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脖肉到底能不能吃?

凌耶百事通


關注大家的每日餐食生活,絕大多數人都是“每日不可無肉”,肉類食品在我們的飲食架構中佔有著比較重要的位置,既提供了美味,又可以補充足量且優質的多種營養物質。正因為肉類食品很重要,所以關於它的“飲食安全”更需要我們去關注,吃肉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安全+健康吃肉才能讓您真正的開心起來。聊到“吃肉”,坊間言論中總是在研究“哪些肉不能(要)吃,否則會威脅到身體健康”,比如您常聽說的雞屁股、豬脖子等動物肉食,事實究竟如何?安全吃肉,今天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豬脖子肉”不能吃?有淋巴結會導致人體中毒?

江湖傳言:豬的脖子上含有淋巴結,而淋巴結是有毒的,不可以食用。

提到豬脖子肉,其實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說到的“槽頭肉”。對於豬脖肉來說,由於該部位含有淋巴結和甲狀腺,所以安全性被很多人所關注。

的確,豬的脖子上是淋巴結相對集中的位置;淋巴結在身體當中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說它是一個“過濾裝置”並不為過,它可以將淋巴帶來的病原微生物全部扣留下來,拒絕它們進入到血液循環中。

對於豬脖子因為淋巴結不能吃的話題,需要客觀看待;如果豬脖肉中存在了一些已經發生病變的淋巴結,而且這些物質還沒有被修割乾淨,那的確存在一些安全(健康)威脅。

當然,豬脖子上還存在甲狀腺,這個部位可以合成甲狀腺激素,從而去調控機體的免疫能力,甲狀腺素非常穩定,一般需要加熱到600攝氏度以上它才會被破壞,假設人體攝入了過量的甲狀腺素,也容易增加中毒的風險。

但請您注意,這個問題也並沒有大家想得那樣可怕。在正規的生豬屠宰中,按照規定要求是必須要修割掉豬身上所有有礙衛生的組織部位的,在這其中就包括了豬脖子上的“病變淋巴結”和“甲狀腺”。

所以,請您注意,並不是說所有的豬脖子都不可以吃,只要是經過了規範屠宰且檢疫合格的豬脖子肉,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對於“豬肉”而言,哪些部位不建議吃?

首先,豬肥肉是一直以來不建議大家吃的食物,其中含有絕大部分的飽和脂肪酸物質,使用後之後容易增加“壞膽固醇”的攝入量,從而就會增加肥胖、高血脂等問題的發生風險。

其次,豬油是不建議大家食用的油脂,其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高,其他營養物質的含量幾乎為0,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對於豬肉而言,動物內臟、血液可以少吃;類似像豬尾巴這種沒有太多營養的食物請避免食用。

豬脖子,區別情況適當看待,有些情況可以食用,有些情況存在威脅;安全食用豬肉,請您各位適可而止。


王思露營養師


豬脖肉,其本身是能吃的,小的時候,物質條件不是很豐富,那時,很多人家中都會養豬,而且每到過年,都會殺了豬吃肉。聽屠宰的師傅們說: 因為殺豬都是從脖子下手,所以脖子的肉都稱之為“血脖肉”。從外邊來看,肉看起來都會血淋淋,即便是洗乾淨了,還是會留有印痕跡。



殺豬的老師傅們知道會把豬血脖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丟掉一些不能吃得東西。

其實,“豬血脖”肉不能吃或是不被人看好,給人留下不好印象還是因為:

首先,有很多不法商家把一些豬血脖和一些肚皮肉混到一起,皮皮踹踹,不光口感差了,而且也沒有將淋巴和甲狀腺組織去除,以引起食品安全問題。

其次,豬血脖,畢竟有血跡,讓人產生了不好的影疑心。

久而久之,人們就認為豬血脖不能吃,其實,只要處理乾淨了,豬血脖還是能吃的,以前好多,包子店為了降低成本,都會用豬血脖來剁餡,加菜或蔥姜來包包子。因為豬血脖的價格要比豬其他部位的肉便宜很多。



總之,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也不在計較價格多少,而且豬肉還是所有畜肉中最便宜的,去市場上購買,也不知如何處理,那就直接要其他部位的肉就好了。

如果您真的好這一口,就喜歡吃那兒的肉,那就最好取掉淋巴和甲狀腺組織。這樣會安全很多。


李愛琴營養師


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幾十年前餐桌上“雞鴨魚肉”這些稀罕物,變得現在頓頓都可以有。而我們中國人的廚藝實在是太精湛了,以至於那些老外都直接扔掉的動物器官,在我們的餐桌上變成了一道道的美食。

不過今天爆炸營養課堂要給大家講的是:對於我們經常吃的雞、鴨、魚、蝦、豬肉,必須要知道其中一些部位含有大量毒素,是不可以食用的。

雞身上不能吃的部位:雞屁股

有人說雞屁股是排洩的地方太髒了,但是也有不少人把雞屁股串起來烤著吃,那麼到底雞屁股能不能吃呢?

