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官渡之戰中,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

累麼--


田豐是袁紹帳下非常出色的謀士。在官渡之戰前,袁紹不僅兵強馬壯,地盤廣大,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謀士,完全有打敗曹操的實力。然而,袁紹為人剛愎自用,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活生生把一盤好棋下成臭棋,成為千古笑柄。

作為謀士,田豐向袁紹獻上什麼計策,這些計策是不是合理可行呢?

第一,曹操進攻張繡時,田豐曾建議袁紹攻打許都

在漢獻帝落難時,曹操憑過敏銳的政治嗅覺,迎獻帝入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奪取政治的制高點。袁紹要如何來扭轉政治的被動局面呢?田豐認為:應以武力手段奉迎天子。只有這樣,才能利用皇帝的詔書,號令海內。否則的話,遲早要敗亡的。

在田豐提出攻許都的建議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如果袁紹發動突襲,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袁紹這個人有個大毛病,他養了許多謀士,只是當花瓶使。在他心裡,自己的謀略才是天下第一,怎麼能讓謀士搶了風頭呢?於是他拒絕田豐的建議,一次絕好的機會,就這樣喪失了。

第二,在官渡之戰前夕,田豐建議乘曹操與劉備開戰之機,抄截其後路

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處境並不妙。首先是董承陰謀發動政變,刺殺曹操,但是政變以失敗而告終;其次,劉備因捲入政變陰謀而出逃,曹操發動對劉備的進攻。

在曹操與劉備交戰之際,田豐又一次看到機會,他對袁紹建議,倘若出兵抄截曹軍後路,定可一戰而勝。

袁紹身上最大的弱點,就是決斷力不夠,遇事遲疑,他居然找了一個弱智的藉口拒絕田豐的建議,說自己的小兒子生病,不能出兵。這下可把田豐氣得七竅生煙,他持著手杖狠狠地往地上砸幾下,痛心疾首道:“唉,這麼好的機會,居然因為小兒子生病就放棄,太可惜了,大事去矣。”

等到袁紹打算進攻時,曹操已經打敗了劉備,返回官渡。可以說,袁紹又一次喪失絕佳的機會。

第三,田豐建議袁紹打持久戰,不戰而拖垮曹操

儘管袁紹失去兩次打敗曹操的絕好機會,但畢竟實力雄厚,仍然還有補救的辦法。

這時,本著負責的態度,田豐不厭其煩,又一次提出自己的戰略主張,大意如下:曹操已擊破劉備,及時回防,許都不再空虛。況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窮,軍隊數量雖然不多,卻不可輕視。於今之計,上策是與他打持久戰,將軍據有山河之險,擁有四州之眾,外與英雄豪傑結盟,內則修農備戰,然後挑選精銳之卒,組成奇兵,不停地出擊其薄弱之處,騷擾河南。敵人救援左邊就攻其右邊,敵人救援右邊就攻其左邊,讓他們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居樂業。這樣,我不必勞師遠征就足以拖垮敵人,用不了三年時間,可不戰而勝。

這一番話,是針對袁紹的弱點而做出的合適戰略。

田豐知道袁紹這個人有許多缺點,若一味與曹操決戰,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如揚長避短,打一場持久戰,以疲敵戰術而取勝。春秋後期伍子胥、孫武等人,正是以這種戰術拖垮楚國,最後取得偉大的勝利。

但是田豐的努力只是白搭,因為袁紹本就是剛愎自用之人,有謀臣卻不能用,自以為老子智慧天下第一。有一句話說得好:“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袁紹不懂得善待別人,因此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只是這一回,田豐豁出去了。他拼命勸諫,袁紹聽得耳朵生繭了,著實不耐煩,索性以擾亂軍心之罪,把田豐逮捕,帶上刑具關押起來。

第四,田豐之死,預示袁紹的窮途末路

袁紹沒有用田豐之計,結局大家都知道,在官渡之戰遭遇慘敗,這也是改寫歷史的一戰。

對於田豐計策的合性可行性,我們可以從曹操的評價中看出來。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得知田豐沒有跟隨袁紹出征,便大喜說道:“袁紹這回肯定要失敗。”官渡一戰,袁紹大敗後,曹操又這樣說:“倘若袁紹一開始便用田豐之謀,勝負之局難料。”顯然,曹操認為田豐的計策,對自己是最大的威脅。

