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殺了岳飛以後,金國為什麼不趁機南下?

咚咚每日心理學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再次(第一次是紹興七年,那一年宋徽宗去世)向金國提出和議的請求。金國回答說,要議和可以,你們得殺掉岳飛。殺掉岳飛,我們就和你們議和。於是,宋高宗與秦檜合議,在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以及岳飛的部將張憲。

(岳飛劇照)

當宋高宗和秦檜殺掉岳飛以後,立刻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金國。金國果然很守信用,也立刻就把宋高宗的母親韋氏送回南宋,並且和南宋簽訂了《紹興和議》,結束了宋金之間的戰爭。

照理說,金國之所以一定要南宋殺岳飛,就是因為他們最怕岳飛。既然岳飛已經殺掉了,南宋就不足為懼了。那麼,當時他們為什麼不立刻提兵攻擊南宋,趁機把南宋給滅掉,而是要老老實實地和南宋簽訂協議呢?難道是因為金國很有契約精神嗎?

顯然,所謂的“契約精神”,是不存在的。金國之所以遵守協議,是因為他們也希望訂立這個協議。這個協議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好的結果,是比提兵攻擊南宋,更優選的一種結果。

說起來,這個協議,金國是賺了大錢的。政治上,南宋向金國稱臣,成為金國的藩屬國,南宋皇帝由金國冊封,過年過節還要朝貢金主。版圖上,南宋承認之前金國佔領北宋的地盤,並且把岳飛打下來的唐、鄧兩個州,以及商、秦兩州的一大半再割給金國。經濟上,南宋每年向金國歲貢銀25萬兩、娟25萬一匹。

(宋高宗劇照)

不過,假設金國能趁機把南宋給打下來,那麼,無論在政治上、版圖上、經濟上都是絕對的大賺。金國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我認為,金國之所以不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實在沒有能力拿下南宋,就算把岳飛除掉了,他們依然沒有這個能力。

金國之所以沒有這個能力,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金國和南宋的戰爭,從靖康二年一直打到紹興十一年,已經打了10多年,金國國內的消耗已經太大了,這仗實在打不下去了。

二是金國的一些主帥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翰等人已經先後去世,只剩下完顏宗弼一個主帥。而完顏宗弼又連續不斷地打了幾次敗仗。這些敗仗不只是敗給了岳飛一部,還敗給了劉錡部、楊沂中部等等,甚至差點被韓世忠給全殲。所以,就算沒有岳飛,依靠完顏宗弼可能依然不是南宋的對手。

(完顏宗弼劇照)

三是金國初年,中央集權制並沒有完善,皇族的權力很大,各自為政,又把持朝政。在岳飛被殺後,就算完顏宗弼能夠打敗南宋,並趁機滅了南宋。那麼,完顏宗弼很可能成為一個權臣,金國的江山,很可能落入完顏宗弼的手裡。這一點,作為皇帝的金熙宗不得不防。也就是說,金熙宗的處境和宋高宗是一樣的,宋高宗擔心岳飛做大,金熙宗自然也擔心完顏宗弼做大。

四是如果等南宋殺掉岳飛後,立馬就舉兵南侵。做這樣的事情,不但不會很容易消滅南宋,而且還容易讓南宋同仇敵愾。因為被騙,連宋高宗也可能羞憤不已,下定要和金國死戰到底的決心。那樣一來,相當於無意中,金國幫助宋朝搞了一場戰前動員。到時候,金國可能死得更慘,連“紹興和議”那樣的好處,也賺不到了。

所以,金國絕對不可能在這時候提兵攻擊。要攻擊,也只有等過一段時間再說。(事實上,二十年後,完顏亮又再次提兵攻打南宋。)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金國知道把岳飛殺掉,它依然在和南宋的對戰中,佔不到多大的便宜,他為什麼還一定要南宋殺掉岳飛呢?

