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母嬰私塾


孩子不聽話、脾氣暴躁,不願意跟媽媽溝通。

這只是媽媽基於個人標準的判斷和描述,並不一定是事實。

  • 我們首先來說說什麼叫孩子“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就是媽媽說的話、提的要求,孩子不願意聽。

但是媽媽可能沒思考過:身為媽媽對孩子提的要求,就一定是科學的、正確的、必須要做到的嗎?

不一定。

媽媽的要求,只基於媽媽的人生經驗,“認為”是對的,並不真的是對的。

如果孩子不肯按照一個錯誤的要求去做,那孩子的行為還是錯誤的嗎?

哪怕媽媽說的就確實是正確的,這個要求,是孩子本身的需求嗎?

如果這只是媽媽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那媽媽為什麼要求孩子必須要聽呢?

就如同媽媽在單位,領導非要媽媽去做平時是別人做的事情,媽媽會不會也不聽話?

這時候,能說媽媽是錯的嗎?

這一點,需要媽媽思考一下。


孩子的愛好和標準,和媽媽是不一樣的


我們需要思考:

孩子真正想聽的是什麼?

怎樣說,孩子才願意聽。

怎樣聽孩子才願意說。

  • 孩子脾氣暴躁。

其實這個脾氣暴躁的描述,也是基於媽媽的標準的。

什麼叫脾氣暴躁?發火罵人砸東西?還是冷戰摔門?

都有可能,但是也可能沒到這種程度,或者超出了這種程度。

脾氣暴躁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通常情況下,1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2是被要求去滿足他人的需求,而自己並不想去!

這位媽媽可以思考一下,孩子的脾氣暴躁來源屬於哪一種。



  • 不願意和媽媽溝通。

首先溝通是雙向的,是相互的,不是你說我聽,也不是我說你聽。

光是你說,不讓我說,這不叫溝通,這叫灌輸。

光是我聽你的,你不聽我的,那叫壓迫。

孩子什麼情況下不願意跟媽媽溝通?

一般是溝通無效的情況下。

1.孩子表達需求,媽媽不願意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許還會說諸如此類的話:

你這個要求不合理,我不同意。

你這是什麼狗屁要求?這是不可能的!

你到底想幹什麼?你為什麼會提這樣的要求?

從根本上否定孩子表達的需求的合理性。那他還跟你溝通什麼呢?完全沒用啊!

2.媽媽表達需求,孩子不願意、不能或者沒有滿足媽媽的需求,通常媽媽會有類似如下的說法:

我叫你去做這個,你為什麼沒有做好?

我都說了好幾遍了,你必須這樣這樣做,你看看你做成什麼樣子了?

為什麼我讓你去把這個弄好,你就是不弄?

你耳朵到哪裡去了?

你是不是故意的?你就是故意氣我是不?

什麼都做不好,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

怎麼這麼笨?這都做不好?

請各自對號入座。相似的也算。



  • 媽媽很傷心。

這個表述沒毛病,這是媽媽的一種情緒。

但是媽媽產生這種情緒的源頭是什麼呢?

是孩子沒有達到媽媽的期待,甚至跟媽媽的期待差距很大。

而媽媽認為,孩子就應該達到媽媽的期待。

然而憑什麼孩子就必須要達到媽媽的期待呢?

因為媽媽並不認為孩子有完全獨立的權利,孩子就應該必須聽媽媽的話,達到媽媽的期待。

思細恐極。



最後磊媽再來說一說,這種情況下,磊媽是怎樣應對的。

沒錯,以上的問題,磊媽全部遇到過。

但是磊媽最終發現:問題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家長身上。把家長身上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 。

磊媽是怎樣應對的呢?

  • 第一種方法:學習。

磊媽用大半年的時間專門跑到北京大興區的北京家園共育總部學習家庭教育。

當然,這樣丟下孩子和家人、放下工作去外地學習的極端的方式,一般人不具備也很難做到。

磊媽在北京學習期間,同學絕大部分都是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園長、老師、投資人、教育系統領導等。

  • 第二種方法:看書。

現在有很多育兒方面的書是可以學習和借鑑的。

磊媽給題主推薦兩本書,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第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第二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三本:《不教的教育》