然而,袁紹敗回冀州後,又會如何對待田豐呢?當時袁軍上下都流傳這樣的話:若是田豐在軍中,肯定不會輸得這麼慘。

這些話傳到袁紹耳中,他聽起來覺得相當刺耳。他對手下大將逢紀說:“冀州百姓聽說我軍打了敗仗,都同情我。只有別駕田豐與眾人不同,他曾在勸諫、阻止我攻打曹操,想起這個,我就感到慚愧。”

袁紹感到慚愧了。

按理說,覺得慚愧,就應該認錯吧。袁紹是慚愧了,但他不認錯;非但不認錯,甚至殺了田豐。逢紀故意說田豐壞話:“田豐聽說將軍你敗北的消息,拍手大笑,自以為有先見之明。”袁紹咬牙切齒地說:“我不聽田豐的話,現在他果然嘲笑我了。”遂派人前往獄中,把田豐處死。

田豐之死,完全暴露出袁紹的真實面目,他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忌能之人,與曹操所作所為簡直判若兩人。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曹操能聚集許多謀士,由弱而強,而袁紹最終卻自毀長城,由盛而衰。田豐是袁紹麾下最有才華的謀臣,論其本領,原不在荀攸、郭嘉、賈詡之下,可惜跟錯人了,都落得個淒涼的下場,徒令人扼腕而嘆。

當然,袁紹損人不利己,殺了田豐,士人離心,他永遠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君山話史


官渡之戰中,田豐沒有給任何建議,因為他已經被袁紹給下了監獄。

之所以被關進監獄,主要是他給袁紹提了個建議:不要跟曹操正面槓,我們只要不斷派兵力騷擾曹操就行了,曹操如果要迎戰,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就會疲於奔命,如果他們不迎戰,咱們就一點點蠶室他的土地和人口。

這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

第一因為田豐太瞭解自己這個老闆了,袁紹為人在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裡說得很清楚,田豐作為袁紹身邊的人,他更看出別看這一仗自己這一方,貌似人多勢眾,其實裡面埋伏了許多失敗因素。之前在曹操去平叛的時候,田豐就建議袁紹趁機攻打,結果袁紹說我小兒子病了,不能去。就這麼一個人,田豐因此不相信這一仗自己的老闆能打贏。所以不如採取這麼穩妥的打法。

第二是這一招真是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敵人的短處。袁紹的長處就在於他比曹操胳膊粗,也就是軍隊多,地盤大。袁紹出兵十萬,而曹操只出兵一萬多。十比一的兵力佈局,強弱的形勢一目瞭然。當然袁紹如果是個曹操一樣有計謀的人,直接出兵攻打也未嘗不可,但是田豐就是看在自己的這個老闆是個狂妄自大的傢伙,所以他就給他量身定做了這個方法,用小股部隊,多頭騷擾,把曹操個弄得暈頭轉向,他無力自顧,分散兵力,他無法安心成長,我們慢慢吃掉他。

可以說田豐這個計謀是完全根據袁紹的性格和缺陷量身定做的,可惜袁紹太過驕傲,他看不起曹操,覺得自己可以非常簡單的幹掉他,結果一敗塗地。

從田豐聽說袁紹大敗表示自己必死,對袁紹個性猜度的情況來看,他太瞭解自己的老闆了,可惜他不知道,跟傻逼共處的方法不是幫助他,而是離開他。


錦翼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前夕,袁紹舉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但田豐卻勸阻袁紹不要急著大舉進攻曹操。

田豐當時給出的理由是:袁紹和曹操當時的邊境線有三千多里長,這麼漫長的邊境線,曹操肯定無法照顧周全,所以袁紹只需要挑選部分精銳部隊作為騎兵,趁曹操邊境線空虛的時候輪番騷擾。如果曹操來救右邊,袁紹就攻左邊,如果曹操救援左邊,袁紹就進攻右邊。總而言之,就是要讓曹操疲於奔命,應顧不暇,這樣不出三年,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簡單的來看,田豐的這個戰略非常高明,曾經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而且打心底裡為袁紹感到可惜。但現在看來,田豐的這個戰略,那就是標準的扯淡。

因為,袁紹可以挑選騎兵輪番騷擾曹操的邊境線,難道曹操就不能派騎兵輪番騷擾袁紹的邊境線?曹操是一個大活人,又不是死人,憑什麼要坐等著袁紹來騷擾,而不能主動出擊呢?

