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工作是永遠不會被機器替代的?

雲兒呀飄飄


溟溟之中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控著萬物包括人類。人類是萬物之靈不是萬物之神。中生代恐龍是地球資源的佔有者,但是恐龍滅絕了,只留下了化石。恐龍的興盛與滅絕是純生物性滅絕,因為它的智商沒有發展到創造工具來代替自己的覓食來滿足生理需求就被上帝剝奪了生存權。那麼人類呢?人類已經可以製造出上天入地的各種工具來延伸認知、獲取自然資源的能力。人類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動手、動腦能力是強化了還是弱化了?我認為它在向逐漸弱化方向發展。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問題的解決能力、知識獲得、不是靠學習來的而是靠“百度”來的,就連計算這種最能啟迪智慧的大腦本能也交給了電腦。未來,人類中的精英制造的各種工具完全可以替代人去做各種具體工作,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職業其存在壽命都會很短暫,這是好亊還是壞亊呢?我的結論是悲觀的。


李和平868


理髮師不會被取代 每一個顧客的審美不同 喜好不同 職業不同 要求也不同 以下圖片可以參考 這樣的難度一般髮型師都做不到 所有美髮行業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阿遠老師


按現在的科技發展,我估計三十年後,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中得有一半是機器人,真人和機器人分不出來那是真人,談上半天,還不知對方是機器人,他(它)們都有各自的任務,忙碌在各行各業之間。到那時每個部門和每個家庭,都有機器人外出辦事。


55669476581莫名其妙


以後不知道,誰知道以後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我知道最近幾十年很難被取代的工作。最難被淘汰的幾種職業

1、廚藝好的廚師,每個人口味不一樣,廚師技術也不一樣,而且會創造美食,各種花樣。

2、記者,因為要交流。還要到處採訪。

3、乾的好的保姆很難被取代,好的保姆乾的家務種類多,照顧好人需要很多經驗。

4、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會思考創造,這個目前科技很難達到。

5、好的醫生,牙醫、理療師根據病情看病,目前很難被取代

6、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師,設計到藝術和工程複雜,學著難,被取代也難。

7、公關人員,設計的人性,需要不同情況不同判斷。

8、管理者很難被取代,因為每個人不一樣,管理也不一樣。

9、好的營銷人員,和好教師。為什麼都去好學校,應為老師教的好,為什麼教的好,應為老師不僅懂人,還有會培養。


分享點亮生活


說出來請不要噴:抬死者上山土葬這份工作現在的機器人永遠做不到!


納米193287263


結婚 生娃


用戶6406552823680


危險職業和繁重的體力勞動被機器人取代,皆大歡喜。

但是機器人氾濫成災,普通工作都被取代了,這是斷了普通人的生存之路。科學家,公務員永遠不會被機器取代。


春秋風雲錄


不用機器人替代的有很多如,眼科醫生,老中醫,教師,科學家,律師,理髮師,以及人與人的情感等。


無用20


《機器人總動員》,大家都看過吧。這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被“機器”服務的人類社會。這些機器擁有一定的智能,能根據職能設定,近乎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這其中,有負責清潔的機器,有負責安保的機器,有負責輔助人類行進的機器,有提供進餐服務的機器······

可以說,幾乎所有服務類的工作,都被“機器”承包了。

機器替代人類工作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一次性購置後,不需要重複支付薪水給機器,不需要提供五險一金,它們不需要休假、很少犯錯(如果遇到機器故障,也不能算是機器的錯),更重要的是,它們沒有情緒化,不會因為結婚、生病、生小孩而影響工作。

簡直就是完美員工啊!

但是,人們也沒必要過度擔心,畢竟,機器能替代的人類工作還是有限的,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第一類:重複性工作。比如,搬磚、掃地、洗碗等底層服務類工作,無需等到未來,現在,已經有洗碗機、掃地機器人、建築機器人在為人們提供服務了。

第二類:技術含量低、標準化的工作。比如簡單文本的翻譯工作,駕駛工作,銷售工作。

第三類:高危工作。比如需要在危險區域進行的工作,像是高空作業、極地作業、深海作業等,比如危險係數比較高的工作,像是安檢、排爆、反恐等工作。

所以,如果你本來的工作,就是出賣時間、力氣、身體,那麼對不起,在不久的未來,你的工作一定會被機器替代。

但是,有四類工作,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第一類:手藝類工作

一個是流水線上機器製造出來的玻璃杯,一個是日本鄉下手工製造出來的玻璃杯,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前者是商品,後者是藝術品。

一個機械手給你理髮,和一個風趣幽默的理髮師給你理髮,感受的差別是什麼?面對前者,你紋絲不動,面對後者,你談笑風生。

“手工耿”是大家都熟悉的網紅,他的哪一件手工製品不能用機器生產?但為什麼他還有存在的價值?

因為,網友們不是在欣賞他生產的工具,而是在欣賞他的腦洞。

手藝人的工作不會被機器替代,因為手藝人擁有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技術背後的情懷和創意。

第二類:情感輸出類工作

機器可以很精準,人類可以很溫暖。

有許多工作,需要進行持續的情感輸出,這類工作也不會被取代。

人們去見心理諮詢師,不是去要診斷,而是去要傾聽和陪伴;

人們喜歡戀愛專家,不是要找到另一半,而是要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個善解人意的健身教練,一個總是尬聊的咖啡師,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緒安撫者。

第三類:藝術創意類

機器手也能彈鋼琴,但談不出朗朗的放蕩不羈、激情澎湃,因為機器理解不了什麼叫“放蕩不羈”、“激情澎湃”;

機器也能作畫,但畫不出疏離的情感和壓抑的渴望,因為工程師無法向它解釋

“疏離的情感”和“壓抑的渴望”;

一根普通的香蕉粘在一面白牆上,就能賣出了12萬美元的高價,這種行為藝術,機器怎麼能懂?(必須承認,很多人也不懂。)

藝術類的工作,機器永遠也取代不了,除非,機器能讀懂人心。

第四類:互聯網平臺催生的新職業

還有一類,是你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新職業,這些新職業主要依託互聯網平臺產生,未必會長久存在,但這些工作的意義就在於,能時不時地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

比如,最近,支付寶官方公佈了在支付寶平臺上誕生的新職業。種類之多,令人目眩。

有小程序開發者、單車獵人、垃圾分類師、AI標註師、歌單導師、收錢碼系統軟件開發師、數字微客、大數據路線規劃師、垃圾智能識別工程師、測評師、二次元遊戲客服、小提琴在線陪練、毒雞湯文案師……

如果你還在擔心被機器替代工作,不如開始擔心,你是否能為這個世界提供更稀缺的價值,比如技術、經驗、創意、溫度······


職場求生記


不會被機器取代的職業 太多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24adcbdbd3049ee933b817d418d2c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