這是因為,岳飛是一個風向標,是抗金的一面旗幟。殺掉岳飛,不只是殺岳飛一個人,而是澆滅抗金的火焰。讓南宋的軍民們,在把目標對準金國的時候,就有所顧忌。慢慢地,抗金的風潮就會過去,抗金的火焰就會熄滅。這一點,對於金國來說,是最重要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1142年1月,主和派皇帝高宗趙構終於把打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旗幟,嚴重威脅自己帝位的主戰派代表人物岳飛,由起初的掣肘壓制,變為直接定罪殺害。岳飛被殺後,金國曾數


次舉兵南下,最終還是沒完成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的政治目標~統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主要有四點。


♥其一,大宋軍民的抵抗。諸如1161年,金國海陵王舉兵南侵,遭到大宋軍民重創,海陵王遭兵變被亂軍殺死。1162年金世宗派兵南下被擊敗;其二,金國內亂。金國雖然對宋王朝不停的發動侵略戰爭,其實其內部政治勢力之間的鬥爭從來都沒有中斷過。在岳飛被害的時候,金國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顏亶,是主和派代表人物,皇后卻是主戰派代表人物。在施政過程中,主戰派逐漸佔了上風。直至1150年,完顏亶完全成了傀儡皇帝,最終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殺。完顏亮上臺,制定了宏偉的大一統計劃。為便於南征,耗巨資把國都由黑龍江南遷至北京,為政治穩定,拆毀原都城,並把完顏亶所在的金太宗一脈屠戮殆盡,於1161年舉兵南征大宋,兵敗併發生兵變,就在完顏亮於大宋交戰過程中,金世宗完顏雍在遼西稱帝併入主北京……其三,侵略戰爭。金國侵略大宋的同時,也不停的對西邊的西夏和東邊的朝鮮



用兵,對國力和兵力消耗嚴重;其四;蒙古族的反抗與崛起。在岳飛被殺第五年(1146年),金國把蒙古族首領釘死在木驢上,導致蒙古族組織了多次有規模的復仇戰爭。直到1206年,蒙古族發展壯大,鐵木真被推舉為部落首領成吉思汗,對金的戰爭級別越來越大,性質也由被迫反抗轉變到主動出擊。從1211年,蒙古族對金國的剿滅戰爭開始,使金國無暇它顧並走向滅亡。

(歡迎點評指正!)


靈山禪師


在杭州城裡有兩處最著名的岳飛遺蹟,一是風波亭,另有一處便是天下四大岳飛廟之一的杭州岳飛廟了。

1142年岳飛遇害,岳飛死後的宋朝又繼續存在了139年,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封建王朝之一,從立國到滅亡,共有320年,僅次於漢朝的426年,長於唐朝的290年,明朝的277年和清朝的296年。

雖然北宋被金人滅了,但宋朝在社會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個方面都發展到頂峰。南宋整體的實力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弱。南宋沒有被金人滅掉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 南宋並不想戰爭,宋高宗不太願意與金國打仗,只想安穩地做皇帝;

  2. 宋高宗若與金人決戰,最後滅的不一定是誰呢?那時候,二帝回來了,對他的皇位有威脅;

  3. 金人在北方陸地戰爭確實強悍,但是在南方水路縱橫,山高林密的地區,優勢得不到發揮,反而宋朝軍隊作戰實力很強;

  4. 金國的金兀朮死了以後,金國沒有什麼傑出的軍事人才可以滅掉南宋;

  5. 金國滅了南宋後,內部開始腐敗,內部爭鬥不斷,也讓南宋有一定的休養生息時間。

    歡迎討論


挑著燈看歷史


下面我們大致梳理一下自宋金交戰以來,南宋將領取得的戰果:

和尚原之戰: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五月至十月,金軍兵分兩路進攻宋將吳玠據守的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以東),吳玠主動出擊,四戰四捷,大敗金軍。完顏兀朮見勢不妙,親率數萬精銳大軍助攻,吳玠再次大敗金軍。此役,宋軍俘虜金軍將士一千多人,粉碎了金軍由陝西窺視川蜀的企圖。