曹操本來就是一流的軍事家,又特別喜歡出奇兵,當時雙方的邊境線有幾千里長,誰也不可能防守的面面俱到,那麼誰想突破誰的邊境線,都是小菜一碟,曹操完全有理由這樣去做。

這樣大家折騰來折騰去,曹操自然會被袁紹騷擾得煩不勝煩,但袁紹同樣也會被曹操搞得疲憊不堪。最後三年下來,究竟誰被誰玩慘,還是個未知數呢?誰敢說自己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更重要的,當時袁紹的實力明顯強於曹操,對於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自然是希望能夠儘快將弱小的一方給除掉,難不成還坐等弱小的一方實力變強?

而且,戰爭的普遍規律就是,處於優勢的一方,更傾向於堂堂正正的與敵人打正規戰,這樣對處於優勢一方是非常有利的;而處於劣勢的一方,才會傾向於和敵人偷偷摸摸的打游擊戰。只要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自然就會明白,袁紹為什麼要拒絕田豐的建議。


我是趙帥鍋


首先題目有誤,官渡之戰歷時一年有餘,官渡之戰中,田豐不在袁紹軍中,田豐因為諫阻袁紹南下決戰而觸怒袁紹,被關押在獄中。

田豐的建議分為兩個部分:

官渡之戰前夕,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均在調兵對峙階段,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叛曹,引起曹操後方叛亂,曹操親自率軍平叛,歷時一個月。



此時田豐的建議是:曹操老巢許昌空虛,建議袁紹馬上發兵襲擊許昌。

田豐的建議可行嗎?

非常可行。曹操陷入兩面作戰的局勢,袁紹如果聽從田豐建議,迅速發兵許昌,此舉有圍魏救趙之作用,曹操救許昌,劉備之圍解,後方有反叛勢力,不穩。曹操不救許昌,都城空虛,有丟失可能,但可惜袁紹以幼子生病為由拒絕,錯失良機。



待曹操平叛徐州打敗劉備後班師官渡前線,劉備投奔袁紹,袁紹才決定出兵南下攻打曹操。此時田豐的建議是:極力阻止袁紹南征,建議袁紹長期堅守,不要南下決戰,聯絡其它割據勢力,並派精兵襲擾曹操的地盤,聲東擊西,以疲憊曹軍,然後尋找時機擊敗曹操。

田豐的建議可行嗎?

完全可行。十勝十敗中郭嘉說的很清楚了,曹操善用兵,袁紹好謀無決,硬碰硬,袁紹遲早失敗,雖袁強而曹弱,但決定戰爭的因素很多,而田豐的建議避開袁紹的弱點,以袁強和曹弱打消耗戰,那曹操一定會失敗。

官渡之戰相峙階段,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雙方拼消耗,曹操差點要放棄,寫信給荀彧問意見,荀彧的意見是堅守伺機而動。



官渡之戰曹操怎麼贏的?採納許攸建議,偷襲袁軍糧草,一把火燒了。沒糧吃導致袁軍崩潰失敗。

如果袁紹聽從田豐建議,再怎麼樣也不會主力崩潰,只要實力在,曹操就很難拿下袁紹。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先看田豐早前的建議,也許答案更清晰

田豐善於謀略,具備政治眼光:因直言頂撞不被韓馥待見,後袁紹取代韓馥,誠心委任為冀州別駕。在曹操將天子接到許都後,獻策讓袁紹趁曹操還沒壯大之際,立即攻擊許都,接天子號令全國!袁紹不聽。後曹劉開戰,力勸袁紹速攻曹操後方,控制天子。袁紹還是不聽。屢獻奇謀不被採納,依舊忠心耿耿不背主,是否愚忠?不定論,繼續看。

官渡之戰前,田豐最後的死諫

勸袁紹:暫緩三年再開戰,採用遠交近攻策略,先廣積糧,建設大後方。鞏固前線防禦,強化訓練軍隊。組織機動作戰軍團,輪流對曹操實施騷擾戰、破襲戰、消耗戰、疲勞戰相結合的疲曹持久戰,達到拖垮曹操的目地。期間再鼓動其他反曹勢力趁機搗亂,再根據情勢找準機會一舉出動肯定可以殲滅曹操。此謀符合形勢,相當可行!

這種策略是何等高明,也是何等正確!可惜主公是袁紹

這次兩人的犟脾氣都上來了:一個不聽,一個死諫!也沒人敢勸。弄到最後袁紹火冒三丈,警告田豐:“再說將你治罪!”田豐也是為了正確,不惜犯上:”死也要阻止主公犯罪!”這是何等的無私坦蕩啊!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田豐進了監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田豐,高智商,低情商。

綜合比較推論為田豐為政治遠見高,善於洞察時局,謀略值當在98上下。上天給了他高水平的智謀奇才,也給了他倔強的性格。不注意方式也不講究方法,是個比較直率坦蕩且不懼死的人!


