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大粪换粮食”起家的横店影视大王徐文荣,真正的低调富豪

浙江有这么一位超级富豪,低调的从不上富豪榜,有的在网上你都搜不到他的信息,他便是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徐文荣。

徐文荣,1935年出生,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


“收大粪换粮食”起家的横店影视大王徐文荣,真正的低调富豪


只要你看电影电视剧,就一定看到过这个人的产业,试问有哪个导演没在横店影视基地取过景?他就是现任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的徐文荣。现年83岁的老爷子依旧底气十足精神矍铄。

可别以为徐老爷子就只有横店影视基地这么一个产业,他可是有着5家上市公司、60多家子公司、130多家孙公司、3家境外公司、6家中外合资公司,并且参股投资了8家公司,形成了庞杂的资产体系。


“收大粪换粮食”起家的横店影视大王徐文荣,真正的低调富豪


“收大粪换粮食”起家的横店影视大王徐文荣,真正的低调富豪

看到了么,马总新自为徐文荣打伞


可就是拥有如此资产帝国的人,当年却是靠收粪起家的。1935年徐文荣在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能有如今“东方好莱坞”之主的地位,全凭过人的胆识。不少富豪的成功都得益于其自身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和勇于把握机会的魄力,徐老爷子也不例外。

提起20世纪60年代好像给人感觉很遥远,但就在那么早的时候,徐文荣已经有了经商的头脑,他发现安文山区地多人少,奇缺种玉米的肥料。当时尿素的肥力已经很高了,但是他听说大粪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比尿素的肥力还要高。于是胆大的徐文荣和公社谈,打算用肥料换粮食。公社方面同意之后,他就动身北上向上海出发,多次往返,挨家挨户收集粪便的结晶体,最初的时候集来了1500多斤,运回当地交换得到1000多斤玉米,赚了1200多,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第一桶金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收入却引起了旁人的嫉妒,被人冠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最后还是找了好多人说情这事儿才算是得到了融通。

经过了这件事的徐文荣在资金上有了一点积累之后,便动起了从废铅里提炼真铅的脑子。靠着土风箱和铁炉,他居然一路收购到了上海,赚到钱之后他还坐上了飞机,成了当地有名的一号人物。徐老爷子的经历丰富到什么地步呢?农业、统计、会计、乡改、林业他全都做过,林林总总办过700多个企业,小编听见700多这个数字都头晕……

然而最著名的横店影视城,是徐老爷子在60岁才开始的再创业。机缘来自于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准备拍《鸦片战争》,当时谢晋跑了好多个城市都没能找到建立拍摄基地的合适地点,见到徐文荣的时候,老爷子连“谢晋”是谁都不知道,但是,这并不能阻碍老爷子对机遇的把握。谢晋要求用3个月的间建立起“南粤广州街”,120栋房子、一条珠江、一座塔,这在当年可不是个小工程,而且工期还这么短,一般人都不敢接。但徐文荣敢为他人所不为,答应接下了这个工程。徐文荣果断决策,投资建起了"19世纪广州街"外景基地,首开了企业界与影视界联姻的先河。同时,又巧妙地把影视拍摄同发展旅游嫁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

他派120只工程队同时开工,终于按时完成,这个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建成之后,横店影视城自此在国内一举打响了名号。

虽然横店以影视基地而闻名,但现今的横店并不向剧组收场租费,其实电影电视剧给基地带来的旅游收入,才是不可估量的财富。早年也有横店的高管说过,横店集团真正赚钱的还有钕铁硼磁体和医药这两块业务。

之后的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景区、秦王宫景区等等影视拍摄基地相继诞生,横店也随着诸多著名影视作品的问世而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视野,被外媒赋予“东方好莱坞”的赞美。

功成名遂的徐老爷子没忘了回馈家乡,当地很多的医院、敬老院都是用徐文荣这三个字命名的,甚至有的花园小区还有徐文荣题的字。富豪通常都有保镖,不过徐老爷子更喜欢一人溜达,他自己开车出门时,镇上的人碰见他都习惯打个招呼然后闲聊上几句,这好像看起来很不像个富豪的做派。

国内隐形富豪不少,也不知道横店集团究竟有多少财富,不过现在能知道的是,影视只是该财团的众多产业之一。磁性材料产业,医药化工、汽车、照明电子、工程塑料、机电产品、电子元器件、建筑材料、针织轻纺这些横店集团都有涉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