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荷西是三毛幻想出來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其實我不想愛你


世事已多崎嶇,何必如此無趣。


三毛如果在世,親口向大家坦誠,對,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荷西這個人,那些照片都是我拼湊的,那些故事都是我想象的。然後呢?你開始捶胸頓足,覺得三觀盡毀,再也不能相信愛情,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果然都是虛假的,你把書架上三毛的書全部扔進廢紙簍,打開電視看幾部狗血家庭劇,告訴自己,這些雞零狗碎、爭吵踟躕才是真實。


你還可以怨怒三毛,因為經此一役,給你心理帶來了更大的傷害,你不在輕易相信作者。每拿起一本書,看不到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你就會極強的心裡不適,萬一又是作者虛構,欺騙世人的呢?


當然,這故事還有一個版本,那裡面的人傻一些,單純相信撒哈拉沙漠確實有那麼一群有趣的靈魂生活過,因為曾經在懵懂年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時,透過紙頁傳過來的感情是真實的,讓我們滿懷感動、心生嚮往。這些傻一點的人,看過了《平凡的世界》覺得真有孫少平、田曉霞,看過《白鹿原》覺得真有白嘉軒、鹿子霖,甚至看過金庸都能相信有一個神奇的武俠世界,仗劍天下一身豪氣。


這“傻”也不是很糟糕,畢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又不是要當一個偵探。


微微光


首先,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和婚姻我是信的。

要知道單靠幻想,就能出來這麼多不同時期的照片和故事,得多有計謀啊?

有必要嗎?


讀三毛的作品,感覺三毛是單純而執著的人。

對生活很認真,一如她自己寫的: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只不過,客觀的說,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是兩回事,兩個個概念,並且三毛的書、作品、文章,是散文、小說,並不是紀實文學,也不是新聞特稿,所以它不必一五一十的真實反映生活,它允許虛構,你可以只寫最美好的東西,而把生活中那些令人不快的瑣碎、小矛盾,悲傷的事都隱去。

也就是說,她的作品是半自傳半虛構的,不要完全把所有的文章跟她的現實生活對號入座。

就這樣。

我想堅持一生的事:讀書,寫字。——沙慄 公眾號:沙慄的讀書集

沙慄


如果單單是指三毛文學作品裡浪漫、深情又可愛的荷西並不存在,那麼我覺得可能還是愛三毛不夠多。雖然,很多人都說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才華,喜歡她的作品,但是對於她的愛情觀,很多人卻沒有勇氣去喜歡。因為,三毛這一生的愛情,很多人都無法擁有。

三毛與荷西,真正感動我的,不是他們傳奇般的戀愛史;也不是荷西離世以後,三毛的痴心;而是他們結婚以後一起度過的每一天。那些看起來平凡,但是卻又充滿著活力,夾雜著一點點浪漫的日子,像一首詩。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毛在一次招待客人的過程中的“機靈又可愛”。每次讀到這個情節,我彷彿覺得如同電影畫面一樣生動有趣:一個精緻女人,如何在貧瘠的沙漠裡活得美好又幸福。


還有三毛與荷西之間的鬥嘴,其實也蠻有意思。雖然如今看起來也僅僅只是小夫妻之間的日常生活,但就是這種平凡反而顯得彌足珍貴。因為愛情,它會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生活中,這才是最動人之處。

荷西是不是像書中描寫的那麼浪漫、深情又可愛,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有一點卻很明白:他們的愛情,既有煙火氣,又有仙氣。他們也曾像許多小情侶一樣經歷過分手,也經歷過複合;他們也曾像許多小夫妻一樣吵吵鬧鬧,甚至於還有婆媳關係橫在兩人中間……讀三毛的作品,她與荷西的日常,才是最讓你我動容的地方。因為,這些於常人而言的浪漫,被三毛寫得那麼生動有趣。可是,我們似乎忘了,這樣的生動有趣,其實自己身邊也有。只不過沒有留心,只不過活著活著就忘記了初心。

所以,懷疑荷西真的存在過,其實不過是在提醒自己:純粹的愛情固然難得,但是放在自己身上就是一個笑話。真正純粹的,只能是在虛構的故事裡,僅此而已。


俠女畫


純屬無稽之談,時至今日,已經有一個又一個熱愛三毛的讀者,不遠萬里去探訪三毛與荷西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他們親眼驗證了有關荷西的一切故事。

有人去了西班牙,見到了荷西所有的兄弟姐妹,其中有三毛最喜歡的二哥夏米葉和小妹伊絲貼;

有人去了加那利群島,去了三毛和荷西海邊的家,見了他們曾經的鄰居甘蒂夫婦。甘蒂拿出三毛送給她的東西,半開玩笑似的說:“要知道她這麼有名,當初多要一些好了。”


還有人去了西屬撒哈拉,去了小鎮阿雍,看到了沙漠裡他們白手建起的家,看到了當初的鄰居姑卡,那個三毛書中提過的十歲就結婚了的娃娃新娘,如今已經做了奶奶,她指著照片中荷西身後的“白馬”,說:“荷西的車我是坐過的。”

這些還不夠的話,還有那個最後的小島,如今三毛的部分骨灰與荷西合葬在那裡,墓碑前的玻璃龕裡,靜靜的擺著兩個人的照片。

以上這些真真實實的存在,有拍下來的一張張照片,有寫下來的一篇篇文章,還要怎麼證明呢?