有畫說話


《三國演義》裡有很多戰役,有三大戰役被評為改變歷史走向的戰役。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眾所周知,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爭天下的決定戰役,曹操最終勝出。官渡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獲勝的曹操,更是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發生了很多故事,郭嘉鼓勵曹操的’十勝十敗’論;關羽降曹,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許攸夜偷曹操,曹操奇襲烏巢,繼而擊潰袁紹。

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勝出,是因為他聽從了許攸夜襲烏巢,火燒袁紹糧草的建議。而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戰敗,原因有很多,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沒有聽取謀士田豐的建議。

田豐是袁紹的謀士,曾給袁紹出了很多計策。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是田豐,田豐建議袁紹劫持漢獻帝,但是袁紹覺得漢獻帝是個累贅,就沒同意。這才給了曹操劫持漢獻帝的機會。

曹操和袁紹在打官渡之戰前,曹操先去攻打了劉備。田豐建議袁紹,趁著曹操和劉備交戰,可派兵攻打曹操後方。但是袁紹以孩子有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建議。田豐長嘆,這麼好的機會,竟然以孩子有病為由而不被採納,實在太可惜了!

後來袁紹也看出了機會,想派兵攻打曹操後方。但是已經晚了,曹操早就打敗了劉備,回軍官渡,全心全力準備和袁紹開戰。並且,關羽也在此時投降了曹操,為後來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文丑埋下伏筆。

袁紹決定攻打曹操,田豐堅決反對,認為已經失去了時機,不宜出兵。田豐向袁紹詳細的分析了利弊,但袁紹不聽,袁紹認為他是在破壞軍心,將田豐關進了大牢。

田豐被關進大牢的消息傳到了曹操這裡,可把曹操高興壞了。曹操大喜,道:袁紹必敗。後來曹操大敗袁紹,曹操感嘆道:假使袁紹用田豐之計,勝敗尚未可知也。

袁紹帶領著只剩下八百人的騎兵回到北方,自己也後悔沒有聽取田豐的建議。但是小人逢紀詆譭田豐,袁紹下令殺了田豐。

袁紹若是聽取了田豐的建議,必然不會有官渡之慘敗。本來強大的袁氏集團也不會衰敗的那麼迅速,官渡之戰兩年後,袁紹病死,袁氏集團發生內鬥,後被曹操逐個消滅。

己家看法,歡迎關注“寧靜影像故事”,留言討論。


寧靜影像故事


田豐給袁紹提建議是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田豐已經被袁紹關押起來了。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田豐前後給袁紹提過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在曹操和劉備爭奪徐州期間,田豐讓袁紹帶領輕騎兵突襲許昌,這個建議被袁紹以兒子生病為藉口拒絕了。第二個建議是在官渡之戰即將爆發的時候,田豐勸袁紹不要急於決戰,將軍隊駐紮在黃河南岸,然而帶領派遣輕騎兵騷擾曹操,通過持久戰耗死曹操。這兩個建議都被袁紹拒絕,田豐也因為第二次提建議被袁紹抓了起來。

一些人認為袁紹是一個愚蠢的庸才,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三國演義》在醜化曹操的同時,將曹操的對手都刻意的弱化,袁紹和袁術都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們的能力和謀略都遠勝過常人,要比劉備消滅的劉璋更有含金量。袁紹能夠做到諸侯聯軍的盟主,從一個渤海郡發展到佔據北方四個州,思考的東西恐怕要比田豐全面的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第一個建議,從理論上分析的話,田豐建議袁紹奇襲許都的時候,曹操正在同劉備決戰,袁紹如果集合軍隊進攻許昌,曹操肯定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筆者認為,這個計謀被袁紹拒絕,可能是袁紹畏懼曹操的謀略,奇謀偷襲一直是曹操的專長,袁紹和曹操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彼此幾斤幾兩都十分清楚。事實上在徐州爭奪戰爆發後,曹操很快就擊垮了劉備,假如袁紹真的帶領輕騎兵襲擊許昌,恐怕還會被曹操打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個建議在理論上就行不通,曹操佔領了中部地區的四個州,袁紹佔領了北方的四個州,雙方的土地和人口實力差不多。袁紹之所以有兵力的優勢,主要是因為曹操佔領的地區受到兵災破壞的嚴重。袁紹能力不如曹操,如果不能憑藉著優勢一口氣吃掉曹操,等到曹操恢復兵力之後,袁紹更打不過曹操。用輕騎兵騷擾曹操更不可行,曹操是一個大活人,肯定知道反擊,袁紹有輕騎兵,曹操也有輕騎兵。田豐的這個說法無異於紙上談兵,實用性基本為零。

