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可怕的兩歲”,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不瞞大家說,我兒子現在正處在他人生當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那就是“可怕的兩歲”。都說不同的娃在不同的生長環境,都會有相同的“可怕的兩歲”,看來只有經歷過的媽媽們才懂那種感受!

叛逆、固執、喜怒無常……簡直分分鐘讓我崩潰,就跟女人來大姨媽一樣,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莫名其妙就開始撒潑打滾,真的有無數個想要往死裡揍他的衝動,最後我還是忍住了,畢竟是親生的,能咋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可怕的兩歲”!

面對“可怕的兩歲”,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為什麼會出現“可怕的兩歲”?

研究表明,可怕的兩歲,並不就是整兩歲,而是指大概在1歲半——3歲這個時期,具體長短就看父母們怎麼對待了,處理不好的話還會延長到上學。

1、自我意識萌芽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萌生自我意識,也慢慢有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並且能快速接收周圍的信息。他們開始知道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也會懵懂的試探大人的底線,這是他們成長必要的過程。

2、語言表達系統不完善

兩歲左右的寶寶,一般還處在學說話階段,並不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意思與需求,只能用哭鬧、發脾氣等方式來表達。對大人所說的指令與道理也是一知半解,當不能按照大人的做法來的時候,大人就會覺得孩子故意在跟自己對著幹。

面對“可怕的兩歲”,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可怕的兩歲”?

一、不要和孩子較真兒

當孩子發脾氣了,可能是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從而產生了不良情緒。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也暴跳如雷,那以暴制暴自然只會兩敗俱傷,場面可能會更加失控。要知道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家長們應該冷靜面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和孩子較真兒!

、尊重孩子的自由與選擇

很多父母經常會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還會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不僅會讓孩子有束縛感,還會促使孩子增長逆反心理。家長應該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其實當孩子的對立行為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必強求孩子事事順從自己,很多事實證明,當你沒有及時滿足他們的時候,你後面就會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善後!何必這樣相愛相殺呢~

面對“可怕的兩歲”,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三、轉移注意力

2歲左右的孩子物權意識會越來越明顯,有時候他們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特別執著,這個時候其實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發育還不完全,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也很短,所以找一些他感興趣的或者新奇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這樣就可以讓他從剛才的情緒中釋放出來。

四、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家長應該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平等交流,告訴孩子這個不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只有說出自己的需求,爸爸媽媽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這同時也能促進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五、要有底線思維

家長要客觀的看待孩子發脾氣,允許並接納孩子有情緒,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並引導他們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當然並不是說孩子一發脾氣,父母們就立刻妥協滿足。切記原則問題決不能讓步,溫柔而堅定地堅持,這樣也有利於為孩子建立原則和規則意識,也是給孩子最好的底線教育。

面對“可怕的兩歲”,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其實好性格都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家長們應該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導,讓“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好的兩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