仙人關之戰:和尚原之戰後,金軍不甘心失敗,於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由完顏兀朮會同金將撒離喝及偽齊劉夔部共十萬人,再次攻蜀。雙方在仙人關(今陝西略陽西北)右側的殺金坪展開激戰,金軍再次大敗。金軍妄想吞併川蜀的野心再次被吳玠擊碎,從此採取防守戰略,不敢再覬覦川蜀之地。吳玠在戰役結束後,又收復了鳳州(今陝西鳳縣東鳳州鎮)、秦州(今甘肅天水)、隴州(今陝西隴縣)三地,徹底穩定了川陝形勢。

順昌之戰: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完顏兀朮率領十萬金軍進攻順昌府(今安徽阜陽),此役,完顏兀朮派上了號稱”鐵浮屠“的重裝甲騎兵。順昌守將劉錡以五千兵力,以少勝多,大破十萬金軍。

郾城之戰: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完顏兀朮得知岳飛所部軍力分散,指揮部所在地郾城的部隊不多,於是親率一萬五千名精銳騎兵奔襲郾城。岳家軍上砍金兵,下砍馬腿,與金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最終大敗敵軍。

潁昌之戰:郾城之戰失利後,完顏兀朮不甘心失敗,再次集中三萬多人馬,於紹興十年七月中旬大舉進攻岳飛北伐的前哨陣地潁昌府。岳家軍王貴、岳雲也率三萬人馬駐守潁昌。王貴怯戰,岳雲親率八百騎兵衝入金陣,步軍繼進,經過幾十個回合的惡戰,最後在董先、胡清兩部的合擊下,金軍大敗而逃。宋軍殺敵五千,俘敵二千、馬三千,其它輜重、器械不計其數,取得空前的勝利。

柘皋之戰: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正月,完顏兀朮率十萬大軍再次南侵。二月,完顏兀朮與劉錡再次相遇。劉錡以兩萬的兵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大敗十萬金軍,金退被迫退往淮北。

柘皋之戰對宋金走勢有著決定性意義,金軍十萬大軍在擅長的野戰中被宋軍劉錡打得大敗,改變了以前只有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才能與金軍角逐的形勢,金都元帥完顏兀朮也由此得知宋軍已今非昔比,滅亡南宋是可望而不及。宋高宗、秦檜也認為以後不必依靠岳飛、韓世忠、張俊就能保住半壁江山,南宋已沒有被金國滅亡之虞。

另外需要特別交代的是,劉錡兩次大敗金軍的順昌、柘皋之戰其實就是在第一次宋金紹興和議達成後,金國撕毀和約再次南侵的事。這次金軍敗盟,使其對自己的軍事力量有了徹底清醒的認識。因為在這一系列大戰中,南宋其它部隊也在諸多戰場取得了規模不等的勝利,使得金軍此次南侵倍感艱難,認識到現在的宋軍已遠不是十年前一觸即潰的那支敗軍了。在這種形勢下,以完顏兀朮的主戰派不得不放棄滅亡南宋的既定策略,最終達成了第二次紹興和議。


歷史的小學生


題主這麼問,顯然是太過於高估當時岳飛的地位了。

岳飛是抗金主力,這顯然是不用質疑的。

但是主力,不代表全部。

不是說岳飛一死,南宋的防務就癱瘓了。

這就像是人類發明了電之後,生活顯然會更好。但是如果沒有電,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當時岳飛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就是這個狀態。

