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新春走基層)四川社區裡的共享故事

【節目導視】

怎樣融入社區生活,真正成為社區裡的一份子?(同期:在這個平臺建立起來過後,對整體的老百姓之間的和諧、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參與度都積極地調動起來了。)

促進交流、感受溫暖,共享社區生活。(同期:確實這些對我們來說收穫不小,對整個居民來講,瞭解社區,瞭解政府,起了一個橋樑作用。)

敬請收看本期節目——《(新春走基層)四川社區裡的共享故事》

【解說】如今,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社區。然而怎樣才能融入到社區生活中,讓自己真正成為社區裡的一份子?在成都市,一種共享的社區生活正在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

【解說】在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長埂社區,這家看似普通的超市一年前出現在了社區居民面前,店裡銷售的還是跟別的超市一樣的商品,但它卻有一個不一樣的名字:共享超市。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長埂社區黨總支書記 陳聰

為什麼要開這家共享超市?原因有三點,第一點是方便小區居民購物,做到讓小區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一些放心的產品和高質量的產品。第二個是因為利潤可以共享,讓所有入股的居民加入到共享超市中,每年的分紅,我們入股的居民可以從超市的贏利中分出一部分利潤給他們。第三可以壯大社區的集體經濟。

【解說】開始,不少居民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把錢投了進來。

【同期】長埂社區居民 李萍

我們也入了股的,到了年底還有分紅,所以經常買東西都在這兒買,沒有出去買。

【解說】由於共享超市是按照合作經濟原則發起併成立的,更多的是靠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來運轉,時間長了,大家都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熱情到超市中來。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長埂社區黨總支書記 陳聰

從開業到現在,我們對共享超市前三個月即第一個季度(利潤)進行了分紅,每個入股的居民是按照經濟合作社的原則,500元錢(一股)的股份。到第一季度,最少的可以分25元,最多的可以分611元,應該說整個效益還是比較不錯。

【同期】長埂社區居民 李萍

分了430多元。

【解說】居民分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現金,而社區管理者則在集體經濟得到壯大的同時收穫了更多的東西。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長埂社區黨總支書記 陳聰

有了這個共享超市過後,有242戶居民入股過後,我們在要宣傳或者執行一些政策的時候,通過共享超市的共享群來發布一些消息,參與社區和街道的政策宣傳的居民有明顯的對比,參與度要高得多,積極性也要強得多。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社會發展治理委員會副主任 劉毅

在這個平臺建立起來過後,對整體的老百姓之間的和諧、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參與度都積極地調動起來了,也激發了群眾的熱情和激情。

【解說】熱情和激情來自於居民從社區活動中感受到的溫暖。

【同期】長埂社區居民 李萍

那天我們又吃了餃子的,現在的小活動也多了,對我們居民也好。

【解說】與共享超市異曲同工的是雙流區黃甲街道王家場社區創辦的共享廚房,人們同樣也在這裡找到了快樂和溫情。

【解說】雙流區黃甲街道王家場社區轄區內商家、企業眾多,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聚集於此,從事餐飲的更是有200多家。怎樣才能把這些人凝聚起來?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王家場社區居委會主任 羅勇

我們首先成立了由社區、企業、居民和商家共同參與的居商聯盟,在這個聯盟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一些以美食文化共享方式的探索。其中一個重要的載體就是我們成立了共享廚房。

【解說】楊威是轄區內一家餐飲店的廚師,作為居商聯盟的一員,他會定期到共享廚房來為居民教授廚藝。

【同期】商家 楊威

平時我們同行之間來交流,比如說覺得哪家的菜可以,然後一起來交流,切磋技藝,還有我們每一週會,據我曉得的是每一週都有不同的商家來教居民做菜,做一道他們店裡面的菜,是這樣的。我教他們做牙籤羊肉,因為我們是羊肉店嘛。

【解說】送出去的是溫暖,得到的是幫助人的快樂。在共享廚房裡,人們找到了集體的力量,找到了家的感覺。

【同期】企業代表 徐勇

經常來,因為我們參加社區搞的這個活動,第一(是因為)我們是外地調派過來這兒工作,不經常回家,社區主辦這個活動,我們能經常在這兒接觸到家鄉的人,有一種歸宿感,有一種家的感覺。

【解說】走進成都市高新區桂溪街道天華社區,百餘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大廳裡不僅容納了政務中心、圖書室等,還專門設置了“鄉愁故事館”。已經建成兩年多的“鄉愁故事館”看似只是一個老物件的聚集地,實際讓居民們有了一個平臺,擺出自家故事,增進溝通了解。

【同期】成都市高新區桂溪街道天華社區黨委書記 王銳

我們這個社區是一個新型的城市社區,這裡的居民和我們的工作人員都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大家凝聚在我們天華一個很小的地方,我們想通過這個鄉愁,聯繫大家的感情,讓大家對天華這個地方更有很好的認同感,能成為他們更好地為社區做貢獻的平臺,發揮出(他們的)力量。

【解說】人在這一頭,鄉愁在那一頭,人們在這裡分享著自己的故事,分享著人生的喜怒憂愁。

【同期】成都市高新區桂溪街道天華社區黨委書記 王銳

通過我們的平臺,為我們整個社區居民和我們的員工更好地融入我們社區,感受到社區的各種服務和關心。

【同期】天華社區居民 張育思

確實這些對我們來說收穫不小,對整個居民來講,瞭解社區,瞭解政府,起了一個橋樑作用,一個紐帶作用,這是最基層的。實際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個行業各個系統的東西都要落實到社區來,要靠社區來貫徹。

【解說】對社區發展治理來說,鄉愁既是抓手,也是路徑;共享既是付出,也是回報。2019年12月5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主辦的“Hi·社區”社區人才講壇暨成都市雙流區“共享家園·社區治理”講壇在雙流區舉行。社區管理者和參與者在會上分享社區發展治理的經驗、案例,探討可持續性發展和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他們的一個共同感受就是社區發展需要居民熱心參與,共享只是一個平臺,一個開端。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長埂社區黨總支書記 陳聰

站在整個社區發展治理,尤其是在治理的角度,能夠讓我們的社區居民融入進來,讓他們從觀看者變為參與者。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社會發展治理委員會副主任 劉毅

如何和老百姓一起把心連在一起,幹部跟群眾距離拉得更近,把這項工作幹得更有聲有色?主要是通過共享超市把幹部和住戶、和群眾的心(連一起)。搭建這種平臺,更好交流的平臺,不光我們的政策宣傳或者是老百姓的共享、共治,都充分地展示出來。

【同期】成都市雙流區黃甲街道王家場社區居委會主任 羅勇

我們也是把我們的居民、商家、企業,讓他們融入之後,讓他們成了發展和決策的主人,讓他們能夠在定位和政策引導方面有更好的提升,同時也解決了一些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也化解了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矛盾。

主編:李傑 王健

統籌:孫彪

記者:楊華 劉海

配音:潘鍇(實習)

音響:田裡 郝曉江

視頻技術:董碩

字幕燈光:鄒建波

攝像:邰劍秋

音頻技術:田裡

系統技術:郝曉江

技術監製:王宏達

終審:葉興增

監製:樊華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