩下最多15%,這點錢得人情開銷,親朋好友婚喪喜事,喬遷之喜,滿月酒,同事間聚餐,還有四個老人孝敬,添置衣物等等。好吧!大家說,一個家庭還能有多少錢去自由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