如果岳飛一死,南宋的防禦系統就癱瘓了的話,借宋高宗十個膽子,他也不可能殺岳飛。

所以即使岳飛死掉了,金國也無法輕易的滅掉南宋,這是其一。

其二是當時殺岳飛的背景,是宋金兩國都想要休戰。

殺岳飛,一方面是高宗皇帝自己想殺,另一方面也有一點給金國投名狀的意思。

所以宋金兩國停戰已經是迫在眉睫,和岳飛之間的關係其實不大。

所以在高宗皇帝殺掉岳飛之後,金國並沒有出兵南下。

我是@盜帥夜留香,關注我,一起討論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岳飛被殺後,金國為什麼沒趁機南下,這有可能有幾個原因,一,金國南下的目地就是為搶掠財物,岳飛被殺,趙構秦檜等也與他們議合納貢,不需耍動刀兵就能得到錢財,何必費力。二,本身學習了漢家文化,遊牧蠻族野性收斂,安於享受,自身內鬥,爭奪權利,削耗了自身實力。三,西北強鄰蒙古崛起,對他危脅大增,前面如打宋,後面怕蒙古捅刀子,自身難保,所以不敢南下,四,這時的南宋,退於江南,水網縱橫,天氣炎熱,也不利於北方金人作戰。五,雖然岳飛被殺,但南宋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南宋是堅持到最後才被蒙元所滅,這也說明南宋不弱。個人認為上述五點是金人不南下的主要原因。


歸家的綿羊


精忠岳飛含冤死後,金軍確實沒有趁機攻打消滅南宋。



以我個人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與南宋的長期戰爭中,金國的兵力也大大受損,重裝騎兵軍團主力鐵浮屠在歷次戰役中消耗怠盡,無法得到有效補充。難以在較大規模的會戰中取得優勢。



二,金國本來兵力就不足,攻城拔地後,需要有人駐守維持,兵力比較分散。難以集中重兵予以重點突破,雙方戰線形成僵持對峙。岳飛雖死,但其麾下兵力尚存,岳飛以往對部隊的思想工作做得比較好,抗金決心仍然堅定,戰鬥力不減。

三,金兵攻取的地區,反抗勢力風起雲湧,前段時期很多武裝勢力還打出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部隊。後方如此不穩定的狀況下,金軍若仍然南攻,稍有閃失,退路和補給線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



四,遊牧民族打仗最怕形成僵持不下的態勢,金國也不例外。遼國雖滅,其殘餘勢力尚未肅清。這些殘餘力量時刻懷著復國的夢想,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金軍在南方與宋國形成僵持的局面下,這些蠢蠢欲動的殘餘就很可能聯合起來,從背後發起致命一擊。



五,西夏党項人雖然實力不濟,但野心是有的。最擅長利用混亂的局勢混水摸魚。金宋兩國僵持得越久,這樣的機會就越多。不能不提防側背後這個從來就不老實的傢伙。

六,北方蒙古族勢力興起,已經體現出脫離金國控制的趨向。南方與宋國互相糾纏住了,牽制大量兵將,急切間難以拿下,北方再起烽煙,簡直是顧了頭,也顧不了尾,焦頭爛額之勢。



七,老王新喪,幼主初立,國內各個政治勢力紛爭不斷,急需重臣鎮殿震懾。南方的戰鬥打不好,對新主和重臣都是重大打擊。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好就收,及早抽出身來穩定國內局勢才是正事。

綜上所述,金國退兵議和乃是大勢使然。

一點淺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饞嘴肥貓鏟史官


岳飛在前線頻頻告捷之時,被趙構以“十二道金牌”催回,後來被投降派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舉國同殤,而秦檜此舉更是讓天下老百姓憤恨不已。

但是,岳飛死後金國並沒有趁機滅了大宋,原因何在?

第一,大宋還有很多優秀的將領!

雖然岳飛死了以後,金國少了很大的一個阻礙,同時大宋少了一個對金國的主力戰將,也不能不說是大宋的一個損失。但是相比而言,大宋的人才儲備還是很有深度,還有很多優秀的將領,能夠抵抗金國的入侵。

像南宋“中興四將”除了岳飛還有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以及劉琪,孟宏等等,特別是老將韓世忠更是老當益壯,奔走在抗金的一線,這些優秀的將領也傳承了岳飛的精神,精忠報國,抵擋了金國的南下威脅!

在岳飛死去不到20年,完顏亮大舉南侵,被虞允文直接打退,最後發生兵變,完顏亮也在兵變中被殺。

第二,金國和南宋簽訂了和平協議!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南宋和金國簽訂的《紹興和議》,這個“投降條約”的簽訂也是建立岳飛在前線多次告捷的基礎上,但協議是在岳飛被害以後,秦檜一力堅持下才得以生效!

