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一代王朝,多少輝煌,如今也只剩往事。無論是史書,還是電視劇,我們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朱元璋和他的開國大臣之間的故事,一起打天下的豪情萬丈,包括一些功臣們最後的慘淡結局。一起翻開塵封的歷史,體會這裡的厚重文化。明代功臣墓是僅次於孝陵的一批明代石刻藝術的代表性遺蹟,主要分佈在太平門外的鐘山北麓,以及中華門外雨花臺到牛首山一帶。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位於鐘山北麓的明初功臣墓,級別都比較高,據說是為了讓這些功臣在死後仍能保衛朱元璋的孝陵。按照南京地方誌的記載,鐘山北麓應有功臣墓12座,其中東甌王湯和墓,近年來已在安徽蚌埠市發現,證明記載有誤。在20世紀30年代,曾有學者調查過鐘山北麓的明初功臣墓,當時尚可看到9座墓前有神道石刻的遺蹟。其中能確定墓主的有5座,就是中山王徐達墓、開平王常遇春墓、岐陽王李文忠墓、江國公吳良墓和海國公吳禎墓。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新中國成立後因建設工程需要,挖掘了吳良墓,又新發現了吳禎之子靖海侯吳忠墓,吳良墓隨葬有象牙笏板、玉帶飾、銅器等,吳忠墓隨葬有玉帶、金飾、陶器等。這兩座墓和吳良之弟吳禎的墓址同葬一地,距離太平門約1公里左右。其中吳良和吳禎墓前均有神道石刻一組,另有石龜趺二,但神道碑已無存。鄰近吳良、吳禎兄弟墓的是位於太平門外白馬村的常遇春墓,但保存情況較差,墓碑是其後裔於清末同治年間補立的。鐘山北麓明初功臣墓中保存情況較好的是徐達墓和李文忠墓。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說起徐達,他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將帥。徐達出身貧寒,但從小就有“濟世之志”。他一生跟隨朱元璋四處征戰,不但有勇有謀,還有很多優秀的品德。朱元璋就曾經給過他這樣的評價“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徐達墓位於太平門外板倉村,神道石刻基本完好。神道入口處正中豎立高8.9米、寬2.2米、厚0.7米的神道碑,下承龜趺,是明代功臣墓中規格最大的一塊,碑文是由明太祖親自署名的。但是,細看碑文,卻發現上面竟有圓圈形的標點符號,這說明碑文很可能是由臣子執筆,朱元璋審閱時覺得不太通順,就加了圓圈形的標點,後來交付刊刻,工匠們害怕獲罪,只好連標點也一道刻上。這種帶有標點的碑刻,在我國古碑中是極為罕見的。碑後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馬和馬伕、石羊、石虎、武將和文臣各一對,最後還有一個封土堆,就是徐達夫婦的合葬墓。後來,徐達的子孫也都葬在這一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後曾經這次發掘過好幾座。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李文忠墓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蔣王廟街6號。佔地19公頃左右。墓高2米,墓基周長47米。墓前尚存碑、翁仲、石虎、石羊、等。其神道碑看上去不比徐達墓神道碑小,只是矮一些,但一樣精美。作為皇親國戚,李文忠的地位並不比徐達低。但奇怪的是這塊神道碑不在神道中央,而在神道的東北側,估計是這些石刻都因修路進行過移動。一對完好的望柱是其他功臣墓都沒有的。一對拉馬侍只有一隻雕刻很完整,而另一隻不知什麼原因只雕出了雛形就棄在了一旁了。武將、文臣雕刻十分的精細,武將盔甲上的細節雕刻也十分清晰,文臣的朝服和朝冠的飾紋,還有身上的玉佩都雕刻很細緻。雖然細節出色,但整體造型卻略顯呆板,人物沒有表情。墳塋前有李文忠十八世孫李永欽於光緒二十二年所立的石碑,上刻“明岐陽王神道”6字。現在李文忠墓也是南京文物研究所的所在地。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北郊的和平門外安懷村,有一座曾任明初水軍元帥、後封蘄國公的康茂才墓。墓前的神道碑、石馬、石羊、石虎和石人均保存得比較完好。墓室經過考古發掘,為仿木結構的磚砌前後室墓,出土有墓誌、金銀器、玉器和鐵兵器等。不管生前如何輝煌,經過百年或者千年的歷史,也終究只能在此,引人感慨了。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位於中華門外南郊的明初功臣墓,有寧河王鄧愈墓,虢國公俞通海、安南侯俞通源和越裔侯俞通淵三兄弟墓,鎮國將軍李傑墓等,其中以位於中華門外鄧府山的鄧愈墓前神道石刻保存得較完整 。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位於太平門外崗子村原南京電影機械廠內,是明代江國公吳良、海國公吳禎以及吳禎次子吳忠等人的家族墓地。 吳良,原名國興,投奔朱元璋後,因避諱朱元璋字國瑞中的“國”字,賜名為良。吳良追隨朱元璋後,被任命為帳前先鋒,領兵攻取滁州、合縣,大戰採石,轉戰溧水、溧陽,為朱元璋攻佔南京立下汗馬功勞。明洪武三年,吳良受封為江陰侯。之後,他又率軍赴廣西平蠻。洪武十四年。病死青州,終年58歲。死後追封江國公,賜葬鐘山之陰。 吳禎是吳良的弟弟,原名國寶,後改名禎。曾任大都督僉事、徵南副將軍等職,曾與吳良等大將南征北伐。他深通水戰兵法,被封為靖海侯,曾率舟師至琉球海面大敗倭寇。洪武十二年病死京師。死後追封海國公,賜葬鐘山之陰。

明朝定都金陵,無數功臣死後葬在南京,一起來看看明代功臣墓

另外在這裡還有位於中華門外雷家山的宋晟家族墓,牛首山東面的黔寧王沐英的家族墓,都曾經出土過珍貴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三十功名塵與土,時代雖然遠去,但遺留的歷史卻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