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噁心的“控制狂”如何識別?女孩們,學會遠離精神暴力

新聞背景:日前,一篇新聞報道《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的刷屏式傳播,引發公眾極大關注。據媒體報道,一名高校女生疑遭男友“精神控制”自殺。男方被指因介意女友不是處女,而對女友言語上進行了打壓,要求其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做絕育手術等。女生自殺入院後被醫生宣佈了“腦死亡”。儘管媒體披露的信息難以展現事件全貌,但兩人的聊天記錄中透露出的部分驚人內容,以及一個年輕生命的消逝,也讓很多人意識到了親密關係中“精神暴力”的存在。

與肢體上的暴力行為不同,精神暴力相對隱秘,難以被發現,但其“破壞力”絲毫不亞於其他暴力形式。在夫妻、戀人、親子等親密關係中,“精神暴力”其實並非罕見,只是有時連當事人自己都沒意識到暴力的發生,就已經留下了“心理陰影”。我們該如何及時識別並遠離精神暴力?看看心理專家的說法。

令人噁心的“控制狂”如何識別?女孩們,學會遠離精神暴力

案例:他的“軟暴力”把家變成了“牢籠”

小萍研究生畢業後在瀋陽一家企業上班,是令人羨慕的白領,有著大好前途。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小萍認識了在國企上班的工程師小陳,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不久後就步入了婚姻殿堂。一開始,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可漸漸地,小陳心胸狹窄的性格逐漸暴露了出來,以“愛”的名義對小萍提出各種要求:不允許晚上回家晚於9點,就算有朋友聚會或者單位活動也不行。小萍有聚會吃飯必須帶上小陳,如果實在是工作聚會無法帶家屬,小陳就會惱怒、生氣,找各種瑣碎的理由跟小萍爭吵,認為小萍是故意不願帶他。有時小陳還會突然出現在小萍的單位“突擊檢查”,如果剛好看到小萍在跟男同事講話,晚上回家必會跟小萍大吵一架,指責小萍“水性楊花”、“勾引男人”。

在外人看來,小萍和小陳是一對非常般配的伴侶,男帥女美,雙方事業、家庭都很匹配。性格溫柔的小萍,回想起剛戀愛時小陳的表現,那時候她還以為自己一跟男性朋友說話小陳就生氣的行為只是普通的“吃醋”。而如今,小陳的“疑神疑鬼”已經讓小萍面臨精神崩潰,她多次在爭吵中提出離婚,可小陳說“如果你敢離婚,我就死在你家門口,讓你全家不得安寧!”儘管小陳從來沒動手打過小萍,但持續的“軟暴力”也讓小萍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生怕自己做錯一點小事就引來小陳的破口大罵。她不敢再找朋友聚會,下班不敢去任何地方,每天如同被“囚禁”在單位和家的兩點一線之間,睡不好、吃不好,漸漸沒了朋友,連跟親屬都很少聯繫了。

令人噁心的“控制狂”如何識別?女孩們,學會遠離精神暴力

提醒:親密關係中警惕“操控型人格”

“其實在臨床的諮詢中,類似的親密關係中發生‘精神暴力’的事件是比較常見的。”資深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許哲介紹,“精神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精神施加暴力,而使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的行為,它具有反覆性和隱蔽性,不但在戀愛關係中存在,在親子關係中也比較常見。很多受害者沒能及時識別,或識別後難以遠離,最終造成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

那麼,究竟該如何及時識別出親密關係中的“精神暴力”呢?許哲表示,在親密交往時,人們可以觀察一下對方是否屬於操控型人格。“操控型人格的人,往往對周圍的人缺少邊界感,喜歡用自己的處事方式去要求別人、用自己的標準在評價他人。同時,傾向於用威脅、貶低等方式讓對方聽從於自己。”許哲說,操控型人格的人往往會誇大對方的錯誤,推卸自己的責任,站在道德高點指責對方,用自己擅長的領域與對方不擅長的部分進行比較等等。他們在維護自身完美形象的同時貶低對方,給對方造成自己有錯、自己不成熟、自己不夠好的心理暗示,從而一步步控制他人的內心。

此外,在深度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交往者的情緒反應。“如果一個人遇到一點小錯、小委屈,卻發生很強烈的情緒變化,有爆發性情緒的傾向,可能是情緒控制存在問題,容易出現‘精神暴力’行為。”許哲表示。“在諮詢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有一小部分‘刻板人格’的人群也存在‘精神暴力’的傾向,但不是全部,只是其中一部分。這類人習慣制定計劃或設定預期,如果實際生活中的事情不符合他的計劃或預期,他就很難接受,靈活性很弱,這一類人中有一部分也會出現此類行為。”

令人噁心的“控制狂”如何識別?女孩們,學會遠離精神暴力

建議:逃離“精神暴力” 不妨試試這一招

在“北大自殺女生”的新聞中提及,自殺女生曾經向男方提出分手,但受到男方的言語威脅,從而沒能真正分開。如果在親密關係中,一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伴侶有精神暴力的傾向,想要逃離這種壓力又逃不開,該怎麼做呢?許哲給出一個較為實用的建議:讓對方提分手。“不主動提分手,而是向著對方不喜歡的方向多表現,讓對方感覺不是你要離開,而是他不喜歡你而主動放棄你。”這樣,其實是順應了操控型人格的心理“走向”,讓他們認為是自己在主導這段關係的結束,從而使受害者能夠不受威脅地脫離精神暴力。

曾遭受過“精神暴力”的受害者,往往都會留下“心理陰影”,即使脫離了曾經的親密關係,

也會在日後生活中持續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等問題。通過何種方法能夠起到“治癒”效果呢?

首先,要明確地告訴自己,那段關係中令人壓抑、痛苦的部分都不是自己的錯,是對方誤導產生的,自己本身並無問題。要明白,遭遇精神暴力並不是因為受害者本身懦弱,不是因為自己眼光差、選錯人,受害者要停止從自身尋找錯誤,才能建立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

其次,在新的親密關係中儘量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溝通方式。在良好、合理的互動關係中,人對以往的“心理陰影”治癒會比較快。

最後,別忘了在精神上感到痛苦時,選擇你信任的人傾訴或者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唐子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