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鄉村風味,你家鄉都有什麼呢?

匠人之心阿威


過年了,尋味鄉村的風味都有那些小時候回憶?

當然是紅糖糯米餈粑啦,記得小時候外婆做的餈粑讓我記憶猶新,外公、外婆把糯米在那石頭做的窩窩裡不停的用木頭棒子砸呀砸呀!聽外婆說砸成糊狀就可以了,以前小時候還不知道那是什麼只知道很好吃,很燙很香很甜很糯還粘牙齒太好吃了,想到這裡趕緊給外婆打了個電話,外婆很高興就是耳多不好了,嗚嗚……但身體很健康我們都很開心





小憩驛站美食


說起我家鄉的特色風味,那可是三天三夜都數不完吶。生活在恩施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的味蕾每一天都沉浸在不同的特色美食誘惑中。

炕土豆

簡直是我心中不可錯過的No.1

恩施人離開了豆皮能活,離開了臘肉、渣廣椒能活,唯獨離不開土豆,也就是我們當地人所說的洋芋,頓頓離不開洋芋。只要你走進恩施任何一家餐館,不管是酸辣洋芋絲絲、炕洋芋、渣廣椒炒洋芋片還是洋芋飯保管你不會踩雷。

渣廣椒

不愧是下飯神器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吃了二十年渣廣椒的人,任就不知道這渣廣椒是怎麼做的。但是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菜只有恩施有!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渣廣椒炒臘肉,它還可以墊在扣肉上面,蒸熟後反扣到盤子裡,令人垂涎欲滴的渣廣椒扣肉就做好啦!說真的,有這道菜我每頓飯可以吃三碗飯。

張關合渣

辣椒當鹽,合渣過年

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只要你在恩施,隨便抓一個本地人問恩施有什麼好吃的,他肯定會推薦你去吃合渣,張關合渣!

油茶湯

土家人的待客湯

你吃過茶葉沒?如果有,那你有沒有吃過加了鹽的茶葉呢?要是還是有的話,那你吃過茶葉泡著豆腐粒、臘肉丁,外加蔥花、玉米粒?恩施的特色美食總是用傳統的烹飪方式和你意想不到的食材搭配,與你的味蕾無限的碰撞,為你帶來延綿不斷的驚喜。

關於吃這件事,在恩施一定會給你帶來無限的可能。




悠然智在UNIJOY


我的家鄉位於山東棗莊市一個民風淳樸的小鎮上,我覺得最美味的就是小時候家裡面媽媽燒柴火、打糊子烙出來的煎餅🥞,媽媽用小麥、豆子、花生等糧食加工出面糊糊,還有最原始的用溼泥巴壘起來上面支一面鏊子(估計很多人都不知是什麼東西吧!)把麵糊舀一勺放在上面,用竹坯子攤開,把火燒的熱,太熱也不行,煎餅就糊了,燒不熱煎餅不熟不好吃,這個火候挺難掌握的,都是有經驗的來燒火,還可以把土豆🥔、地瓜🍠、花生🥜、栗子🌰等東西放進火裡燒,不一會就可以吃到這些美味的小零食,柴火把這些都燒的黑黑的,剛從火裡扒出來把手燙的都不知道亂蹦,也不捨得扔出去,最後吃的滿嘴,滿臉都烏漆麻黑的像小貓🐱一樣,不知不覺都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今年都30了,媽媽也老了,現在已經很少在燒鏊子烙煎餅了,現在的街邊,超市裡到處都能買到煎餅,可再也不是小時候那最香的味道了,或許不是那回憶裡的味道,是再也回不去一塊糖都可以高興半天的童年吧的童年吧!




用戶12662874417


我家在邵陽,愛一碗家鄉的米粉,邵陽老料粉。

以前在海南讀大學,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店裡嗦一碗邵陽米粉。最開始沒啥錢,吃的是豆腐木耳的碼子,後來就用生炒牛肉或者大片牛肉的碼子。紅油大肉,熱辣爽滑,牛肉的香,米粉的話,吃一口就停不下來。

現在自己有條件在家做了,拿5斤邵陽米粉,配2斤牛肉,1斤油豆腐,炒一大鍋紅彤彤的碼子,舀幾勺澆在燙好的邵陽米粉上,白色的粉,棕色的牛肉,橙色的油豆腐,綠色的蒜苗,還有紅紅的油湯,熱熱鬧鬧的嗦上一口,身心味蕾得到了極限滿足,哈哈哈,就好這一口,嗦粉使我快樂。