  • 第三種方法:網課。

現在網絡上有各種家庭教育方面的課程,只要去學,多少都有收穫。

磊媽自己現在也長期在網上學習各種相關課程,如有需要,可以私信磊媽諮詢。

  • 第四種方法:在當地找家長學堂學習。同時讓孩子上情商課程,進行調整。

現在全國各地的家庭教育開始推廣,全國有很多的家長學堂在開課。

同時也有專門針對兒童的情商課程,可以幫助兒童調整自己的三觀,構建健全人格。

磊媽也知道許多城市都有家長學堂和情商機構,如有需要,可以私信磊媽諮詢。

我是磊媽,一個專注學習家庭教育的二寶媽媽,嘗試以理性思維解決感性問題。關注我,一起探討家庭幸福之道。


家庭教育桂林磊媽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只不過是叛逆期的時間長短、叛逆的激烈程度不同。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學習壓力也很大,自我意識萌發。導致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多變,衝動急躁,情感敏感等。作為家長,我們要適應孩子的變化,要與孩子做深度溝通,陪孩子度過這段比較危險的叛逆期。

我有兩個熟人,現在他們各自的孩子都上大學了,當時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孩子很叛逆,搞得他們特別的焦慮,甚至有時候被孩子氣得悲傷地痛哭。


一家是女孩兒,高中的時候不愛學習,偷偷地濃妝豔抹,父母剛開始不知道,因為孩子回家都洗將臉的乾乾淨淨,朋友告訴他們,父母也管不住,只能在時間上與學校無縫對接,按時接送孩子,女孩子心思已經在穿衣打扮上,學習只能隨她去了,當時這個熟人說:“我真是恨不得將她用箕斗裝著倒出門去。”看得出家長既無奈,又恨得直咬牙。



另一家是個男孩兒,高中的時候沉迷上了玩遊戲,男孩兒的爸爸生氣將家裡電腦砸了,孩子就到網吧去玩,孩子對父母也很粗魯,孩子媽媽對我說,有一次他到孩子的房間,還沒有開口說話,孩子就大聲的吼叫:“滾,你給我滾”。這個媽媽說的時候淚流滿面,他說曾經的孩子是多麼的乖巧,沒想到那個時候變成這個樣子,遊戲讓他變得判若兩人。



後來夫妻倆為了孩子的安全,被逼無奈不得不又買了一臺電腦,這樣孩子好歹也在家裡,有人看著總比沒人看著強,孩子的父母都是事業上做得比較好的人,為這個男孩兒,不知抱頭痛哭了多少回,說當時心裡非常後悔,要是沒有這個孩子該多好!

這兩家的孩子現在都上大學了。目前表現良好,兩個熟人說,那段時間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現在懂事了不少。


每一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太多,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叛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兒,有時像利劍刺向父母的心,讓父母難過、傷心、悲傷。難道這些孩子真的是這麼無情嗎?不,應該說他們青春時期的無知和淺薄,生理和心理的鉅變,導致他們不太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說話口不擇言,易煩躁衝動。作為父母,我們只能積極地面對,多與其他父母進行交流,尋求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也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變化引起的變化,學習正確的應對方法,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叛逆期。

希望我分享的能給你一絲啟發,每一家父母都是經過了這個時期,不僅僅是您,您這樣想心裡也許會好受一些。祝你生活開心快樂!

石榴微教

2020.3.9


石榴微教


孩子叛逆,是真的叛逆嗎?

是我們家長給他一個標籤,因為孩子不聽話,管不住了,翅膀硬了,就說孩子叛逆。

親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不在乎就是,你必須得聽我的,到底應該誰聽誰的,我是老子,我是你媽,你就必須得聽我的,你是我孩子你是我兒子,是我女兒,就必須得聽我的。

孩子3.6.9.和初中,分別被家長命名為兒童叛逆期麻煩的兩歲,叛逆的三歲,青春期,叛逆期來了,等等。最開始要從學齡前教育開始,越早,越小時候去做教育,越好辦,等他牛高馬大初中了,站起來比你還高,這個時候他想出去離家出走不回家,出去跟社會人員做什麼學什麼,你都沒法知道,也管不了。

所以,當孩子,越小的時候,關鍵孩子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溫柔而堅定。

不是兇巴巴的,打和罵讓孩子屈服。嘗試著與孩子同一水平線,尊重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聽他說。

比如:寶寶,你生氣了?能告訴媽媽你想要怎樣?首先引導孩子如何恰當的表達他自己的需求和需要,取代發脾氣或者打鬧哭鬧來向家長表達自己生氣或者委屈等情緒。

其次,如何接納和對待自己的情緒,如何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第一,情緒有哪些?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是情緒,也是人類的特點,不能因為是負面,而不允許它發生。比如,哭泣,難過,傷心。

第二,情緒之中,怎麼流通?隨意發洩?

可以以在房間看書,畫畫,音樂,動畫片等其他形式暫時緩解。

第三,衝著孩子發脾氣之後,甚至打孩子之後,怎麼辦?

