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科幻之旅

作者/陳豔

|| 詹姆斯·卡梅隆,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之一,是一個被影迷稱之為“卡神”的男人。

最近一部卡梅隆導演親自採訪、執導的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在影迷圈內火到不行,豆瓣評分高達9.4。

這是卡梅隆的第四部紀錄片,上一部紀錄片還是2005年,他和團隊駕駛高壓潛水裝置,進入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潛記錄,他在片中為影迷展示了深淵之下的海洋世界。

卡梅隆導演的作品就是有這樣的魅力,他每一次創作都非常令人著迷,《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也不例外。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化身採訪者,和好萊塢著名的科幻電影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雷德利·斯科特,演員佐伊·索爾達納、基努·裡維斯、威爾·史密斯,以及科幻電影編劇、配樂師、電影評論人等等關注科幻電影的人暢聊,深談科幻電影創作的各自經歷,深度剖析了科幻創作者頭腦中的瑰麗幻想。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是提問者,但眾所周知,他同樣也是一位科幻片大師級導演。《阿凡達》《終結者》……提起他,這些必然是聯想詞彙。

卡梅隆的大多作品,往往一上映就引起巨大的轟動,多部電影都是影史上難得的經典。迄今為止,他還保持著單個作品(《泰坦尼克號》)獲奧斯卡獲最多的記錄,而他創作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映迄今,依舊是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創造者(《泰坦尼克號》位居第二)。

他和科幻電影一直有解不開的淵源。

初級:未來科技的幻想

卡梅隆和科幻題材真正的開始,正是《終結者》系列的第一部,這也是開啟了卡梅隆對未來科技幻想的開始。

《終結者》系列的創作,是卡梅隆對未來科技的初級幻想。

整個《終結者》系列的故事時間跨度是45年,1984-2029這短短的45年,在他的設計中,人類社會已經處於機械科技和網絡科技最發達的階段。《終結者》的世界中,人類社會發展到高級又絕望的地步:機器人將要完全佔有和操控這個世界,人類即將滅絕。

卡梅隆也透露了自己對社會發展的擔憂——技術的進化是否會成為是人類滅絕的原因。

電影中,在天網控制的機械生命誕生——這是卡梅隆對計算機技術的高端進化的幻想。半機械人終結者T800就是他對未來生命形式的設計。

電影拍攝的當時,計算機龐大而笨重,根本沒有現在的ipad、iwatch等等小巧的設計,而且網絡科技還處於萌芽時期的新聞組階段,但當時的卡梅隆已經腦洞大開的完成了,他對未來互聯網科技進化版的構造設計。

至今這個電影系列已經完成了5部電影的產出,前後更換了4位導演,9位編劇參與故事開發,11位製片人參與項目的創作,依然吸引著無數的影迷為其著迷。

進階:對生命形式的探索

卡梅隆的科幻電影中,角色依然非常豐富,可以涵蓋機械人、外星生物、非生物、異形(非人形生物)等等,應有盡有。他的電影角色總免不了對生命的形式和意義的探索。

《終結者》裡卡梅隆完成了未來機械科技的初級探索。兩年後,他加入了《異形2》的創作,卡梅隆的創作受到了《異形2》的不小影響,非人形生物的開始進入他的創作視野,這為隨後完成《深淵》中創作打下了基礎。

在《深淵》這一影片中,外星生命開始進入他的創作。從半機械人、機械人到非人形外星生物,卡梅隆的對生命形式的探索也更進一步。

由於《深淵》的主角並非是外星生物,所以對外星生物的描述在電影中並不多。電影只用了十幾分鍾,來描述外星生物的船和生物形體。電影中的外星生物是蝴蝶、水母和傳統三角頭大眼睛形象的綜合體,他們瞭解人類語言,但是還沒有自己的語言。

而《深淵》創作的當下,正直美蘇爭霸的末期,政治因素也影響了卡梅隆的創作,美軍中尉、蘇聯特工、核彈頭等元素的出現,讓《深淵》在某種意義上有了政治色彩。電影情節也是整個美國社會對美蘇冷戰態度的縮影,而電影中出現的外星生命也有了社會現實的深層次映射。

不過,從這部電影裡不難看出,卡梅隆對人類外的生命種族一直抱有好感。也許這也是後來他給《阿凡達》做Na'vi族的概念設計所考慮的問題。

巔峰:創造獨立於現實的文明體系

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設計出身的導演之一,視效製作成為他極其重要的手段,而且他也利用各種嶄新的電影拍攝、製作手段,完成了科幻片製作的“工業革命”。

而卡梅隆的所有作品裡,他最完美的成果,就是電影《阿凡達》。他對科幻世界的創作力,在電影《阿凡達》中達到了高峰。

在《阿凡達》中,卡梅隆的想象世界又向未來推進116年,2145年的人類已經可以走進太空,完成星際旅途,並開始外星殖民的進程。同時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完成基因改造、客隆人培養、思維意識轉移等多種生物技術。電影中,退伍地球兵傑克·薩利正式接受了改造,前往潘多拉星球融入Na'vi族,經過一系列的危險、困難和考驗,最終成為了Na'vi族的首領。

通過當時最先進的電影製作技術,卡梅隆為影迷們展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星球——潘多拉,它已經進化出自己獨有的生命和文明體系。藍色皮膚的Na'vi族有著獨立的語言文字,有神聖信仰文化,部落圖騰等等,這些設計都標誌著,潘多拉上的Na'vi族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星際智慧種族(也獨立於現實)。

而《阿凡達》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風景,各種不同形態的、發著光的植物,聲勢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還有色彩豔麗的飛龍等動物,電影的3D效果也在當時堪稱一流。

卡梅隆在電影中暢想人類未來科技的發展,創造中外星世界潘多拉,並完成了一個文化體系的構建。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的創作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電影上映後造成了巨大的並且此片在頒獎季領走了21個獎項。

現在,8年過去了,電影界依然無人能及卡梅隆的這一創造。

結尾:

正如同卡梅隆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說的“I am the king of world”這句話一樣,他的電影都是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細數卡梅隆執導的11部電影作品,除卻3部電影紀錄片外,有7部作品是科幻題材。另外,也同時擔任監製、製片人的科幻作品還有更多。

對於科幻題材的創作,他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一片中是,這樣講述的:“宇宙符合我們的一切幻想,它是巨大的位置空間,我們可以在上面投射,我們的幻想、理念、社會學,可以藉此機會構造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我們一個把它視作一個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太空科幻電影一方面可以拍的很硬科幻,比如《2001太空漫遊》。另一方面,宇宙更像是一個完全無拘無束的喚醒。”

這也許就是《阿凡達》、《終結者》、《深淵》等等,卡梅隆幻想的科幻世界,被創造出來的原動力。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