這裡明確告訴大家:雞屁股上有兩個腺體是肯定不能吃的,一個是尾脂腺,一個是腔上囊。專業的商業化屠宰中,它們會被摘除,這種雞屁股是可以食用的,但是自己在家殺雞的話,往往處理不好,建議大家還是把雞屁股部分扔掉比較好。

魚身上不能吃的部位:魚膽

媒體曾報道過,家住貴州的段先生誤信“吞魚膽能消暑”的傳言,為了清熱解毒竟生吞魚膽,不久就出現上吐下瀉、全身浮腫昏迷,送到醫院後出現多臟器衰竭,實在是讓人心痛。

其實,魚膽不僅不能明目,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不能吃的。大多數魚膽都是有毒的,比如膽毒魚類,吃了這類魚的膽,很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常見的草魚、鯉魚、鯽魚、鰱魚及花鰱,都是這種魚類。

豬身上不能吃的部位:血脖肉

我們常說豬身上都是寶,但是豬頸上的血脖肉,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是不建議大家吃的。血脖肉裡含有大量淋巴和腺體,吃多了對人體傷害很大。

這種腺體裡還含有很多甲狀腺激素,而這種激素在100攝氏度的高溫都無法破壞。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違法的商販從違規渠道購買大量血脖肉回來,然後攪碎成肉餡混到包子餡裡再賣給消費者。對於這種肉,我們一定要睜大雙眼。

蝦身上不能吃的部位:蝦頭

有少數人特別喜歡吃蝦頭,因為覺得它營養豐富,是蝦中的精華所在。殊不知,蝦頭中往往很容易藏有重金屬和寄生蟲。

蝦頭當中有個結構叫圍心竇,其中包括了胃、心臟、肝臟、排洩器官等部位,所以不難判斷出,蝦頭是毒素、細菌和寄生蟲的聚集地,建議各位在吃蝦的時候,最好還是扔掉蝦頭吧。


爆炸營養課堂



豬脖子肉當然能吃啦,而且味道並不差呢。

沈從文先生《邊城》一書中,翠翠的爺爺,這麼給肉販說:“我要夾項肉,我要濃的糯的,我是個划船人,我要拿去燉胡蘿蔔喝酒的!”

瞧,這夾項肉,就是豬脖子肉,並不是那麼不堪,還是有識貨人,就好這一口。

豬身上最寶貴的松板肉,就在豬脖子上,是一頭豬身上最驚豔的一塊肉,所謂黃金六兩,油花均勻,雪花片片,肥而不膩,爽滑鮮嫩,入口即化。這麼稀罕的一個所在,據說殺豬的、賣豬的,大多近脖子樓臺先得肉了。



豬脖肉適合做肉餡或臊子,做粉蒸肉最是相宜,脆嫩不膩,“裹炸豬頸肉”很受歡迎。

但為什麼會有豬脖肉不能吃的說法四處流傳呢?比如控訴賣包子的壞了良心,就說居然用血脖肉做餡。


要承認,豬脖肉的名聲確實不算好,一說脖子,人們就想到豬被抹脖子,血淋淋的血脖肉。確實,因為是刀口肉,在豬前腿與豬下巴間的那一塊豬脖肉,可能會有鮮血殘留,儘管豬本是人間一道菜,被宰殺是豬命所歸,還是有的人感覺不那麼舒服,似乎吃別的部位的肉,就是三淨肉了。

要清楚地認識到,豬脖子肉不能吃的說法不算錯,未經處理前確實不能吃。換言之,豬脖肉能吃,豬脖肉上的淋巴結和甲狀腺不能吃。

因為豬脖肉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結、甲狀腺等組織,淋巴結負責過濾、殺滅、吞噬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同時積存了很多的病菌和病毒,而且短時間加熱也不易將其殺滅,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豬甲狀腺中有甲狀腺激素,穩定耐熱,要加熱到600℃以上才會被破壞。人過量食用後,過量的甲狀腺激素會擾亂人體內分泌活動,干擾體內物質代謝。

可見,直接一股腦兒地食用,必定是不妥當的,壞良心的商販,把腺體和肉刴一起,加上蔥姜鹽,我們的舌頭並分辨不出來,就有了食品安全風險。

但是,血脖肉摘除腺體是畜牧檢疫的一道主要工序,在鮮肉出廠前必須完成,只要是正規渠道買的豬脖肉,不用擔心豬脖肉能不能吃的問題,放心吃。

鄉下自己殺豬的熱鮮肉,負責的屠夫都懂得把豬脖上的淋巴結和甲狀腺去掉,這樣的豬脖子肉一樣放心吃。

會做八大碗的廚師,還有家庭主婦們,烹飪前還會仔細檢查,手工去除不可食用的淋巴結和甲狀腺,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不好吃,影響口感。
實在擔心肉餡混有未處理的豬脖肉,就不買現成的肉餡,先稱肉再自己看著剁餡吧。


朱毅


豬頸肉。也稱槽頭肉、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汙血,肉色發紅,肉質綿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位於豬頸兩邊,因其稀少而珍貴,所以有"黃金六兩"之稱,此部位肉脂如雪花般均勻分佈 肉質鮮嫩,入喉爽口滑順,口勁適中。


MOSS


豬頸肉是可以吃的,在屠宰行業裡又叫腮肉,經常生產的有帶皮腮肉和去皮腮肉,也叫血脖肉,因為價格比較便宜,很多做包子或餃子的買去做肉餡。但是頸脖肉裡含有淋巴較多,淋巴是聚集毒素的組織,對人體有害,所以頸脖肉在做菜之前必須把淋巴修割乾淨。吃到肚子裡的東西一定馬虎不得,這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吃的不對,輕則沒有營養或身體不舒服,重則食物中毒或生大病,甚至危及生命,還可能會影響家人的身體健康,平時我們要多注意。我經常分享一些關於生活小知識的文章,讓更多的人瞭解怎樣吃的健康,吃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