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閒不下來的何玉華:願小兒推拿走進千家萬戶

退休閒不下來的何玉華:願小兒推拿走進千家萬戶

退休後的你在幹什麼?有人說發揮著餘熱,被返聘回去繼續工作,有人說和老伴一起開著房車四處旅遊,很多人都說幫子女們帶孩子,忙得不亦樂乎……

1958年出生的何玉華,在退休前也計劃這樣的退休生活,去照顧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和丈夫一起外出旅遊。可從她退休的第一天起,家裡就被帶著孩子看病的家長擠得滿滿當當,她的退休規劃也從此打亂。

於是在2013年7月,退休後的第5個月,何玉華創辦了何玉華小兒推拿診所。6年多來,她先後創辦了小兒推拿媽媽班、小兒推拿職業培訓班,進社區、進幼兒園和早教中心開公益常見基礎疾病小兒推拿講座,她說要將小兒推拿這一綠色療法普及到每個家庭,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醫生。

除此之外,何玉華說,她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傳承小兒推拿專病技術,希望一批又一批的徒弟們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小兒推拿薪火相傳,不斷健康發展。

高中時學醫 她在自己身上苦練扎針

何玉華的高中時期恰好趕上學工、學農和學醫的生活,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選擇了學醫。“說不清楚,就是莫名地喜歡學醫。”何玉華說,那時她在山西省針織廠職工醫院跟著醫生學習,學習扎針、輸液、打針等,為了給病人紮好針,她在自己的胳膊上、腿上練習,為此她不知把自己扎哭過多少次,就是憑藉著這份毅力和堅持,她的成績在同批學生裡是最好的。

1977年恢復高考後,何玉華沒有任何猶豫,報考了山西省中醫學校。上學時,何玉華常比其他同學睡得晚,起得早,就連在山西省人民醫院實習時,何玉華幹完分內的工作,還會給老中醫抄方、總結病案,她說雖然辛苦,但能從中學到新知識她就覺得非常滿足。

1981年畢業後,何玉華被分配到陽曲縣人民醫院。“當時省裡有個關於老中醫的文件,幫忙抄方的老中醫把我要了回去。”何玉華說,從此她在山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開始了從醫生涯。

和小兒推拿結緣是在1987年,也是中醫科主任給她的建議。“我覺得挺好,下班時間就去圖書館找書自學小兒推拿知識,之後去小兒推拿專家那裡進修。”何玉華說,2001年山西省人民醫院成立了中醫科小兒推拿門診,4年後她設計的《小兒推拿常用穴位掛圖》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授權獲新型實用型外觀設計專利,而這份掛圖也填補了我國小兒推拿教學無掛圖的空白。

從醫40年,何玉華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到小兒推拿事業中來,為此她拿到了很多獎項,這些獎項的背後是何玉華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我們是山西省第一個開展小兒推拿門診的醫院,不管是出診、科研、出書、講課都是我一個人。”何玉華無奈地說,她的患者很多都是在吃藥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撿漏來的,可因為後繼無人,她在2013年退休後,小兒推拿門診也就停診了。

退休後創辦診所 開講堂普及推廣小兒推拿知識

退休後的何玉華,原計劃去外地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順便辦了張瑜伽卡,緩解腰椎上的病痛。可從她退休後的第一天開始,就有家長帶著孩子找上家門去治療,“家長們去得早,人多的時候,把衛生間都佔了,愛人上班要洗漱也不方便。還有一次,我正吃飯,門鈴響了,我一開門就把嘴裡的棗核嚥了下去,正好卡在喉嚨那兒,我又打上車跑到醫院把棗核取出來。”何玉華說,病人越來越多,在愛人的建議下她創辦了這所專業的小兒推拿診所,辦理了醫療機構許可證等相關資質。

在位於太原市平陽路上的何玉華小兒推拿診所的牆壁上,掛滿了錦旗,這些都是患兒的家長給送的,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有一個讓人心痛的故事。指著其中的一面錦旗,何玉華說,這位家長帶著高燒的孩子來推拿時,她檢查發現孩子的腹部全是壓痛點,就告訴家長髮燒和闌尾穿孔有關係,立即去醫院就診。這位家長在孩子上了手術檯後給他們打來電話,說如果不是及時診斷,他的孩子可能就沒命了。其實這樣不適合推拿治療的病例還有很多,她都建議去醫院就診。

