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鲁迅几十年前的话,看起来并不过时。在外国的自由开放之风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传统的中国人对此嗤之以鼻安,认为他们有伤风化,不符合传统之习俗,虽然说当时社会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但人们的观念还是有着传统社会的影子。因此,中国人还有一个标签就是“传统”。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先有“中国大妈”泼粪性学家,再有大学性教育课的一道普通考题引发轩然大波,不知是国人的接受能力相当有限,还是说中国人对此本就有一些偏颇的看法,尤其是在很多人的心中,一个女人穿得少,这绝对就是不良女子,是被许多人抵触的。当然在今天的大城市中,这也许已经见怪不怪,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或者城乡社会之中,这依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时期,女性基本上不会抛头露面的,可以说在家里相夫教子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职责,他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他们的孩子和夫君,剩下的就没有什么需要关心的。传统社会之中,女性的地位受到时代的限制,她们总是被当时的社会束缚。尤其在儒学思想的引导下,三纲五常的要求使得他们要时刻遵守礼制,如果有什么不当的行为,可能就会受到当时时代的贬斥。可能有些人也听过,一些女子被别人在大街上碰了手,回到家之后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已经是不洁之身,想要选择自杀。可见古人的时代里,对女性的一种压迫。

而在今天,男性和女性之间仍然存在着严格的分界线。可能不少人小时候,都有过被老师强制男生只能和男生坐一起,女生要和女生坐一起,以防早恋发生。这在教育领域里面应该也算是一件常出现的情况,早恋的问题一直是父母所困扰的,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因为这些杂事而耽误,所以对此颇为关注。其实早恋也无非是因为孩子对于双方的好奇,因为不健全的教育知识传授,才导致他们出现了早恋的情况。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此前在对学生的辅导中,给家长发了一条“对孩子有针对性的辅导”,结果父母的注意力就在“性”这个词上,认为是要给孩子传授什么不健康的知识。确实父母可能对此颇为芥蒂,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但不知道这种紧张的环境给孩子很大的压力,父母的事事小心反而会给孩子一定的不健康的心理,好像这个区域就是个禁区,反而会更有好奇心,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反而偏更有兴趣。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在初高中的生物课本里,已经有了对人体组织的介绍,但小编上学的时候,老师是不讲的,也许老师自己对于这些东西也不好意思。反而造成了班级里的孩子拿着这些知识点开玩笑。而反观外国的一些学校,也许认识到孩子缺失了这方面的知识,反而会对他们之后的成长是不利的,甚至是影响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所以就尽可能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虽然说今天的学校也有不少可设了相关知识的课程,但很多家长在见到课本之后就对此提出了反驳,认为这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误导。除了引导孩子之外,还需要帮助引导父母的教育,让他们觉着这不仅仅是需要逃避的东西,而是需要重视的地方,如果孩子缺失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虽然在一时来看,起到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他们以后的人生着想,避免他们为此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为何总是谈性色变?鲁迅曾经也对此有过关注


其实,家长们也不需要“谈性色变”,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认识,反而能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对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学习上都是会很有帮助的。家长们也需要走出自己的禁忌区,给予孩子一些正确的指导,虽然说现在很多家长还是认为以学习为重,但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例子给我们证实了社会发展是需要一个健康心理的人,如果对一些问题存在过激认识的话,对于他们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都是不益的。而让孩子有了健康的认识之后,如果碰上什么事情,也可以积极做出应对,而不是无能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