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下面这个小卡片的基本情况,就是我~

「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先说下申请结果喔,其实最后收到剑桥发的conditional offer邮件的时候,是懵圈的Orz...因为我套磁了1年多的老教授到了我申请的时候都没有明确表态一定会录取我,只是strongly encourage。所以投递网申的时候除了G5还投了很多其他有世界史课题组的学校呢~最后的结果证明,跟教授坚持了这么久的交流还是有效滴~~~

5所学校的con offer其实光看project的潜力和对口性,我是更倾向于UCL的,因为跟我硕士期间的课题非常接近呢。但拿到剑桥录取的那一刻,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啦(抱歉啦,我的名校情结太严重啦,嘻嘻~)。虽然最后换无条件录取(unconditional offer)时因为语言问题大费一番周折,但还是及时拿到了CAS,没有被defer入学呢。

现在在剑桥都快3年啦,感觉很满意,课题schedule安排得很满,之后有继续做博后的打算呢,可能要“一条路走到黑了”,嘻嘻~

好啦,言归正传。下面我选择性地说下当年申请中的几个问题吧~


语言

语言这块hunted me for years。因为选校中包含了剑桥,那就按照剑桥的语言要求作为我刷雅思的最低标准嘛,可惜刷了将近1年,网申的时候都没有达到剑桥的要求(其他几所都达到啦)...九牛的Edision师兄说没有语言不影响拿conditional offer的,所以1月份拿到剑桥con offer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悬滴,考虑到要申请国家公派,所以下定决心3月前必须把语言刷出来!

报了有3场雅思呢,其中1次口语小分差0.5,1次写作差0.5...3月最后一次雅思分数出来的时候,真的感觉当场去世了...这里非常感谢Edision师兄没有放弃我,嘤嘤嘤。因为师兄在剑桥,就帮我去找了我套磁的教授当面说明了我的情况,教授也很给力,跟admission officer商量了一下,给了我EAP测试的机会(测试是真的简单),之后就顺水推舟啦,拿到了语言的waiver,才紧紧巴巴把国家公派申请提交掉了。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没有争取到语言waiver,可能就没有CSC,也可能就放弃掉了剑桥的Offer啦。所以,再次感谢九牛~感谢Edision师兄~感谢国家~嘻嘻


套磁

上文中提过啦,我跟现在的剑桥老板应该是4年前就开始联系咯,也就是正式申请前1年就开始互通邮件啦。是在一次conference上认识哒,当时提了很多针对他文章中的问题,老教授很耐心也很感兴趣。后来1年的套磁基本都是学术问题交流,老教授7月的时候跟我说课题组会有Opening,鼓励我可以申请,但也没有任何secured offer。

不过在博士申请中最重要的research proposal上,教授帮我修改了超多细节,最后的版本我是没有找任何帮助直接提交的,因为他帮助修改的权威性绝对够哒~所以现在想想,可能就是这篇RP决定了剑桥是否给我offer呢。

Edision师兄跟我说很多申请者都是集中在每年申请高峰时候“针对性”和“功利性”的套磁,虽然有些会有效果,但更多的都会石沉大海。根据我的经验,还是鼓励更多的“学术性”及“非针对性”套磁喔,逐步建立与教授之间的关系,让教授循序渐进了解自己的学术实力,才是最终套磁成功的一剂良方~

「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最后吐槽一下CSC-cambridge的合作项目哦,简单说就是英国高校的“全奖”啦,这种项目是CSC给生活补贴,Cambridge免学费,很丰厚滴~所以这三年我基本上也没怎么用家里的钱哦。

当时还有一种,是学费资助项目,就是CSC“全包”啦,既给学费也给生活补贴,申请的人也蛮多滴,但听Edison师兄说,今年取消啦,有点可惜...现在博士申请英国只有合作项目了,名额竞争是比较激烈滴。我那年,是只给了8个名额哦(项目一共开放15个名额我记得,但并不是必须招满,而是谁合格才录取谁的机制)。

CSC和剑桥双方会进行材料审核和面试,所以当时申请比较严格。材料审核阶段不多说啦,其实就是研修计划最重要,其他的硬件嘛,越优秀越好。CSC在初审的时候还是很看重学生的“出身”的,是不是名校毕业?是不是申请到名校的博士?课题及课题组是否世界一流?然后是面试...说实话,面试有些水呢...一共15分钟,中文面试...问的问题都集中在我的课题上,但感觉面试老师好像不太懂世界史这块呢...然后就让我等结果啦。到了5月出来的结果,没有太多的意外,不过还是挺幸福滴~

「申请之路」学员篇|剑桥世界史博士申请感悟-Siqi Zhang

跟九牛3年前的合作其实挺奇妙的,说是申请过程,其实更像是一个成长和挖掘自我的过程。像Edision师兄说的那样,申请和求职是一样的,一定要学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对方想要什么?对方为什么必须录取我?我想在之后无论博后还是求职,我都会记住这几个问题的,也希望各位今年申请的弟弟妹妹们能够用心对待申请“这件小事”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