邵陽米粉我的家鄉特產,也是我的最愛,大家有機會要嘗試一下,絕對好吃😊







濤濤媽日食記


大家好我是饞貓!我是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石埠子鎮人!說起家鄉風味!就屬我們的大煎餅了!多少年的歷史我也說不清楚!但從記事起媽媽就會用大盆泡上玉米,小麥!等泡好了就推著小推車去磨房讓人家給磨成糊(現在那種小型的磨房已經很少了,那時候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回到家媽媽就開始忙了!先拿柴火,攤煎餅不能用木柴我們老家都是用麥秸杆,這個好燒,火細!拿來柴火點著鏊子(一個用鐵做的圓圓的)準備好耙子,最重要的是“油大拉”(我們的方言都是這麼叫的,學名我也不清楚就是一塊厚厚的布,經常蘸油時間久了就被油浸滿了)鏊子熱了用油大啦在鏊子上面抹上一圈,挖上磨好的糊子,用耙子一轉,(就像現在的煎餅果子)這一轉可不是一般人做好的,聽媽媽說她們那個年代不會攤煎餅婆婆家都不願意,我三姨在孃家不會攤,去婆婆家就不招待見!(不會吧還裝會,婆婆攤煎餅,三姨說娘我來攤吧!結果人家婆婆站起來就出去玩了!自己在家忙活一天,終於算是學會了,)煎餅攤的好,糊子要均勻,厚薄要一樣!火候的掌握也相當重要!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快攤完時最後一個會烙的時間長點!酥酥脆脆的很香很好吃!在那個零食匱乏的年代,這就是我和小夥伴的最愛!(每次都吃不夠,只能最後給烙,中間或者剛開始都不給烙,因為鏊子太熱再烙煎餅就不行,其實那時候的我是不理解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手工煎餅已經很少做了,現在流行機器煎餅,省去了很多人工,把乾的糧食拿到加工煎餅那人家一站式服務,就給做成煎餅了!種類也齊全了,可以加入黃豆,小米,紅豆等各種五穀雜糧!口感更加細膩!那時候的純玉米的我很討厭吃都覺得拉嗓子!

時間飛逝,物是人非!但媽媽攤煎餅時的美好瞬間總是在眼前浮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想吃媽媽攤的手工煎餅,彷彿是種奢望,現在老家已經幾乎沒有鐵鏊子!為了省時省力機器已經替代了人!


饞貓愛美食


現在城市生活中的壓力比較大,很多人都向往鄉村的閒適自由。但是對於吃貨來說呢,他們更向往的是鄉村的一些美食。中國地大物博,不僅城市中有非常多的美食,其實很多農村風味,也吸引著這些吃貨們。

尋味鄉村風味。

中國的鄉村有很多,不同的鄉村可能都有一些它自己獨特的風味。也吸引著大批城市人,去鄉村旅遊,很多人千里迢迢的趕去鄉村,就是為了品嚐鄉村具有特色的美食。現在有很多鄉村都已經開啟了旅遊業。吸引著大批的遊客。鄉村風味美食也拉動了鄉村經濟等等。

你家鄉都有什麼呢?

有一部分鄉村因為有比較獨特的鄉村氛圍拉動了旅遊業,但是絕大多數的鄉村。還是默默無聞的。也沒有什麼特色。我的家鄉是大蒜之鄉金鄉。大蒜就是我們那裡最具有特色的農作物。其實用大蒜做出來的美食有很多,就比如前段時間臘八節,醃製的臘八蒜,還有醋泡蒜,糖蒜。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有名氣的美食。而且這些美食還都是對身體非常好的,之前也說過很多,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鄉村美食,就是我們那裡經常吃的一種包子,黃豆蘿蔔櫻包子。

黃豆蘿蔔櫻包子。

這一種包子,是我們那裡經常吃的。用白蘿蔔纓和黃豆製作出來的一種純素餡兒的包子,這種包子,非常有營養。裡面含有很多的營養物質。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做出來非常美味,並不比肉包子差。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具體做法。

