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籤訂辱約最多的歷史罪人,並吃重金回扣!可為什麼還有人為其洗白?

齷齪劉世雄


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對於李鴻章的評價,歷史早已有定論,但是近年來,李鴻章在歷史上的形象又開始轉變,其中到底是何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首先回顧一下歷史對李鴻章的評價,在李鴻章同時代的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兩極分化,一方對李鴻章是極其讚賞,一方對李鴻章是極其貶低。讚賞者如梁啟超,他在《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貶低李鴻章的人辱如左宗棠,他說“一個李鴻章,比十個法國將軍還壞事。”(左宗棠與李鴻章有矛盾,梁啟超是君主立憲的者)

與李鴻章同時期的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有更多的歷史感應,但是也都摻雜個人的情感,很多時候不客觀。總體說來,李鴻章在他生活的時代,正面的評價比負面的評價多。

對李鴻章評價的第二個時期是民國時期,當時的一些史學家對李鴻章的評價主要在一個字“難”,感嘆李鴻章辦事難。總體上對李鴻章的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表示同情。

對李鴻章的第三個評價是我們現在的主體評價,重點是李鴻章的“貪”、“私”和“賣國”。李鴻章利用洋務運動聚集家產達4000萬兩,出訪俄國的時候,私下受賄300萬兩,出賣中國膠東半島的權益,這都是李鴻章貪汙和賣國的罪狀,這也是李鴻章洗白不了的問題。所以總體而言這段事情對李鴻章的評價為負面,也是結合事實的一種評價。

縱觀歷史上對李鴻章的評價,我認為都對,時代不同而已,而且每一個都是對李鴻章真實的反應。在李鴻章同時期,由於李鴻章做事情和壞事情,他會受到兩面的評價;在民國時期,由於當時中國在做事情最艱難的時刻,所以感嘆李鴻章的艱難;而到了現在,我們必須正視李鴻章的私德有虧,貪戀過重,所以給了他該有的評價。

現在的人給李鴻章翻案,一方面,李鴻章確實做事;另一方面,現在很多的一知半解就大言不慚“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還有一些電視劇的影響,而很多人又將電視劇作為正史來看,最後依據電視劇做評價,豈不可笑。

對於李鴻章的評價,我認為要分開兩面:正的一面,他為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反的一面,他私收賄賂,出賣國家利益,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心胸狹隘,多誤國事。

總體而言,李鴻章就憑私自收俄國賄賂,出賣國家利益,就足以釘在民族的恥辱柱上,而他所盡力扶持的清朝,只不過是苟延殘喘的繼續任人宰割而已。


帝國烽火


去看看 走向共和 這部劇吧,不行也可以看看清史。李文忠公 這諡號不是隨便取的。


徐斌工具配件


可笑可悲,

甲午戰爭戰敗後,伊藤博文指名要求李鴻章來談判。伊藤博文會找個聰明人來找自己的麻煩?

現在流行洗白這種體面官僚,像張居正啦,和珅啦,李鴻章啦這種掌權時間長,名氣大的,都被一些沒文化的人認為有大智慧,是大賢人,然後大肆吹捧一番。把什麼故事都附會過去,說成聖賢。不分對錯的對符合自己審美情緒的事物進行讚美,哪怕這些事物是悖逆於他們階級的。

就我個人而言,對李鴻章和盛宣懷這兩人是一點也喜歡不起來的。這兩位做的事太沒人性,說是漂流於亂世中的普通官僚也就罷了,當年許多官僚都是中飽私囊私德有虧,有十分力氣,留一分為國,用九分為官。

但你要說他是身死則國滅的人物,類似於袁崇煥,王保保,張世傑陸秀夫之類的。那就很肉麻了。你要是非說他是十九世紀三傑,比伊藤博文還牛逼,是大清國當時的中流砥柱,架海金梁,舉世無雙,赤誠愛國的天才,是東方的俾斯麥。

俾斯麥,格蘭特……跟一個迂腐自私,多次戰敗的貪汙官僚相提並論,是哪位孝子賢孫開的頭?

說大清,必痛心疾首。說太平天國,必破口大罵。怎麼對李鴻章卻讚不絕口?我沒記錯的話清末聖人也就曾國藩一個啊,這位畢竟有學問,著書立說傳世,李鴻章是打勝仗了?還是博學傳世了?還是平什麼叛亂了?還是幹嘛了?