敢作敢當,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媽媽生氣了,情緒之中罵你,打你了,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請你原諒我好嗎?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我們一起督促,儘量改掉。

表達自己的歉意,表明改善的決心,一下改不了,一起共同努力。

祝一切安好!

照片均為本人家庭私房照。









太太學堂精彩女人


現在的家長普遍忽略孩子的個人想法,老是會強加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對的東西給孩子,其實想想,你小時候父母對你說的話你能全部認可嗎?再說現在這個年代,網絡發達,很多自媒體傳播的很多都是負能量,還有網絡暴力遊戲的毒害,這些因素家長都得考慮進去,需要對孩子一定的認可,鼓勵,別動不動就罵,就否定他,給與一定的尊重,給他一定的發言權,別一味的說,給了你多少,花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你回報的什麼,這種話,我兒子在班級裡倒數第二,我還鼓勵他說倒數第一強呢,現在都快到中游了


佑哥


我也是一個經歷了叛逆的男生,我認為在男生叛逆這個領域非常有發言權,首先家長得去觀察孩子的異樣,然後慢慢接觸孩子,此時家長一定要有極大的寬容心和耐心,慢慢去梳理孩子,家長要正視這些問題,不能向平時的那種事隨便處理,


小蔚逆襲紀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青春期。在這個階段中,孩子是叛逆的、與父母喜歡對抗的。我的觀點是效仿大禹治水的理念,疏通為上策,通則順。

有位同事孩子學習不好,高考也不理想。作為一名教師,育人無數,卻沒把自己孩子培養好,是非常遺憾的。他也反思過,認為孩子在初二青春期時,喜對抗頂撞家長,他忙於教學,孩子媽媽不知青春期應引導,反而也和孩子吵吵。如果好好和他交流,陪他談心開解,平穩度過就不會這麼糟了。

所以孩子在鬧時,家長務必壓住火氣,別硬碰硬的吵,那樣只會越來越僵。想指導他的話,別一本正經地訓教。迂迴一下,找合適的時間點說。例如和他一塊出去散步時,看著風景婉轉說出來。總比坐在沙發上去指點訓示好。


會計老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脾氣暴躁,不聽話,跟父母情緒對立的問題,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聽不進父母的話,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都是很頭疼的。下面我介紹一些對我自己相對有用的方法給你,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如果的孩子本性就是很任性,那他發脾氣時可以不予理睬,任性的孩子到上中學時,也會變得相當懂事,到高中時就與普通人一樣。
二、家長要尊重孩子,少發脾氣。很多家長拿孩子沒辦法,就用批評,指責,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內心壓抑,稍大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家長要控制自己,偶爾控制住發了脾氣之後,一定要及時和孩子和解。
三、做孩子我好朋友。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況,這時我們切不可盛氣凌人的教訓,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要多包容,理解,動之以情,曉知以理地幫助孩子解決,做他們的好朋友。
四、構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d960b09d64c4ab18bd797ebfa45d348\

葉子帆


我的孩子18歲了,剛剛度過漫長的叛逆期,進入大學的校門,我也曾度過很長時間的迷茫期,也曾經沮喪,絕望過,後來我一步一步摸索著往前走,終於柳暗花明,以下是我的見解!大家覺得我說的對的,可以給我點個贊或者私信我,我們一起交流孩子叛逆期的問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b6c70a8817fe4d558fe2b5fbfe16afa1\

湘香的開店日誌


哈嘍,大家好
我今天回答的問題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1.在叛逆期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對他感興趣的話題要認真聽他敘述,不能不理不睬,不敷衍。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的想法
2.在生活中多觀察子女的動態,瞭解思想變化情況。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大力支持和培養,和孩子多互動。自己要多學習,跟上社會發展,減少和孩子的代溝。最好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
3. 在工作之餘,有意和孩子對話,讓孩子講講學校的情況等,並從積極意義上向孩子解釋父母的嘮叨,老師的嚴厲都是為了你的成長,都是為了你好。
4.傾聽孩子的意見、想法。不要訓斥,武斷否定。即使不贊成孩子的觀點,也要聽他講完,然後深入淺出,和顏悅色像孩子解釋你的看法和觀點。不能以家長身份一味說教,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5. 尊重孩子,叛逆期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學校、社會的尊重。一切表現都是為了要突出自己,爭取自己的“權利”。這時,對孩子尊重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您,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75e471b651d4f44acd10fc95b9d44f5\

範團vlog


和叛逆期孩子交流應該注意以下六點:

1、不做道德判斷。

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這時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

2、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陪伴原則。

建立愛的親子關係。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

4、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5、給孩子提供平臺。

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一定要讓孩子做主。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6、關於規則。

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