黃豆蘿蔔櫻包子的具體做法。

食材:麵粉,酵母,蘿蔔纓,黃豆,食鹽,五香粉。

1,麵粉加酵母十鹽,加入溫水揉成麵糰,放一旁行發兩倍大。

2,黃豆浸泡4小時。切碎蘿蔔纓,清洗乾淨焯水,攥幹水分也切碎。

3,蘿蔔纓和黃豆放在一起,加入香油,胡椒粉,辣椒粉,食鹽拌勻。

4,麵糰揉搓排氣,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擀成包子皮兒,把餡料包進包子皮兒中。放在蒸籠上,醒10分鐘,開火蒸制,大約蒸30分鐘,再燜5分鐘就可以了。

這款素餡兒包子的做法很簡單,在我們那裡是非常受歡迎的,營養豐富又美味,老少皆宜。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試一試這種做法。

小貼士。

1,黃豆一定要浸泡4個小時左右讓黃豆充分吸收水分,口感比較好。

2,製作蘿蔔櫻的時候一定要焯水,焯過水的蘿蔔櫻沒有澀味苦味。

3,製作這款包子的時候加入辣椒粉口感會更好一些,如果不喜歡吃辣的話,可以不放。

結語。

每個鄉村都有每個鄉村的風味,大家都不同,就連一個縣級市的都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GSL探美食


羊肉泡饃美太太。

圈圈饃,吃起來也美得很。

還有煎饃蘸蒜,一吃,就吃十幾張。

餅子炒涼粉,再來一勺辣子油,美咋啦。

風味小吃,美不勝舉,歡迎來到我家鄉。

我的家鄉就是柳宗元,王勃,的故鄉。

家鄉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家鄉。



諾亞方舟蕩乾坤


我的家鄉在雲南,在這裡民族眾多匯聚了各個民族的不同美食,在這裡也有更多不同的鄉村風味好吃的,這裡我列舉幾種有名好吃的美食吧!

一、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是雲南有名的菜,其做法是每年的冬月選新鮮的土豬火腿,放上適量的鹽醃製而成,再經過1~3年的醃製而成,宣威火腿的醃製的好吃與否,取決於醃製人的手藝,成品的宣威火腿,可以炒著吃、蒸著吃、味道都十分好吃。

二、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也是雲南有名的傳統小吃,其配料有建水的米線、鵪鶉蛋、草芽、香酥、肉片、雞湯等配料。過橋米線味道香嫩滑軟,其用料豐富,色香味好吃又美味。

三、野生菌火鍋

雲南氣候獨特物產豐富大山裡生長了很多的野生菌,野生菌香味獨特,是難得的山貨野味,雲南有名的野生菌有,雞松菌、松茸菌、松露、等名貴野生菌。

以上就是我們雲南比較有名的幾種,鄉村風味美食,特別好吃!


黃璽谷


最懷念家鄉的梅菜肉包(家鄉話叫捏菜粄)。

【準備食材】:梅菜乾、大蒜、五花肉、粘米粉、糯米粉

【調料】:鹽、醬油

【做法步驟】:

1.梅菜乾(農家人自己栽種曬制而成的)一把提前兩小時浸泡,切碎

2.大蒜剁碎、五花肉切5毫米左右的塊狀。

3.熱鍋下五花肉炸出豬油

4.剁碎的大蒜倒入豬油中(五花肉不需要撈起),炒出蒜香味,再加入梅菜乾繼續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的鹽、醬油調味。出鍋盛在一個大碗裡備用。

5.取一盆倒入1:1的粘米粉、糯米粉,加入開水少量多次攪拌,最後揉成不硬不軟的麵糰。

6.將麵糰分成均勻的劑子,大小隨意。

7.取一劑子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圓面片,放入適量的梅菜餡,像包包子一樣收口,包好後口朝下,放在鋪好芭蕉葉的蒸篦上。

全部做好後水開柴火(農村都用柴火)大火蒸30分鐘。

蒸好的菜粄,粄皮軟糯勁道,撕開一個菜包濃濃的梅菜及肉香撲鼻而來,大蒜使餡料得到質的昇華。粄皮軟糯Q彈、餡料濃郁的香味搭配的剛剛好,多吃也不膩。咬上一口粄皮裹著餡料,咀嚼一翻,好吃到爆!食物帶來的滿足感立馬爆棚。

上一次什麼時候吃家鄉的捏菜粄自己不記得了,懷念家鄉味的時候自己會在外面做一些來解饞,就是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下面的圖片是解饞的時候做的。










痴廚


老家安徽省鳳陽縣農村,紅豆沙湯元小時的最愛,滷鵝丶臭豆腐、煎餃都是沒齒難忘的風味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