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01

偶爾參加聚會,時常能聽到有些女孩聚在一起聊結婚生子的話題,言語中都透露出對婚姻的鄙視與不自信,揚言只戀愛,不結婚。等老了就約上自己的小姐妹住養老院。

每天打打牌,聊聊天,相互照應,多好。

但實際上那些如今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他們的想法是怎樣呢?

我家隔壁是一對年過五十的夫妻,家中還有一位80歲的老母親。為了這位老母親的贍養問題,這對夫妻經常吵架。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這位老母親膝下有五位女兒,我鄰居這對夫妻是大女兒。起初說好5個女兒輪流照顧老人,每家照顧一年,但是時間一長,誰也不願意照顧老母親。都願意每個月出生活費。我鄰居家在5個女兒當中,家境相對來說較差一些,所以就接手了照顧老母親的任務。

五年過去了,鄰居的年齡也都五十多了,身體抵抗力較弱,前段時間,檢查出腿有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自己也沒辦法再養老人了。但是其他幾個女兒也都不願意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

最終商議要把老母親送到養老院。

但是自己的老母親卻不願意,稱:“只有沒有子女的才會去養老院。自己有五個女兒,還被送去養老院,這不是讓人笑話嘛。”

老人的五個女兒為了這件事,一直在爭吵,關係越鬧越僵。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家裡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伴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我們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想要保障物質生活,有時候就沒有太多時間去照顧老人。這時候,將老人送進養老院,似乎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我不是反對這種行為,但是我想知道的是,老人們,到底願不願意去養老院。

在我國,事實上有很多老人從內心來講,都不願意年老了去養老院。

因為對於老人來說,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家人常在身邊,哪怕是說不上幾句話 。可現在,對老人們來說,這些都已經是奢望了。

02

我曾經到養老院做過志願者,親眼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對中年夫妻,一邊大步流星地朝前走。一邊不耐煩地大聲嚷嚷:“別跟著了,別跟著了,”

護理員聽到聲音,過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這位男士很生氣,說自己的爸爸給自己打電話,說有重要的事情。自己以為爸爸病了,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連忙趕過來。到了養老院,發現自己的爸爸在養老院好好的。把自己叫過來就是想跟自己說說話,這不是沒事找事嗎?自己的工作很忙,還要給自己添亂。

這時他的妻子也連聲說:“在養老院有老人一起聊天,還好吃好喝的伺候,不明白老人為什麼還不滿足。”

護理員還要跟他們解釋些什麼,他們已經沒有時間聽了,迅速上了停在養老院門口的寶馬車,著急的關了車門,留下老人在門口眼巴巴地望著,絕塵而去。

很多子女以為把父母送進了養老院,就已經盡了自己的義務和孝心。甚至一年都不願意去養老院看一眼父母。

住進養老院,往往就意味著從此脫離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我看過這樣一個調查:

在家養老的老人中有87.29%沒有明顯的抑鬱症狀;而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中度以上抑鬱症狀人數高達75%。

在我國,養老院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如果是高檔的養老院,付出了高昂的住院費的老人也只是在物質上好一些。

遠離了家人的老人,心靈孤苦,連說話的人都沒有。他們大多數的表情都是呆滯而又渙散的。

而那些中低檔的養老院,在物質,生活環境方面要差很多。

一間小房間,像病床一樣排序著六到七個單人床。牆上有一小處櫃子,供老人們放衣服。一個房間有兩個倒班的護理員值班,面對眾多行動不便的老人,護理員怎麼會有好的心情和好脾氣呢?

被送進低檔養老院的老人們,很容易出現被毆打虐待的現象。

這類事件在網上一搜索,比比皆是。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在廣州惠州,一位女士為了讓96歲高齡的媽媽得到照顧,將老人送去養老院。沒想到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卻遭到了很殘忍的虐待,老人身上有多處淤傷和血跡。查看監控,發現老人被養老院的護工扯發拖行。

這事件並不是個例。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在安徽靈璧縣尹集鎮尹西敬老院內,有多名老人被虐待,其中有一位盲人老人被敬老院院長用鞋底打臉。

我還看過5,6個護工群毆老人,老人害怕發抖,最後蹲在牆角哭的視頻。

中國的養老院普遍存在著毆打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老人在養老院裡實際上是被管制的對象,而根本不是被服務,被照顧的對象。

我們本以為是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得到更好的照顧,但事實上很多老人在養老院不但沒能得到好的照顧,反而是讓老人受到了更多的傷害。

我並不是不贊成送老人去養老院,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苦衷。有的子女確實是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老人。想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也是希望在自己沒時間照顧老人時,能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但是我個人認為,最起碼,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

所謂的孝順,並不是我們自以為孝順的方式。

真正的孝順是尊重老人的意願,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03

在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

每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

若父母現在60歲,活到了80歲;

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只有1540個小時,只有64天……

64天,就是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

人生很長,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但能陪父母的時間真的不多。

季羨林老先生曾經回憶自己八年沒有回家看望老母親,接到老母親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趕回去,卻只見到一副冰冷的棺材。

“不結婚,以後老了約上姐妹去養老院,”當你老了,就知道事實了

鄰居的老太說,母親臨終前有兩句遺言。

第一句: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

第二句:這幾年我日夜想著你,這種痛苦,是你無法想象的。

季羨林聽完,趴在母親的棺材上痛哭不止。

我們總以為時間很長,以後有的是機會陪伴父母。

我們的工作很忙,背井離鄉、異地漂泊,似乎成了一種常態。我們總以為等到自己賺足夠了錢,會更好的孝敬父母。

我們總以為日後來日方長……

我們有一輩子的血緣親情,可細細數來,也不過短短几十年。

所以,千萬不要讓父母為了你忙碌了大半輩子,卻讓在孤獨裡度過。

老有所終,幼有所養,這便是最理想的狀態了吧。

願每個父母都可以身體健康,都可以得到他們應有的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