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西蒙·波伏娃,1908~1986,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主义运动创始人之一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构造出来的。——西蒙·波伏娃

自女人可以抛头露面,就迅速成为一种可以被观看与审视的对象,展示在各种宣传画、月份牌、杂志封面、洋画片上。时代更迭变迁,画中的女性形象发生的各种变化,脸型、妆容、衣饰、姿态……将历史、社会改革与文化流变清晰记录在案。

《良友》及她所引领的摩登时代

民国时期风雨飘摇,却也具有一些特殊意义。中国尚未脱离传统,象征现代性的西方文化已经强行涌入。各色传奇人物在民国时期轮番登场。那时的摩登之都——上海,每天演绎着乱世之中、霓虹灯下的风华绝代。

1926年创刊的《良友》杂志,曾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的Harper's Bazaar”,一度达到“海内外凡有华人之地,无不以一睹《良友》为快”的巅峰盛景,是近代上海乃至整个民国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良友》的封面从创刊开始,就以年轻闺秀或著名女演员、电影明星、女体育家等肖像为主。在总共出刊的174期杂志中,有161期都是女性形象。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良友》创刊号封面是影星胡蝶。当时她年仅18岁,刚演完两部电影《战功》和《秋扇怨》,在上海滩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良友》的发展扩张正值摩登女郎(Modern Girls)风潮在中国落地生根。《良友》刊登的照片,是用民国女性的真实生活完成对摩登女郎的形象构建,甚至影响了读者对摩登女郎的认知。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阮玲玉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在拍完这期杂志封面一年之后,便自杀于上海家中,年仅25岁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骑马装束的胡蝶,一改初登封面上的羞涩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郑苹如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媛,中日混血。自上过《良友》封面后,便成为潜入中统的情报人员。郑苹如也被认为是电影《色戒》中王家芝的原型,不过与其不同的是,郑苹如刺杀特务丁默邨的失败并非因儿女情长。刺杀失败后,郑苹如被捕入狱,不久便被秘密处决,年仅22岁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良友》改变了民国时期女性的精神世界,也对近代女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杂志中,女性穿上了轻盈合身的旗袍。在杂志发行初期,旗袍长度长至脚踝,到了30年代初期,旗袍的长度允许女性露出整个小腿;到30年代中期,宽松的旗袍裁剪方式演变成展现女性身体曲线的收腰旗袍,两侧开衩也越开越高。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良友》兴起时,正值上海电影业繁荣发展,创刊了很多电影杂志和画报,但封面的风格,依旧沿袭民国摩登女郎的范儿。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民国最传奇的女星、“金嗓子”周璇一生命运坎坷,最终精神失常,38岁去世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中国妇女》的政治正确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1941~1949年期间因为抗战而停刊,1949年7月复刊。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复刊后,当时所在的背景下,《中国妇女》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妇女”形象,妇女是一个国族化的主体,它代表着所有政治上合格或者正派的妇女整体,直接参与到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国家进程中。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等等都是那个时期的典型人物。政治宣传画上沿袭这种形象,所有的女性都是身材壮实、脸色红润,所有的人都在参与机械化大生产,脸上有自信和充满希望的笑容。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1980~1989年,由于“四个现代化”和“四自运动”,国家鼓励女性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因而《中国妇女》的封面上出现了很多“知识女性”的形象。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大众电影》的美人照

电影杂志封面,是一个时代相对真实的审美取向。《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文革”之前的封面是革命电影的延伸宣传,多是女革命战士与一心向党的红色群众。当时被评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漂亮的女演员”王丹凤,在杂志封面上的形象也是朴实无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大众电影》创刊日是儿童节,因此封面选择了苏联电影《团的儿子》的剧照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王丹凤出道时在《新渔光曲》一片中饰演渔家女,被誉为“小周璇”。她一生只结了一次婚,没有绯闻和出轨,与丈夫白头到老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1979年复刊后,《大众电影》开始自主拍摄“美人照”登上封面,因为有读者提议封面人物“最最盼望为靓女,次为俊男”。20世纪80年代,《大众电影》封面封底形象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读者们通过杂志,或者衍生视觉明星月份牌,认识了众多80年代的女明星,陈冲、张瑜、刘晓庆、陈晓旭等等。刘晓庆曾在微博上表示,“(当年)登上《大众电影》封面,是每个明星仅次于‘百花奖’的殊荣。”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第三届“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得主刘晓庆。2002年,刘晓庆因为涉嫌偷税入狱422天,后被姜文帮助保释出狱。如今60多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1950年出生的斯琴高娃,在1983年之后就开始拿奖拿到手软,百花奖、香港金像奖、柏林金熊奖、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等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潘虹,饰演电影《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她在国内外获奖无数,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艺人。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得主陈冲。1981年陈冲去美国留学,发展顺利,出演了《大班》《末代皇帝》等片子,后来首次执导《天浴》,获得台湾金马奖七项大奖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张瑜,饰演电影《庐山恋》中的周筠,获得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和郭凯敏一起成为80年代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娜仁花,《大地之子》中的海云。“娜仁花”在蒙古族语里是“太阳花”、“向日葵”意思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陈晓旭,电视剧《红楼梦》里饰演林黛玉,成为荧屏最难忘的经典。她只演过四部剧,后来彻底退出演艺圈,经营一家4A广告公司。2007年2月,陈晓旭剃度出家;同年5月,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岁

消费主义下的时尚杂志

20世纪90年代,《时尚》《瑞丽》等时尚类杂志开始创刊。时至今日,所沿用的封面人物依然承继了时尚高度发达的国外时尚杂志封面模式的血统,摆拍、造型,暴露身体,有时带戏剧性,几乎人人都拥有“超级身材”,依然是男性化视角对于女性的欣赏标准与期望。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那些不打针、不削骨的封面女郎,如何引领百年芳华?

在消费文化中,杂志的销量和广告是其生存下去的根本。通过封面来吸引读者眼球是杂志销售的第一个环节,具有视觉诱惑力的女明星是很好的卖点。杂志塑造出的封面女郎影响了女性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甚至三观,带动各种衣饰及美容产品、瘦身产品的销售,从而产生了大规模的消费行为。某种程度上,封面女郎经过杂志的塑造和推广,获得受众广泛认同之后,就开始沦为商家创造商业价值的工具。

“封面女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渴望,有时难免形成一种刻板印象。那些被“构建”的女性形象是一种期望与宣传,而非普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女人本身。——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还是得你自己说了算。

搜集整理 | Lynn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