再來說一下田豐為什麼會死,田豐這個人十分的耿直,袁紹不接受田豐的意見,田豐就開始發牢騷,羞辱袁紹的能力。袁紹早就對田豐十分的不滿意,特別是曹操快速擊垮劉備之後,袁紹對田豐的信賴更低了。田豐提出第二個建議的時候,袁紹當場就否定了他,田豐就經常和其他人說袁紹的壞話,久而久之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裡面。袁紹把田豐關進了監獄中,然而帶兵去和曹操決戰。袁紹的軍隊超過了曹操兩倍以上,卻依然被曹操擊敗,回來後的袁紹就把憤怒發洩到了田豐的身上,將田豐殺死了。事實證明,袁紹在兵力優勢下尚且不能擊敗曹操,如果和平發展,袁紹和曹操公平對決,那麼袁紹恐怕會敗得更加慘。


史海泛舟擺渡人


無論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都註定了袁紹必敗。整個官渡之戰的失敗,錯只在袁紹,可以說與田豐關係並不大。袁紹在每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幾乎都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而田豐對袁紹的建言,是在官渡之戰之前,並沒有參與到官渡之戰中。但是袁紹的失敗可以從他對待田文的態度所知一二。

官渡之戰前,劉備雄踞下邳。曹操和謀臣郭嘉都認為劉備雄傑必先除之,而袁紹“性遲多疑”,並不擔心袁紹會從旁邊攻擊自己。由此可見袁紹的秉性已被曹操摸得十分透徹,並且所謂謀臣的建議,對袁紹的行為影響並不是很大,袁紹之短視少謀,註定將一盤好棋下的七零八落。

等到曹操攻擊劉備,田豐建議袁紹舉兵襲其後,袁紹竟然以兒子生病,不能遠行而拒絕田豐的建議!一個參與天下爭霸的人,竟然因為一個嬰孩生病而放棄一場看起來必勝的戰役,只能說袁紹就連“摔孩子”的劉備相比,都還差甚遠。

後來曹操勝了劉備,因為最佳出兵時間已過,田豐又建議袁紹休養生息,利用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的地盤優勢,聲東擊西不斷騷擾奇襲曹操,不出三年曹操必定失敗。這麼想其實沒錯,如果此時佔據四州的是曹操、劉備這樣的天下英雄,相比採納這條建議後必定依計施行,溫水煮青蛙,天下可圖。

可惜,四州之主偏偏是袁紹,一個爭天下沒有耐心,攻殺沒有決心,對子女卻充滿婦人之仁的庸主。就算此時袁紹能聽從田豐的諫言,僥倖勝了曹操,他也勝不了劉備。袁紹的地盤,也終將被他的兩個兒子內鬥分裂,之至喪失殆盡。


通鑑小歷史


袁紹的地理位置遠遠好於曹操 一個河北 一個河南 袁紹雄霸北方 除了南面 並無絕對的敵人 而曹操處於中原四戰之地 想擴張十分困難 袁紹打曹操本來穩如狗 奈何實在太蠢 每次曹操擴張的時候袁紹就在那磨洋工 等人家打完了 地大了一圈 人口多了幾十萬 袁紹又心疼了 覺得便宜了曹操 就這麼個廢物 即便到了官渡之戰 袁紹也是可進可退 立於不敗 結果這個笨蛋再一次做出最壞選擇 其實田豐這條戰略堪稱完美 袁紹如果從一開始就這麼玩 河南根本不會崛起一個統一的政權 各路軍閥根本不可能擴張 平衡各方勢力的主動權完全在袁紹手裡 結果他居然選擇在曹操最強大的時候畢其功於一役 真是太蠢了 要麼早打 要麼不打 耗死你 袁本初居然在最錯誤的時機更曹操決戰 怎能不是自取滅亡


用戶61109051988


官渡之戰中,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

事實上曹操和袁紹交戰之時,田豐沒有給袁紹任何的建議,那是因為在官渡之戰爆發前,田豐就被袁紹關在了監獄這當中,那是應為田豐在進諫之時,惹怒了袁紹,袁紹就把田豐投入大獄,還讓揚言讓田豐看自己是如何收拾曹操的,待得勝歸來再殺田豐。

袁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身邊謀臣良將又如何?