協議規定:宋金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大宋割讓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白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這樣導致金國和大宋南北對峙,結束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宋金兩國維持了將近20年的和平。但這也讓大宋更加偏安一隅,委曲求全,逐步磨滅了收復北方的雄心壯志。


第三,雙方戰爭金國主力也損失慘重!

公元1140年,金國撕毀合約,金兀朮分兵四路大舉進犯,與岳飛在郾城遭遇,爆發“郾城之戰”,岳飛大敗金兀朮。

此戰異常兇險煎熬,金兀朮發動發動精銳騎兵一萬五千多騎,後續十多萬陸續開來。雙方鏖戰。此戰岳家軍猛將楊再興勇猛異常,遍體鱗傷仍戰鬥不止。

《宋史.楊再興傳》記載: “飛敗金人於郾城,兀朮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兵逼之。飛遣子云當敵,鏖戰數十合,敵不支。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朮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

而後,金兀朮使出絕招,催動“柺子馬”和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隨後,岳飛命令士兵只砍馬腿,大破“鐵浮圖”,殺的金兵屍橫片野,讓金兀朮的精銳騎兵部隊元氣大傷,長久都難以恢復元氣,這給金國沉重打擊,讓金國多年都沒有緩過神。


第四,金國還沒有滅亡宋國的國力!

其實岳飛沒死之前,南宋比金國稍弱,但在岳飛被害以後,軍事實力雙方差不多,畢竟岳飛大挫了金國的元氣,而經濟實力就完全一邊倒,大宋強太多,不缺錢。

所以在後來的“採石磯一戰”,虞允文大破完顏亮,讓金軍再也沒有南侵的實力了。

大宋失去了岳飛,更多的是失去了“恢復河山”的志氣,再也沒有北伐的想法和行動,而失去岳飛,大宋還有偏安一隅的實力,所以,金國並沒有大肆進犯!



忠肝義膽嶽老三


原因有三:

第一、按岳飛之孫岳珂編撰的《金佗稡編》記載,金國提出的宋金和議中有一條,便是以宋殺掉岳飛為前提條件。宋朝按照金國的要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了岳飛,金國也按宋金和議履行約定,不再進攻南宋。雖然這個說法只是岳珂一面之辭,其他書籍未見記載,但這也很有可能是金不再攻宋的原因之一。

第二、宋金多次拉鋸戰,雖然消耗了宋國的軍力,但同時也大大鍛鍊了宋軍。岳飛多次擊敗金軍就是證明。雖然岳飛被殺,但南宋政權並不是靠一個岳飛保國衛國的。如果靠一個岳飛保家衛國,那岳飛死後,宋國早就亡國了。當時中興四將,除岳飛外,還有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另外吳玠、吳璘兄弟,劉錡、魏勝等將領,也是南宋高宗朝著名的抗金將領,韓世忠在黃天蕩還差點活捉金兀朮。岳飛雖死,宋軍的軍事實力還在,只不過少了一員大將而已。金軍如果毀約攻宋,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反落個不義不信之名。

第三、金國意識到,並沒有能力滅掉宋國。而根據宋金和議,他們會落很大的好處,沒有必要再戰。根據紹興和議,兩國以大散關--淮水為界,宋向金稱臣,割讓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的大半給金國,輸納歲幣銀、絹二十五萬兩、匹,這對於金國來說,已經算是十分實惠了。後來海陵王完顏亮毀約攻宋,反被虞允文在採石磯擊敗,證實了金國無力吞併宋國的自知之明。


歷史春秋網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金國為何同意跟南宋朝廷議和,並最終簽訂紹興條約。其實金國同意議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金國已無力再戰。自1127年金國攻破北宋都城,滅北宋佔中原後,金國與宋國就開始了長達15年的混戰,金國國內早已怨聲載道,再加上金國與西夏、高麗等國也時常發生戰爭,顯然金國已無力再負擔如此頻繁的對外戰爭。