喜歡三毛的朋友請關注從不穿靴子的貓,我的頭條文章裡有很多三毛的音頻講解。


從不穿靴子的貓


本來我在悟空問答打算只答有關《紅樓夢》的問題,但是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了。

記得在三毛剛剛去世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荷西是三毛幻想出來的,還親自去三毛生活過的地方去採訪,結果怎樣,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相信荷西是虛幻的。

有那麼多的照片為證,有那麼多的人證,荷西怎麼可能是三毛幻想出來的?

我想人們之所以對荷西這個人物產生懷疑,是因為在三毛的筆下,這個大鬍子男人實在是太完美了,他們的愛情就像瓊瑤小說一般浪漫,只不過加了一把黃沙!

而荷西的意外死亡更是給這個人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不由得會疑惑他到底有沒有存在過。

我是相信有荷西這個人的。但是我對他們的愛情有所懷疑——或者說對他們在書中的愛情有所懷疑。


荷西絕對不可能像三毛筆下的男主角那麼完美,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一定充滿了各種矛盾,也會爭吵,甚至打架!

但是作為一個女作家,她雖然說自己寫的文章是記敘生活,寫自己的故事,但是選材和虛構還是有的,畢竟不是新聞和報告文學。

而她的粉絲們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認為三毛的散文是日記,或者回憶錄。

所以在三毛去世後,才有人提出荷西是幻想出來的!

說到底,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三毛就那麼寫,咱們就那麼看吧!


凡眼看紅樓


我想說題主的意思,應該不是說現實中三毛沒有這麼個丈夫,而是認為不存在三毛文中那個浪漫的知心愛人荷西。


為什麼懷疑他的存在呢,倆人雖未做出什麼驚世駭俗之舉,但他們的愛情在功利化的社會里,似乎又是可遇不可求。

畢竟我們看到的是文學作品,是三毛的詩歌,小說,散文,而不是日記,法庭上的證詞。我手寫我心,藝術總是高於生活。真的有那麼一個人,無怨無悔地陪你走過萬水千山的旅程?如果單看《撒哈拉日記》,《夢裡花落知多少》這兩本書,多少女孩都會愛上他。


荷西是獨特的,結婚時送妻子一副駱駝骨架,多麼奇異的禮物,俗人幾個知道三毛喜歡啊;

荷西是深情的,攢錢送她手錶為的是一分一秒不能忘記她;牛奶杯裡插支鮮花,也為她愛花;

荷西是勇敢的,只因她嚮往沙漠,義無反顧追隨到撒哈拉;為了收集她喜歡的化石,不怕沼澤危險一同出發;

荷西是能幹的,自己動手,修房做書架;為改善生活,素人漁夫下海把魚抓;

荷西是孝順的,荷西是善良的…他和三毛在一起,神仙眷侶浪跡天涯。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

大鬍子荷西,真的完美愛人嗎?不,假使讀過《稻草人日記》,你會發現倆人的生活並非童話。

《五月花》裡,大男孩荷西,居然發飆舉手想打三毛,《在這樣的家庭生活裡》喜穿古典長裙,愛好高雅的女子,也經歷了俗世煙火的燻烤。

婆婆和姑子帶著兩小孩,不請自來到,兩個剛逃難到的加那利群島上。三毛既陪玩又煮飯,連帶照顧小孩,荷西卻站在媽媽一邊,指責妻子做的不夠好,"為什麼叫我買床單,那是女人的事","偉大的女性,都是沒有自己的"…完全大男子主的媽寶男加婆媳宮心計,一向善良的的三毛在文字中發氣,刻薄他姐姐沒太多裙子換,所以換男友囉。

懷疑那個自由如風的三毛,拴著圍裙,低眉順眼的女子是一個人麼?甚至荷西去潛水,遇見了令他心動的女孩念念不忘,精神都出軌了,三毛也表示理解忍讓。驕傲如她,在婚姻中也為了愛,低到塵埃裡去了。


所以荷西不是完美的王子,三毛也不是目中無塵的公主,有神仙氣又有煙火味的婚姻才是真正的愛情。

李敖說三毛:她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也許一份簡單純粹的愛情,正是世人所向往的,而當荷西故去後,三毛走遍萬水千山,夢裡花落知多少,最愛她的還是荷西,回憶令人選擇性遺忘,剩下的全是美好。她終於還是沒找到,值得令她活下去的新愛人,天國追尋舊愛去了…

《自己》一詩中,三毛寫道:在我的生活裡,/我就是主角。/對於他人的生活/我們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感謝您的閱讀點評。)


元元的天下


世上的好多事,其實沒必要那麼較真。三毛寫得文章好看,我們就好好欣賞。又何必糾結這文章是否是虛構的,人家的丈夫是否真如文中所寫的那麼真誠,浪漫,體貼。唉,如此操心會長皺紋的,老得快的,這個絕對是真的。