袁紹四世三公穩居河北稱霸一方,手下謀臣眾多,有田豐、沮授、郭圖、許攸、審配、逢紀等人,武將有顏良、文丑,高覽、張郃,淳于瓊等都是當時的名將。但是袁紹為人一般,自己也沒有主見,面對眾謀士的建議都是唯唯諾諾,沒有一個主心骨,面對不同的言論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而且和自己的親兄弟袁術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眼看著曹操和劉備滅了袁術的勢力。曾經的孔融形容袁紹說:袁本初不過冢中枯骨爾。荀彧對袁紹的評價是,袁紹法不正律不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這些人彼此各不相容,這些人久必生內變。劉備派孫乾到袁紹處商議起兵對抗曹操,而袁紹卻因為自己的小兒子身患疥瘡,弄得自己心神不寧,什麼事也不想做了。由此可見,袁紹在群雄爭霸中,提前出局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官渡大戰是如何開始的

官渡大戰是在曹操討伐了袁紹之後,郭嘉建議曹操北上取代袁紹擴大自己的地盤,但是又建議曹操先去滅了呂布,曹操早白門樓抓住呂布之後,就進宮面見漢獻帝,啟奏討伐袁紹。這才拉開了官渡大戰的帷幕,在實力面前,曹操是不及袁紹的,袁紹地廣民強,兵多將廣,謀士如雲。但是曹操是一代梟雄,他認準了就肯定能吃定袁紹,有郭嘉和荀彧這樣的謀士,有曹仁和張遼這樣的猛將。在加上袁紹集團內部並不穩定的因素,曹操認為此役必能獲勝。

田豐到底都給袁紹說了什麼?

田豐這個人,荀彧對他的評價是:田豐是個忠臣,但是田豐太過剛直,很容易犯上冒犯袁紹。田豐給袁紹的建議是,曹操在攻打呂布的時候,許都是空虛的,袁紹沒有進攻。等現在曹操打敗了呂布,曹操的實力更加強大了,現在去攻打曹操不是最合適的時候,等著有合適的時候再進攻曹操。田豐的話,在當時來講是很正確的。因為當時劉備在場,劉備的意思是勸袁紹攻打曹操,袁紹也同意攻打曹操。田豐一直進諫,但是卻惹怒了袁紹,袁紹大怒本來想要殺了田豐,又因劉備求情,所以先把田豐打入大牢。

在官渡之戰中,確實有一個人給袁紹提出建議

袁紹起兵七十萬,在官渡這個地方和曹操對壘。袁紹自認為自己兵力強盛,藐視曹操,打算速戰速決,一戰定雌雄。就敦促大軍快速前進。這個時候,有個人站出來了。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是沮授,沮授當時對袁紹的建議是:我們的軍隊雖然人多但是勇猛程度不如曹操的軍隊,曹軍雖然裝備精良但是糧草沒有我們的多,我們有糧食,最好的方式慢慢的防守,等不了多少天曹操的軍隊沒有糧食,就會不戰自敗。現在急著和曹操決戰,正是中了曹操的圈套。沮授的意見雖然田豐的不太一樣,但是他們兩個的建議都是正確的。袁紹一聽,這沮授不就是田豐第二嗎?他脾氣一上來,便命人將沮授拖出去斬首,幸虧有眾將士請命保沮授,才同意暫時把沮授和田豐關在一起。這兩個袁紹身邊真正的忠臣都被關入大牢,袁紹不失敗才怪了。

田豐知道袁紹如果勝了自己還能活命,如若戰敗必定一死

官渡之戰的結果相信大家都到,沮授雖身帶鐐銬但冒死進言袁紹,淳于瓊嗜酒如命,烏巢定會失守。接著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反而懷疑許攸,致使許攸出走投曹操。結果真是淳于瓊因為喝酒誤事,致使烏巢軍糧悉數被廢,袁紹軍心大散以至於兵敗如山倒。氣急敗壞的袁紹回鄴都以後,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殺了田豐。看來田豐是太瞭解袁紹了,似乎他早都已經看到了戰爭的結局。

如果袁紹聽從田豐、沮授其中一個人之言,也不至於到如此悲慘的結局,就哪怕就是聽從許攸的建議,趁曹操斷糧之時發起攻擊也不至於如此慘敗的局面。然而歷史是沒有那麼多的如果,袁紹終究為的決定付出了代價,淹沒在歷史的浪潮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