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大年初一

那是1965年的大年初一,每當想起,總是記憶猶新。

年前下了一場大雪,足有一尺來厚。雖然天晴有五六天了,可是每天上午半晌午冰(九點多)還不開始融化,:下午半晚上(三點多)又開始結冰。門口池塘裡的冰結的有半尺厚(將近二十釐米),九(久)水田(種水稻的田冬天關上水),早已是冰凍三尺。麻雀餓的嘰喳叫,野雞餓的滿天飛,兔子餓的吃稻草,夜裡還敢進院子找東西吃。

由於外邊化冰,村子門口稀泥巴很深,那時候沒有雨鞋,大人小孩都穿泥幾(機)子或叫高底。一塊比鞋底稍大些的木板,下邊用鑿子打兩個眼,安上兩個高約二寸的木板當腿,上面再釘上用布做的帶子,就成了當時每家必不可少的雨鞋。

吃過年晌午飯,媽媽再三叮囑,下午不要出去竄門子,更不準到外邊去玩冰,說是要洗澡,試穿新鞋和新衣服。

大年初一,天剛麻麻亮,大門口就有了孩子的嘰嘰喳喳說話聲。當我剛走出睡夢,睜開眼睛時,一第眼看見母親坐在床邊,對著昏暗的燈光,仔仔不倦地縫著什麼。這時我急不可耐對著母親大聲說,媽,你也不早些喊叫我,你聽聽,他們都已經開始拜年了。母親笑著對我說,莫急,還有兩個釦子沒綴好(沒縫上),一會兒就好了。

母親隨手把內衣和新棉褲挮給我,叫我等一會兒,她再把新襖和新棉夾克拿來。

說是新衣服,其實,棉褲是母親的褲子改做的,棉祆是父親的一件半舊上衣改的,夾克是母親在縫紉鋪揀的零剪碎布(大塊不過寸,小塊也只有一二釐米寬,己無實物再現),經過千針萬線,先根據布料和顏色搭配拼成大小一致的各種圖案,然後才組織(縫)在一起,做成夾克(只可惜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上面的扣子是母親用布先敲(同音即縫的意思)成帶子,然後像打中國式的,來回掏編成了扣頭,尾部是蝴蝶結,雖說是零剪布所做,要拿到現在那可真是一件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那年的大年初一,我雖穿了三件新衣服,也只有裡面藏著不見人的棉絮,是名富其實新的。

那時候,我雖年齡不大,可卻很會顯擺。

颼颼的寒風夾著霜之,吹到人身令人瑟瑟發抖。出門前,母親幫我把瓜皮帽耳巴放下,帶子繫好,又把我的襖扣牢,還一再囑咐我不要著涼。這才讓我出門跟小夥伴們一起去給各家各戶拜年。

出了家門口,我就把母親的話給拋到了腦後。將棉祆上邊的兩個釦子解開,露出了裡面的夾克,就這樣我高高興興地將一個村的年拜了個遍。當我拿著我拜年的所獲,還沒回到家,遠遠就能聽見,在我家村子裡的嬸子大娘,姑姑姨們誇我母親的的聲音,你那蝴蝶扣是咋弄的,你是咋想的,能把零碎布拼的那麼好……。聽的我心裡更是美滋滋的,我一進家門,少不了她們又一陣戲弄。這個摸釦子,那個望夾克,拉的我是暈頭轉向,左右迎和。

不一會,不爭氣的鼻涕,像兩個獠牙似的從鼻孔裡流了出來,緊接著噴嚏啊且啊且的一個接著一個打個不停。因為大年初一忌諱一些不吉利的話和事,所以母親也沒有掃大家的興,只是相對性的說,今天天真冷,還刮這麼大的風,孩子們也都不怕冷。一個姑姑聽後,便過來幫我把釦子扣好。

吃過中午飯,村子門口的冰開始融化,由於初一來回走動的人多,到處已是泥巴糊多深。但,這仍然難不住我們這些天真活潑的小夥伴們。

不一會兒,我們便個個手裡拿一根點燃的香,兜裡揣著鞭炮。那時候沒有煙花之類的爆竹,只有小作坊做的鞭炮,我們小孩玩的都是一角錢三掛,每掛十個的小爆竹。

有的將鞭炮插在牆窟窿裡,有人將鞭炮拴在樹枝上,有人將鞭炮插在稀泥巴上,更有甚者,居然還將鞭炮插在剛拉的水牛糞上。五花八門,變著法的取樂,不一會鞭炮都放完了。

由於泥巴太爛,穿著高底行走不便,我們就下池塘邊開始溜冰。剛下池塘邊不久就被大人發現了,這個大人吆喝過來,那個大人喊過去

快樂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大年初一


快樂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大年初一


快樂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大年初一


快樂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大年初一


,還有的大人來到池塘邊,急的直跺腳,叫敢快上來。真是掃興,實在是無法再繼續玩。

於是,我們便繞開大人,來到村後一塊較大的久水田。那裡是一個天然溜冰場,可用一馬平川來形容。

一到田邊,有人就迫不及待的,一弓腰就彈出了一丈多遠。整個田的冰面上,就像天空的小鳥在飛翔,或相互戲鬧,或單獨玩耍,歡聲笑語在四周迴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