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史學家不承認夏朝,那怎麼解釋商湯的天下從哪裡得來的?

雙鴨山大學醫學系主任


正如題主所說,是有部分史學家這樣認為的,他們質疑夏朝的存在,主要是源於夏朝這段歷史時期沒有出土相應的文字來支撐。但這並不影響夏朝的存在,這一時期沒有出土相關的文字記載,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出土。商湯的天下就是通過滅夏而來的。

夏朝由大禹之子啟所建立,歷經了400多年。夏朝最後一位國王桀,是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其生活奢靡、嗜酒如命、昏庸殘暴,致使天下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史記·夏本紀》中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這時的商朝百姓已經無法忍受強徵暴斂,夏王朝已搖搖欲墜。

在這種情況下,夏朝東部的商族開始崛起。商族是遠古時期的古老部落,簡單說一下商族的起源。據說商族祖先帝契的母親簡狄是有娥氏的女兒,有娥氏是五帝之一帝嚳的第二個妃子。簡狄因吞下玄鳥之蛋後生下帝契,因此商族以鳥為氏族圖騰,這與我國古代東方部落的信仰相一致。

由此可知,帝契只知有其母簡狄,而對其父不甚清楚,只能以圖騰神鳥來替代。這也與我國古代在父系氏族之前實行母系血統繼承製向匹配,商族從帝契開始,才確立了父系繼承製的氏族制度。帝契和夏啟基本上處於同一時期,《史記》中記載,帝契被分封於商,賜姓子氏。

帝契的孫子相土成為王時,氏族便開始了擴張發展。到帝契六世孫冥時,因治水而死,商族將他也看作僅次於帝契的祖先。冥的兒子王亥馴化了牛和馬,使得商族有了較大的發展,後被有易氏所殺。王亥之子上甲微殺掉有易氏之王棉臣,為父報仇。

上甲微相傳六代之後,便到了湯。此時的商族已經發展成奴隸制國家,湯便帶領商民加入到反抗夏朝殘暴統治的隊伍當中。商湯施行仁政,對周邊其它小國採取了聯合政策並出兵討伐了有洛氏,得到各諸侯國的擁戴。

商湯任命伊尹為相,加速了夏朝的滅亡。伊尹輔助商湯首先消滅了夏朝的葛國,打通了通往夏都的必經之路。接著商湯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滅夏戰爭,商湯在消滅了夏朝的三個小國韋、顧、昆吾以後,兵鋒直指夏朝都城。

商湯在決戰前,發表了討伐檄文,聲討了桀的罪行,表明了滅夏的正義性。得到了各地部族的擁護,在有娥之墟的決戰中,夏桀大敗,退到鳴條,又被打敗。商湯滅夏之後,將夏桀放逐而死,並定都於毫(河南偃師縣)。

綜上所述,無論史學家如何認為,商朝都是通過滅夏而來的。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商朝,是個奴隸制大國,在青銅器、甲骨文以及天文、曆法方面,都達到了古代科技和文化發展的高峰。商湯滅夏推動了奴隸制王朝的發展。


野史也是史


夏其實無處不在文字、文明、後代。為什麼這樣說?夏不是一個很具體的地理概念,核心發源地在埃及,但其橫跨歐亞非,以家族遷徙為主要的文明傳播方式,與各地原生文明不斷融合。近代文明可以類比的有如被稱為殖民主義的英國,夏在5000年前已經完成過了“殖民”。所以夏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泛文化概念了。去找夏的城牆、夏的遺蹟、夏的文字,實在是刻舟求劍。當然,如果說血緣意識非常強的中國人共認的始祖的話,炎帝和黃帝必須要講,他們可能出生在北非地域,至於堯舜禹,也是同樣,後來大禹巡遊天下到了東亞,可能死在了臨近大海的大陸邊緣,今天被稱作浙江的地方,並且據說藏在了這裡,而在北非,今天被稱作埃及的國家,留有他的衣冠冢。總的來說,用過於民粹和狹隘的眼光去考古或者追尋歷史中的夏,恐怕真的沒有意義。


