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农历十二月十八(2020年1月12日),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诞辰日。


他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三宝歌》的作词者,

金刚怒目,慈悲为怀。

积极抗日,爱国爱教的僧伽楷模。

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诸国弘法。

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


作为佛门子弟,他主张积极入世,以大悲心救苍生于水火,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谛!对佛教改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


他,就是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逝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


太虚大师,出现于世,颇像太空的慧星。出现之时,光芒万丈。消失之后,竟又寂寂寞寞了。所不同的,太虚大师为我们留下了一部达七百万言的全书,这是他的法身舍利,可以供作后人的研究参考。


《 三 宝 歌 》作 词

著名的《三宝歌》是太虚法师作词、弘一法师作曲的经典之作,其中一句歌词是——“众缘性空唯识现”,太虚大师仅仅用这七个字,就道尽了佛法的一切!


《三宝歌》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创作于1930年

中国第一首现代梵呗

现为中国佛教之教歌

太虚大师作词

弘一大师作曲


人 生 佛 教:舍 己 利 人、饶 益 有 情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常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果成了。


太虚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


心 脏 久 焚 不 化 ,得 舍 利 300 余 颗

1947年3月12日,玉佛寺方丈震华法师圆寂,年仅40岁。当天,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为退居的震华法师举行封龛仪礼,书“封龛法语”,拈偈曰:


诸法刹那生,

诸法刹那灭,

刹那生灭中,

无生亦无灭。


5天后,3月17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直指轩圆寂,4月8日在海潮寺举行大师荼毗典礼。


10日晨,在杭州海潮寺,法尊等弟子在大师火化后拾取灵骨,得舍利子300余颗,紫色、白色、水晶色均有,法师的心脏久焚不化,成为一个呈黑褐色的巨大坚固体,且上面缀满了舍利,足证大师愿力之宏,传为神迹。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舍利塔铭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通内外学,深佛法。于佛法中有八大贡献:一者判摄一切佛法。二者创办武昌佛学院。三者发行《海潮音》月刊。四者整理僧伽制度。五者提倡人生佛教。六者弘法欧美各国。七者沟通汉藏文化。八者翊赞抗战建国大业。御世抚物,道所兼赅,亦云伟矣。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太 虚 大 师 的 三 次 定 境


舍卫国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地方,1940年2月,太虚大师在这里对佛教访问团团员宣讲时,把自己的定心境界,向“自家人”真真切切地述说。感谢“自家人”记录整理了这篇弥足珍贵的资料。我等漂泊在外的“自家人”,尚在回家的“心路”上,诸多迷雾险阻,常使我们迷惘,不知此生还能否“回家”。大师的心路历程,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坚定回家的信心,是大有助益的。


——选自《太虚大师全书》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


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


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等。


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大师集》《紫柏大师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的看到尾”。


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地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经》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 ,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


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非常的敏锐锋利。


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一般的禅病,但自我心中实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


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暂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冰室》等书要我看。


“整兴佛教僧会,瑜伽菩萨戒本”,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的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尤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以后,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像心念完全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心。


最初,只觉到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


自此,我对于《起信》《楞严》的意义,像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


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的深造成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了,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


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自己的定心境界,从不对人讲过,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