三毛的散文,取材於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三毛筆下生花,把沙漠寫得如此詩意,把艱苦的生活過成藝術人生,那是三毛的性格使然,那也是三毛的本領。藝術本來就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我們讀三毛,讀的不就是那份流浪遠方的灑脫,把黃沙滿天的沙漠改造成溫馨家園的毅力,把與荷西柴米油鹽的平凡日子過成的詩意浪漫……難道不正是因為這些,才有那麼多三毛迷嗎?為什麼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非要把人家的詩意挖掘出些漏洞呢?欣賞就好,何必如此刻薄。更無法理解還有人專門去三毛故地採訪,收拾一堆不知道哪來的資料,寫出一本揭秘三毛所謂真面目的書。套用現在的話,真是醉了。


講個故事,蘇東坡和佛印,佛印說看蘇東坡是一尊佛,蘇東坡說看佛印是一堆牛糞。蘇東坡得意不已,佛印微微一笑不語。蘇小妹說哥哥啊你好糊塗,大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什麼都是佛。而你,心中只有牛糞,所以所見皆牛糞。

願我們心中都有一尊佛,都有鮮花盛開!感恩三毛留下的浪漫之作吧,用心欣賞感受就好。其他的,不用多想!


兔只兔子愛生活


我從來不曾懷疑荷西的存在。

三毛短短的一生確實很傳奇,文章也遠遠超出大眾的認知範圍(這裡主要指《撒哈拉的事故》),但不能因為不在你的認知內就否定三毛和荷西存在的這個事實。

三毛逝世已多年,她在世真實的生活狀態我們不得而知。雖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但從她的文章中我們還是可以窺知二三。

如果有人懷疑荷西的真實性,那肯定是承受了這世間最大的痛苦、折磨、黑暗,以至於把人內心對溫暖、對美好、對愛的嚮往都扭曲遮蓋了。

我相信荷西是真實存在的,也相信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真的,儘管在他們生活的過程中有爭執、有矛盾,也不能抹煞他們兩個之間那份炙熱的感情。


風吹水庫


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這個世界很奇怪。

人們一邊嚮往美好的東西,一邊又不斷質疑美好的東西。比如,愛情!

很多人都向往純粹的愛情,嚮往不落俗套的愛情,嚮往不食人家煙火的愛情。

可是,當自己追求不到,常常就會否定原來的追求。完美主義往往會滑向虛無主義。

尤其是,當別人享受到了這樣的愛情,從來沒有得到過的人便開始懷疑,開始像偵探一樣搜尋證據,一定要找到其中的破綻,戳破美好,以來平復自己的創傷。

比如題目中的所說的三毛與荷西的故事。

1998年,有人出版了一本書《三毛真相》。

據說,這位作者去了三毛生前的居住地,採訪了她的好友和鄰居,最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毛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癲狂,在作品中常常說謊。

比如,她和荷西的關係。這位作者考證說,他們的愛情是刻意美化過的。荷西不是什麼潛水工程師,只是個初中文化的工人。他們的關係也不好,結婚都是因為三毛逼的。

她作品裡的荷西只是她自己的幻想!

這本書把千萬讀者心中的美好偶像擊碎了,讀者們完全不能接受,他們認為這本書根本不夠客觀,充滿了人身攻擊。

其實,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三毛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精神寄託就可以了,我們何必要不解風情地去破壞這份美好呢?

作家寫了一部作品,就像母雞下了一個蛋。

我們需要的是品嚐這枚雞蛋好不好吃,而不是老把注意力放在這枚雞蛋上還有雞屎!

而那位寫《三毛真相》的作者,根本不在意雞蛋的美味,卻拿著放大鏡去找雞屎。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飲水君


其實除了大眾會有“荷西是三毛幻想出來的”這種疑惑之外,很多人也懷疑三毛書中描述的撒哈拉沙漠的那種美好、歐洲留學受男生追捧,究竟是否真實發生。

三毛天生就是一個熱愛浪漫的人,追求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也善於發現旅途中的美好,但是這並不能否認她一路也與苦難打怪獸。也包括三毛遇到荷西前臺灣的那段苦痛的情感經歷。

我認為凡是經歷過苦痛的人反而更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能願意去想大眾傳達美好浪漫,哪怕輕描淡寫了苦難,哪怕故意隱瞞了痛苦,哪怕這份美好存在那麼些虛化。

但是這又怎樣?在她眼中她就是喜歡那麼真實晴朗的荷西。哪怕他可能有點大男子主義,朋友會客時荷西對三毛照顧不周,三餐要三毛煮飯給他吃,荷西沒有很多錢。

但三毛喜歡荷西。荷西愛她,懂她,包容她那些異於常人的怪癖好。為了她毫無猶豫選擇工作在艱辛的沙漠,結婚禮物是送給三毛駱駝頭骨,讓她愛不釋手,工作之餘有時間就帶三毛滿沙漠亂竄。

等等。

構成了三毛愛荷西,荷西在她眼裡如此完美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