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口村的“牛”書記

田口村的“牛”書記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群山懷抱,層巒疊嶂。位於大山深處的巍山縣馬鞍山鄉田口村一小組,距縣城70多公里,是一個有60戶100多個人的小村莊,村民為彝族和漢族。阿蓋紅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巍山縣馬鞍山鄉紅旗村垚犇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帶領村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抓好養殖業發展,實現疫情防控與特色肉牛產業一起抓、兩不誤,被群眾親切的稱呼為“牛書記”。

願做“老黃牛”,做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阿蓋紅主動作為,勤勤懇懇,帶領村黨員志願服務隊,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帶領隊員走進群眾家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開展摸排核查,發放消毒藥品。自己還背上藥筒噴灑銷售藥水,進村入戶消毒村間道路。他帶領群眾一起動手,開展“三清潔”,清理垃圾,清潔村莊。阿蓋紅還注重做好動物防疫,對合作社200多頭肉牛和部分基礎母牛定期消毒。認真落實肉牛養殖疫情防控措施,在垚犇肉牛養殖場大門口,實行掃碼實名登記。幫助合作社社員做好場地消毒,清潔圈舍,促進肉牛養殖業健康發展。

田口村的“牛”书记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疫情防控形勢全國上下一盤棋,遠在西南邊陲的小山村也不例外。阿蓋紅帶頭捐款獻愛心,並發動合作社社員為疫情防控捐款,他告訴社員“現在大家都還在起步階段,多少也是我們的心意。”合作社社員一共捐款8000多元。抓好疫情防控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他叮囑社員:“支持疫情防控有很多方式,我們上不了一線,就要先做好村裡的防控;然後一定要紮實養好牛,保住群眾的‘錢袋子’,這也是用實際行動對疫情防控的支持。”

勇做“拓荒牛”,做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數。為了讓大山裡的老百姓多一條致富路,紅旗村黨支部經過多方考察,結合山區實際,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成立了巍山縣馬鞍山鄉紅旗村委會垚犇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阿蓋紅帶頭挑重擔擔任社長,帶領大家共同發展肉牛和生態豬養殖。2019年年底合作社建成了規模化養殖場,帶領當地群眾從以往分散養牛模式轉型,走集中養殖科學化及銷售合作模式的路子,帶動大家合作共贏,共同致富。

田口村的“牛”书记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我對肉牛市場看好。現在正值肉牛育肥期。我們現在就是專心把牛育肥,牛養好了不愁賣。”平日裡,他非常注重宣傳科學養牛,向鄉親們傳授怎樣養好牛的科普信息。在他的手機微信裡,“馬鞍山一村一品產業交流群”裡不時“跳”出一兩條消息。群裡大多數是養殖戶,一起交流養殖、種植技術,阿蓋紅也經常跟大夥分享科學養牛的心得,比如《雲嶺牛科學飼養小妙招》之類的科普信息。

田口村的“牛”书记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合作社社員拖忠雄家裡養著11頭牛,現在正在擴建牛舍。阿蓋紅來到他家裡,詢問牛舍施工情況,為他家送上消毒粉,提醒他要注意消毒,動物疫情防控也不能忽視。拖忠雄曾經養殖肉牛多年,但以往都是傳統養殖方式,週期長,投入多。在阿蓋紅幫助下,他加入合作社,申請到15萬元貸免扶補貸款,開始發展育肥牛。從以前每年養殖2頭牛獲利8000元,達到現在每年可養殖11頭的規模。現在他準備增加育肥肉牛,達到一年出欄兩批,年銷售30至40頭的目標。拖忠雄提起阿蓋紅讚不絕口,他告訴記者:“阿書記人很好,群眾對他評價都不錯。他實心實意幫助大家養牛,我們有什麼問題都找他”。拖忠雄對養殖業存在風險有一些顧慮,阿蓋紅寬慰他:“養牛不用急,合作社已經聯繫購買保險,讓大家放心;然後技術上我們可以隨時過來指導。”為了降低市場風險,讓合作社社員吃上“定心丸”,阿蓋紅多次找到縣保險公司,聯繫購買保險事宜,為群眾多爭取一把保障風險的“晴雨傘”。

田口村的“牛”书记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甘當“孺子牛”,做心繫群眾的貼心人

“看著困難的群眾,我覺得能幫一把是一把”。養殖戶畢兆林曾經是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阿蓋紅的幫助下,他加入合作社,通過養牛逐步脫貧致富,每年養牛收入有4到6千元。阿蓋紅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在當地種植1000畝大麥和青貯玉米,以保障肉牛基地的飼料供給,努力實現種養結合的現代農業。合作社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周邊村莊群眾就近務工,用工當中優先安排貧困戶,從事種植、收割、和加工青貯飼料,2019年支出群眾務工工資45萬元。採訪中,養殖戶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細節:喂牛的飼料由合作社統一從大理購買再運回村裡,除了僅僅加上運費,以成本價提供給農戶。有人問他,“這樣你還賺什麼錢?”他樸實的說“幫人要幫到底。況且,合作社也沒有打算來賺社員的錢,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們的心願”

“既然入了黨,就要時刻記著自己的黨員身份,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大家,哪裡需要哪裡就應該有我們黨員。”阿蓋紅始終心繫村裡公益事業,帶領大家共同參與,把村莊建設得更好。村裡成立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矛盾糾紛調處隊、應急搶險隊、村級治安聯防隊“四支隊伍”,每隊不少於4人,為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平日裡他也熱心助人,逢年過節看望貧困戶,積極參與捐資助學,個人為貧困群眾捐款達17000元。

雲南網通訊員 納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