often2018


我認為有夏朝。商代的文字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不可能一夜間產生。我們看考古發現的氏族時期的陶符、陶文,就知道是商代甲骨文一脈相承的源頭。夏朝的文獻究竟去哪了?第一,夏朝實際還處於氏族的高級階段,文獻載體很少,而且不象商代有專門機構整理和集中保存。“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說明夏代的文獻載體散亂,沒有系統保管。這也是為何商代甲骨文獻大量集中發現的原因。而夏的文獻載體可能選了不能長期保存的材料。其次,也有可能是商滅夏後,為防止復辟,集中銷燬了夏的文獻檔案和有文字的器物,關押、招降或殺害了書寫者。所以只剩下沒有文字的器物流傳下來。


神州195566275


歷史學術判定是很嚴苛的,必須要有遺址文物、史傳典籍、文字等多方面的綜合佐證才能判定。商朝被確認存在是因為有殷墟、甲骨文等的出土,即使如此,清末甲骨文初現時,國際學者還是有很大爭議的,直至上世紀安陽殷墟現世才按下。夏朝不被大多數學者承認的原因是我們至今只能從先秦典籍等“後世文學”中找到它存在的痕跡,目前已出土的夏朝遺蹟只有陶器、銅器等工藝品,並無可以直接證明其存在的文字記錄,這一點尤為關鍵。畢竟相隔越久,所需證據就應越確鑿,清朝不用證明學者也知其存在。然而,即使是離夏朝最近的商朝,已出的甲骨文文獻中也沒有直接的夏朝記述,對於歷代歷史記錄完備的中國王朝而言,商朝最起碼也該有滅夏立商的記錄吧,可是至今我們也沒發現這些記錄,所以夏朝的存在才令學術界質疑。這與民族情感無關,只是治學者對於學問的嚴苛要求而已


今晚不打烊


說明一下,大多數史學家不是否認“夏”或者別的什麼王國存在於商之前,但是不能認同中國傳統史書所記載的夏朝編年史!

有什麼理由呢?!簡單點,中國歷史上君主平均在位時間第一的王朝是清,共計十帝,享國276年,在康熙乾隆兩人就佔用了121年的情況下,平均也就27年餘。而夏呢?享國472年,十七王,算起來每人27年,略低於清,但是其中有四人是兄弟關係,所以只傳13代,就是平均36.3年!這是什麼概念?夏大多數君主都不是出生就繼位,有些需要等父死兄死,還有些需要復國,也就是說他們基本都要活到五十歲以上了。你覺得三四千年前人的壽命是多少?尤其是夏桀,在位53年,也就是說,六十好幾還能酒池肉林夜夜笙歌?!說給你聽你信不信?!

基於此,國外史學家難以相信沒有實物支撐的,如傳說一般的史前編年史!在國際史學界看來,中國三千五百年以前的歷史,猶如“中州歷史”一樣,屬於傳說大於史實的範圍,就像我們也不相信高麗的上古傳奇一個道理!

那麼,我們怎麼辦呢?當然是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咯!目前已經完成了周,基本完成了商,並且得到國際廣泛認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朝代,經過修正,編年都有相當程度的變化,明顯減少了總年代。所以,我們目前所知的夏的歷史,或許並不是未來十年公佈的結果。如今我們所說,也是上下四千年而不是五千年了!


小馬哥151337980


嚴謹的歷史學家有腦子,認可一個朝代,一個大一統文明,只承認出土物和遺址發掘,再結合文獻資料做研究。

世界上的傳說和文獻就太多,真假難辨,相互矛盾。有的資料散佚,有的是後人整理的時候加私貨,有的根本就是託古的偽作。

你以為古人就不會像現在的自媒體一樣胡編亂造嗎?尚書都有兩個版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你信哪一本?

《竹書紀年》和《史記》矛盾那麼多,你信誰說的?《史記》和《春秋》不符的那麼多,你信孔子還是司馬遷?

