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幸運21


在三國曆史中袁紹即便聽從了田豐的建議,也不一定能夠拖垮曹操。當時袁紹手下有兩種聲音,一種是主張緩圖牽制曹軍,阻止其進一步發展。另一種是採取急攻直接消滅曹操勢力。其實兩種策略沒有優劣,只是根據不同的總體戰略方案而得出的戰術結論。在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襲殺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領徐州,曹操隨即發大兵攻打劉備佔領徐州,解除中原地區的後顧之憂,在大軍回師途中,田豐便給袁紹提了一個建議,建議袁紹在曹操征討徐州時發兵攻打許昌。當然,這個建議聽不聽?其實沒什麼用,因為曹操使用閃電戰術攻打劉備不費吹灰之力邊度回徐州?袁少此時出兵也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袁紹沒有聽從這一建議理由是兒子生病了,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大多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要不然怎麼可能因這種奇葩的理由而放棄田豐的建議呢?實際上袁紹的這句話只是一個藉口,當時袁紹在東漢末年勢力發展最快的諸侯,擁兵數10萬,佔領北方最富庶的四個州郡而且人才濟濟。但是袁紹手下的謀士都各為其主。除了表面上聽從袁紹之外,還與袁紹的幾個兒子和女婿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出謀劃策時,總是考慮自身集團的利益。在袁紹面前總是建議戰略完全不同的軍事策略。就拿這一次田豐的建議被否決而言,不是元紹沒有想過,而是早就聽到了,其他派系的建議。



對於出兵,緩圖和急攻袁紹一時拿不準主意,因此才拿兒子生病作為搪塞,那麼田豐的建議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對於田豐而言,他更多的是關注軍事戰略方面的部署,從而提出打敗曹操的戰略總方針,那就是不急著發動對曹操的決戰,而是以堅守為主騷擾為輔。積極戰備並且聯絡個反曹勢力共同對抗曹操。使曹操難以自救,這種方針在當時也是可行的,畢竟曹操處於四戰之地,並且實力還不足以與袁紹抗衡周邊的敵人較多。如果袁紹能夠通聯其他諸侯曹操就比較危險。同時田豐還建議出奇兵不斷騷擾曹操。這在戰術上,當然也是可行的。但是曹操並不傻,雖然此時曹操的兵力戰備並不如袁紹,但是曹操手下的人才濟濟也不次於當時的袁紹。



對於這一方針,曹操方面一定也有所防備,這也是袁紹所顧忌的一個方面。但是拋開田豐的建議我們可以看到田豐的這個建議有著一個較大的漏洞,那就是此時的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在政治上擁有優勢,之前當時的各路諸侯是不承認漢獻帝的,要不然漢獻帝也不會落到沒人管的境地,曹操抓住這一機會,將漢獻帝迎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意味著袁紹如果採取田豐的建議,不斷騷擾曹操。一方面曹操可以積極戰備降低損失,另一方面天子的威嚴在當時雖然榮譽掃地,但卻是個絕佳的金字招牌。曹操向其他小諸侯要錢,要糧要人是存在這種可能的。如果田豐的建議沒有成功,曹操反而因此而壯大,袁紹不可接受的。



而且對於袁紹來說,他的兵力本身就幾倍於曹操。對於曹操擁有的這一政治優勢,我想袁紹的想法應當是不應該讓曹操打出這張政治牌。要在其以天子的名義發佈詔書之前剿滅曹操。否則曹操隨時可以給袁紹安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對於一個出身世家大族的袁紹而言,這種罪名是當時任何一個諸侯都擔待不起的。而且在軍事上袁紹自身也有絕對的實力和把握能夠贏得曹操。因此,袁紹支持打官渡之戰,一戰定勝負。不給曹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和使用皇帝這個政治金牌的機會。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場戰爭,搶回漢獻帝在政治上有自己攜天子以令諸侯,如果採取田豐的策略。不斷騷擾曹操。正如之前所說曹操可以利用天子招兵買馬。



除此之外,天子依然在曹操手中,自己在政治上一直是劣勢。所以最終袁紹並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而採取了發動官渡之戰,而之前又說過袁紹勢力雖然奪得北方四州,但是這四州分屬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婿管理。他的賬下各個謀士也都選邊站隊,袁紹的決策成本相比於曹操而言顯得要大。而且對於田豐本人而言,田豐雖然有才,但是他的才幹更多的只限於戰場出謀劃策。沒有通盤的政治上的考慮,同時他個人的品行和脾氣也不受袁紹待見,最終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至於袁紹是否因為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而導致官渡戰敗,其實兩者沒有必然聯繫。只是後人為了突出袁紹的志大才疏而抬高田豐的地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