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闲不下来的何玉华:愿小儿推拿走进千家万户

退休闲不下来的何玉华:愿小儿推拿走进千家万户

退休后的你在干什么?有人说发挥着余热,被返聘回去继续工作,有人说和老伴一起开着房车四处旅游,很多人都说帮子女们带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1958年出生的何玉华,在退休前也计划这样的退休生活,去照顾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和丈夫一起外出旅游。可从她退休的第一天起,家里就被带着孩子看病的家长挤得满满当当,她的退休规划也从此打乱。

于是在2013年7月,退休后的第5个月,何玉华创办了何玉华小儿推拿诊所。6年多来,她先后创办了小儿推拿妈妈班、小儿推拿职业培训班,进社区、进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开公益常见基础疾病小儿推拿讲座,她说要将小儿推拿这一绿色疗法普及到每个家庭,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医生。

除此之外,何玉华说,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传承小儿推拿专病技术,希望一批又一批的徒弟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小儿推拿薪火相传,不断健康发展。

高中时学医 她在自己身上苦练扎针

何玉华的高中时期恰好赶上学工、学农和学医的生活,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选择了学医。“说不清楚,就是莫名地喜欢学医。”何玉华说,那时她在山西省针织厂职工医院跟着医生学习,学习扎针、输液、打针等,为了给病人扎好针,她在自己的胳膊上、腿上练习,为此她不知把自己扎哭过多少次,就是凭借着这份毅力和坚持,她的成绩在同批学生里是最好的。

1977年恢复高考后,何玉华没有任何犹豫,报考了山西省中医学校。上学时,何玉华常比其他同学睡得晚,起得早,就连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实习时,何玉华干完分内的工作,还会给老中医抄方、总结病案,她说虽然辛苦,但能从中学到新知识她就觉得非常满足。

1981年毕业后,何玉华被分配到阳曲县人民医院。“当时省里有个关于老中医的文件,帮忙抄方的老中医把我要了回去。”何玉华说,从此她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开始了从医生涯。

和小儿推拿结缘是在1987年,也是中医科主任给她的建议。“我觉得挺好,下班时间就去图书馆找书自学小儿推拿知识,之后去小儿推拿专家那里进修。”何玉华说,2001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成立了中医科小儿推拿门诊,4年后她设计的《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挂图》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获新型实用型外观设计专利,而这份挂图也填补了我国小儿推拿教学无挂图的空白。

从医40年,何玉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小儿推拿事业中来,为此她拿到了很多奖项,这些奖项的背后是何玉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我们是山西省第一个开展小儿推拿门诊的医院,不管是出诊、科研、出书、讲课都是我一个人。”何玉华无奈地说,她的患者很多都是在吃药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捡漏来的,可因为后继无人,她在2013年退休后,小儿推拿门诊也就停诊了。

退休后创办诊所 开讲堂普及推广小儿推拿知识

退休后的何玉华,原计划去外地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顺便办了张瑜伽卡,缓解腰椎上的病痛。可从她退休后的第一天开始,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找上家门去治疗,“家长们去得早,人多的时候,把卫生间都占了,爱人上班要洗漱也不方便。还有一次,我正吃饭,门铃响了,我一开门就把嘴里的枣核咽了下去,正好卡在喉咙那儿,我又打上车跑到医院把枣核取出来。”何玉华说,病人越来越多,在爱人的建议下她创办了这所专业的小儿推拿诊所,办理了医疗机构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在位于太原市平阳路上的何玉华小儿推拿诊所的墙壁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都是患儿的家长给送的,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指着其中的一面锦旗,何玉华说,这位家长带着高烧的孩子来推拿时,她检查发现孩子的腹部全是压痛点,就告诉家长发烧和阑尾穿孔有关系,立即去医院就诊。这位家长在孩子上了手术台后给他们打来电话,说如果不是及时诊断,他的孩子可能就没命了。其实这样不适合推拿治疗的病例还有很多,她都建议去医院就诊。

从医40年,何玉华说,只要一问生病的孩子家长,都能听到孩子睡觉前喝了多少毫升的奶,担心孩子吃不饱,睡前又给加了餐。只要是生病的,大部分都和喂养不当有关。“人体除心脏是24小时工作之外,每个脏器都有休息的时间,人吃三餐,是因为四小时胃才能排空,胃排空后要休息后才能去继续运动,如果让它无休止地运动,它会疲劳,疲劳就不会再去工作,就能给人体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采访时,有家长说孩子消化不好,吃了消食片效果也不好,要来推一推。何玉华说,这就是很多家长常识上的错误,觉得孩子吃多了,就给吃山楂丸山楂片,山楂是开胃的,孩子消化不好是因为脾的运化不好,这个时候不是开胃而是健脾。科学喂养是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饭量,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五谷为主,蔬果为辅。

何玉华深知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医生的重要性,她要把小儿推拿普及到每个家庭,为此她开设了微课堂、妈妈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走进社区、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给妈妈们讲解如何科学育儿,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们懂得怎么育儿而不是怎么治疗,让家长掌握最基本的保健和治疗的方法。

有一面锦旗是何玉华的学生送的,她是妈妈班的学员,在学习了小儿推拿知识后,这位妈妈还想拜何玉华为师继续学习。在她给何玉华发的微信上,山西晚报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当时一张白纸,跟着老师学习,给打了一个好底子。如果老师同意,再有拜师礼,叫我。”

当前混乱的小儿推拿市场 她用专业和技术引领行业

退休后的何玉华异常忙碌,常被爱人和女儿抱怨,连和他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何玉华经常是上午应邀参加山西省针灸学会主办的“中医优势技术理论培训”,下午赶回诊所给专病治疗的患儿进行推拿治疗,或者是连续一天在外推广普及小儿推拿知识,赶下班前跑回诊所给预约的患儿进行治疗。她说,来专病治疗的很多都是外地的病人,根据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短则3个月多则一年之久,为了方便治疗,外地的病人在附近租了房子,她休息一天,患儿家属就得多租一天房子。“他们多花钱,我就心疼,就想让孩子们早点好起来。”

采访时,何玉华正给斜颈的患儿做推拿治疗,她的徒弟在一旁帮着忙,“如果用力不当的话,会损伤孩子的颈部,更危险的话可能会导致高位截瘫,颈动脉压坏了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那是很危险的。”何玉华说,她带的学生都是医学院毕业的,没有医学经历,她不敢去教。一个接着一个患儿,何玉华经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其间她顾不上喝一口水,去一趟厕所,往起站的时候,她的徒弟伸手扶了一把,“师傅有腰椎间盘突出,坐的时间长了腰就受不了。”

家长们从不认可小儿推拿到小儿推拿门诊遍地开花,现在又从之前的泛滥到多家关门的地步。何玉华说,小儿推拿市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现在她所做的就是传承、推广、普及小儿推拿知识,而小儿推拿是一种医疗行为,而医疗行为就需要有医师资格证。这些年,何玉华带了很多学生和徒弟,她说在目前混乱的小儿推拿市场,仅靠一己之力很难改变,她希望从自身做起,让学生和徒弟们能使中医学及小儿推拿学薪火相传,不断发展。

诊所成立6年来,每年接诊患儿有一万八千余人次,除一般常见的多发病外,一些疑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抽动症、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推拿治疗效果都很好。“我们的医师有6人,硕士研究生就有3人,他们中还有一位在医院工作,跟着我来做小儿推拿。”

何玉华说,小儿推拿是她一生的事业和责任,为了小儿推拿的健康发展,她愿意用专业化、规范化的小儿推拿技术和知识引领行业,为了这份事业,她也会一直忙碌和奔波……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实习生 张子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