從醫40年,何玉華說,只要一問生病的孩子家長,都能聽到孩子睡覺前喝了多少毫升的奶,擔心孩子吃不飽,睡前又給加了餐。只要是生病的,大部分都和餵養不當有關。“人體除心臟是24小時工作之外,每個臟器都有休息的時間,人吃三餐,是因為四小時胃才能排空,胃排空後要休息後才能去繼續運動,如果讓它無休止地運動,它會疲勞,疲勞就不會再去工作,就能給人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

採訪時,有家長說孩子消化不好,吃了消食片效果也不好,要來推一推。何玉華說,這就是很多家長常識上的錯誤,覺得孩子吃多了,就給吃山楂丸山楂片,山楂是開胃的,孩子消化不好是因為脾的運化不好,這個時候不是開胃而是健脾。科學餵養是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的飯量,定時定量,少吃零食,五穀為主,蔬果為輔。

何玉華深知家長是孩子第一任醫生的重要性,她要把小兒推拿普及到每個家庭,為此她開設了微課堂、媽媽班和職業技能培訓班,走進社區、幼兒園和早教中心給媽媽們講解如何科學育兒,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們懂得怎麼育兒而不是怎麼治療,讓家長掌握最基本的保健和治療的方法。

有一面錦旗是何玉華的學生送的,她是媽媽班的學員,在學習了小兒推拿知識後,這位媽媽還想拜何玉華為師繼續學習。在她給何玉華髮的微信上,山西晚報記者看到這樣一段文字,“當時一張白紙,跟著老師學習,給打了一個好底子。如果老師同意,再有拜師禮,叫我。”

當前混亂的小兒推拿市場 她用專業和技術引領行業

退休後的何玉華異常忙碌,常被愛人和女兒抱怨,連和他們說話的時間都沒有。何玉華經常是上午應邀參加山西省針灸學會主辦的“中醫優勢技術理論培訓”,下午趕回診所給專病治療的患兒進行推拿治療,或者是連續一天在外推廣普及小兒推拿知識,趕下班前跑回診所給預約的患兒進行治療。她說,來專病治療的很多都是外地的病人,根據病情有不同的治療方案,短則3個月多則一年之久,為了方便治療,外地的病人在附近租了房子,她休息一天,患兒家屬就得多租一天房子。“他們多花錢,我就心疼,就想讓孩子們早點好起來。”

採訪時,何玉華正給斜頸的患兒做推拿治療,她的徒弟在一旁幫著忙,“如果用力不當的話,會損傷孩子的頸部,更危險的話可能會導致高位截癱,頸動脈壓壞了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那是很危險的。”何玉華說,她帶的學生都是醫學院畢業的,沒有醫學經歷,她不敢去教。一個接著一個患兒,何玉華經常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其間她顧不上喝一口水,去一趟廁所,往起站的時候,她的徒弟伸手扶了一把,“師傅有腰椎間盤突出,坐的時間長了腰就受不了。”

家長們從不認可小兒推拿到小兒推拿門診遍地開花,現在又從之前的泛濫到多家關門的地步。何玉華說,小兒推拿市場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現在她所做的就是傳承、推廣、普及小兒推拿知識,而小兒推拿是一種醫療行為,而醫療行為就需要有醫師資格證。這些年,何玉華帶了很多學生和徒弟,她說在目前混亂的小兒推拿市場,僅靠一己之力很難改變,她希望從自身做起,讓學生和徒弟們能使中醫學及小兒推拿學薪火相傳,不斷髮展。

診所成立6年來,每年接診患兒有一萬八千餘人次,除一般常見的多發病外,一些疑難病如小兒肌性斜頸、小兒抽動症、腺樣體肥大等疾病,推拿治療效果都很好。“我們的醫師有6人,碩士研究生就有3人,他們中還有一位在醫院工作,跟著我來做小兒推拿。”

何玉華說,小兒推拿是她一生的事業和責任,為了小兒推拿的健康發展,她願意用專業化、規範化的小兒推拿技術和知識引領行業,為了這份事業,她也會一直忙碌和奔波……

山西晚報記者 楊洲芬 實習生 張子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