題主沒有腦子沒關係,多讀書也行。你連書也不讀,直接引用百度,這個就是學術上的懶惰了。魏則西就是信百度釀成悲劇的,你忘了嗎


旅行顧問招財貓


一、 本土說。

二、 夏在印度河流域哈拉帕。

三、 夏在尼羅河古埃及。

四、 夏在兩河流域。

看看埃夏一體論怎麼說。

圖片大部摘自鷹蛇之夏

蘇三提醒人們,在古埃及皇家大墓場中,很早就出現了中國人熟悉的墓道,這是中國商朝才有的一種定規,而且世界上恐怕只有這兩個地方的人長期保持了事死如生的墓葬習慣。

《鷹蛇之夏》一書實際上已經證明喜克索斯入侵埃及的百年時間就是中國記載的太康失國百年時間。並且已經完全證明所謂“商湯滅夏”實際是周人偽造的。詳證暫不公佈。

《史記》把太康直接說成是啟的兒子,相當於丟掉了從啟到太康的1300多年的夏曆史。畢竟司馬遷時代距離黃帝到太康時代也有2000-3000年了,他關於三皇五帝等記載也是根據他尋訪有學問的人之後記錄的,顯然啟之後1000多年曆史太過複雜,沒有書籍光靠口傳很難完整記錄下來。比如“伊洛竭而夏亡”在《史記》中沒有體現。又比如關於楚人的記載中,昆吾氏做過夏國王,但在《史記》關於夏國王譜系中並沒有昆吾氏的位置,但如果與西方古埃及史一對比,昆即胡夫,真相立馬就水落石出。估計秦始皇燒燬了很多周人來源和歷史的書籍,也可能是出於對曾經作為周人奴隸的秦人報復。

關於商的來源及殷墟人種,可參考兵策同志發的公眾號,不多說。

搞學術研究要有胸襟和格局,希望堅持本土論的專家們眼界再寬點,格局再大點,發揚科學精神,認真考究論證,尊重客觀現實,只有格物致知,才能心正意誠。所謂本土論、外來說,都是今人按民族、區劃的狹隘觀點看問題,古人從來沒這個概念,人類的遷徙原因和過程是很複雜的,堅持本土論其實是一種民粹主義,堅持外來說也不存在辱國辱民,關鍵是以科學推理和實物證據為支撐。











月光下的天山


中國現在的專家就是鑽,鑽什麼?鑽牛角尖!他們信奉眼見為實,而不相信歷史記載,更不相信歷史傳說,他們只相信自己。這其實是對史官的不尊重,更是對勞動人民的不敬,因為歷史書籍是由史官如實記錄的,是要被審核的,不能隨便記錄,你如果連這個都不相信,你又有什麼資格研究歷史呢?有些內容正史不便記錄或者是有意刪除了,那便有民間傳說口口相傳,這也可以從側面瞭解歷史。如果你都不信,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那你又能研究什麼呢?歷史是實實在在的,不是因為你的不相信而毀滅的,你只相信文字記載,那文字發明以前是不是就根本不存在了呢?


自由飛翔165828452


中國歷史,從商朝3700年前開始,才步入「方國時代」,才算比較統一,朝廷對方國的管轄,才比較嚴。以前的夏禹、虞舜、唐堯,雖然也是霸主/方伯,但是並不統一,不太敢管盟國的事,頂多就是個武林盟主而已,沒有獨攬大權,算是「邦國時代」。

等到姬周推翻殷商,開闢了封建諸侯制度,比以前的邦國時代、方國時代,又進一步、管得更嚴,天下步入「封建時代」,諸侯都是周天子的親戚、功臣,有義務勤王。

等到秦朝推翻周朝,開闢了集權郡縣制度,比以前更嚴格。郡縣長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的,不能太囂張、太自由。皇帝掌握著郡縣官的任免權。

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政治嬗變歷程^_^理解了集權的程度增長,就理解了夏禹算不算朝代的問題。其實,夏朝前半期算邦國盟主、後半期算方國盟主,只是剛好碰到殷商崛起。


醉哪吒


夏根本就不是一個封建王朝,充其量最多算是一個氏族部落聯盟,尚處於原始社會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