我都不知道粉李鴻章的到底粉的他的什麼。忍辱負重籤條約不假,可他是戰敗主要責任者,他不籤,找左宗棠替他籤?人左宗棠收復新疆,抬棺死戰力抗沙俄,是李鴻章強行阻止,認為新疆無用。並且要求撤陸軍軍餉給他海軍用,左宗棠此時六十多歲,讓胡雪巖做中間人幫他在銀行貸款打的這場仗,保住了新疆,而李鴻章得到了陸軍的軍費,買了那麼多軍艦,有那麼多招商局的股份,最後卻輸的一敗塗地,完了怪國家沒給錢,怪翁同酥劫了你的銀子。然後說自己忍辱負重。左宗棠又是忍誰的辱?什麼時候中國流行替辦不成事的侮辱辦的成事的了?

馮子材老將軍血戰鎮南關,打的法國人節節敗退,內閣崩盤。是李鴻章強力要求求和。馮老將軍不得不含恨收兵,後來甲午戰爭馮子材七十多歲了,聽到開戰立馬上書朝廷要求起用自己,剛跑到江南督辦軍務,那邊聽說李鴻章又TM的投降了。經營了十多年的北洋水師還不如個屁聲響亮,憤恨不已,要求自己領兵北上覆仇,可惜沒有被允許。一貫的綏靖,一貫的示弱,能不名聲好嗎?李中堂講理啊,文明啊!為什麼李鴻章只能做糊裱匠,而左宗棠馮子材卻能真真正正的替中國添磚加瓦保家衛國?

而對太平天國的中國同胞,卻大肆屠殺,甚至多次屠城。男女老少一個不留,蘇州甚至屠殺了大批已經絕望投降的太平天國士兵。中外為之震驚,已經頭像,甚至是兵民不分的烏合之眾。同為漢人,為何能下如此之毒手,不得而知。這是什麼精神,或許只有李中堂和他的孝子賢孫能夠解釋的清了。

胡雪巖,算是愛國商人不過分吧,一向為左宗棠籌措軍費,當年收復新疆的時候也是他替左宗棠到處借錢,被李鴻章認為是倒左先倒胡,然後出動各方勢力對胡雪巖進行無恥暗算,終於在胡雪巖與西方商人的生絲貿易戰失敗後找到機會,利用朝廷中的人脈逼使胡雪巖的生意被查抄。各地的州府道臺在李鴻章的授意下對胡雪巖的商鋪瘋狂勒索。最終使胡雪巖慘敗於西方商人,左宗棠胡雪巖兩位雙雙鬱鬱而終。

盛宣懷,李鴻章的專用商人,多次利用李鴻章的背景把國有資產私有化套現,中飽私囊,洋務運動中的一隻碩鼠,保路運動中被天下人請殺,捲款逃往日本,後在日本逝世,死後家資鉅萬,全是中國同胞的民脂民膏。


能飲一杯無o


誰去都這結果


藍色港灣2008


原因很簡單。抹黑,統治的必然手段,掩蓋真相,通過一個假模假式的總結,達到教化的效果。深信抹黑言論者,自己不讀書,道聽途說,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總而言之,教化者與被教化的奴才。


舞癲的形而上


昔時不僅是列強要瓜分中國,中國的那批弄臣早就藉機瓜分了中國的財富。


查理II世


數額幾何?算什麼大?


李夏399


只能說,弱國無外交。

一直記得《建黨偉業》裡有一幕,陳道明演的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為山東權益據理力爭,慷慨陳詞,但又有什麼用呢?

反觀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比起民國的積弱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你胸藏韜略,但在那樣的背景下,又如何能扭轉乾坤呢?

正視這段歷史,把這段屈辱的歷史歸究在一個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歷史這輛轟鳴而駛的馬車,是由千千萬萬個參與者共同創造的,眼下我們正經歷著一個國家穩步邁向富榮昌盛的年代,願我輩不忘屈辱,砥礪前行。

希望,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


縱橫歷史


當時李鴻章和左宗棠政治互鬥,如果左宗棠不死換下李鴻章,中國歷史改寫,或許中國受的侮辱少很多。


抓了很多害人的小鬼


當時的環境由不得皇權的任性,但作為政府的代表他可以說在眾多的強大勢力壓制下斡旋於其中,想方設法儘量於最小的損失去換取一時安寧。而任何一項辱權傷國的協議簽署並非他能做主的,一切權力屬於老佛爺的,他只是一個衝鋒在前的槍手,勝利了是英雄,失敗了是替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