同時隨著南宋逐漸在江南站穩了腳跟,再加上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劉錡、吳階等南宋軍隊已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所以此時的金國早已不能再向對付北宋那樣的輕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自1140年,金國名將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翰都已相繼去世。再加上在1139年金熙宗又以謀反罪誅殺了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大將,及解除了完顏昌的兵權(後被完顏宗弼所殺)。



此時的金國能夠與南宋的將領們匹敵的就只剩下完顏宗弼一人而已。但是完顏宗弼這位金國此時唯一拿的出手的將領卻又接連被南宋的將領所打敗。先是在順昌之戰中被劉錡的八字軍所敗,後又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被岳飛的岳家軍所敗。所以此時的金國精銳可謂是損失慘重,金國曆經數次之敗早已有了退卻之心。



其實本來早在1137年金熙宗皇帝就打算聽從金國內部主和派領袖完顏昌的建議與南宋議和。但是由於主戰派完顏宗弼的干涉,所以最終沒有成功,而後隨著主和派完顏昌的被殺,與南宋議和就更別奢望了。但是自主戰派的完顏宗弼在多次大戰中被南宋打敗,而後金國內部又矛盾重重,最終金熙宗就又想起了要與南宋議和的事情。



1141年金國在經過數戰被擊敗的情況下,開始沒有了往日的囂張跋扈,反而開始頻頻對趙構示好。金國皇帝先將死去的宋徽宗的爵位由昏德公改追封為天水郡王,後又將宋欽宗的重昏侯改為天水郡公。但是這場大好的局面,卻最終讓趙構和秦檜等主和派的人所破壞。

南宋最終在可戰而不戰的情況下,在趙構剝奪了韓世忠、岳飛、劉錡、楊沂中等主戰派的兵權後,南宋至此無力再戰。後最終南宋與金國在10月達成了議和,並簽訂《紹興和議》。而這就是為什麼金國同意與南宋議和的真相。



後南宋雖然自毀長城,殺掉了岳飛,又解除了韓世忠、劉錡等主戰派的軍權。但此時的金國依然無法再對南宋產生毀滅性的傷害。究其原因在於南宋在自毀長城,金國同樣也在自毀長城。其實早在1135年金國太宗皇帝去世,金熙宗繼位後,金國朝廷上的內訌就屢見不鮮,而也正是因為金國內部的爭鬥,最終才給了初期的南宋一個喘息的時間。



金國自熙宗皇帝登基後,整個朝堂就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兩個派系。主戰派以完顏宗弼為首,主和派則以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和完顏昌為首。前期由於主和派的三人牢牢控制住了金國的朝政大權,所以金國一度希望以歸還河南、陝西等地與南宋,然後達成議和。



但是後期由於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人專權亂政,導致讓金熙宗很憤怒,最終在經過無數次的爭鬥後,完顏宗雋、完顏宗磐被殺,完顏昌被解除兵權,後又被以與宋國私通的藉口殺害。但是原本金熙宗以為幹掉了他們就可以重掌朝中大權,不過沒成想主和派被打壓,主戰派又起來,最後朝中大權又被完顏宗弼掌控。


而完顏宗弼掌控金國大權後,就開始了對金國官場的血洗。先是左丞相完顏希尹被殺,後田鈺、奚毅等重臣也被清洗,自此整個金國大權就被完顏宗弼所掌控。而後作為金國的皇帝金熙宗因為權力長期被奪,後雖然奪回權力,但是卻開始徹底變得的墮落,他開始濫殺無辜,朝中的那些宗室如完顏元、完顏查刺、完顏特思、完顏阿楞以及阿楞弟完顏撻楞等相繼被殺,所以此時的金國上下早已人心惶惶。



最終在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所殺,完顏亮自立為帝。而完顏亮自立為帝后為保證自己的帝位能夠穩固,他開始對太宗一脈的子嗣採取趕盡殺絕的策略,完顏卞、完顏宗哲、完顏京、完顏宗雅、完顏宗義等太宗子孫相繼被殺,太宗絕嗣。而後為了更進一步的掌控全國的權力,完顏撒離喝、完顏宗本、完顏宗美、完顏宗懿、完顏秉德等完顏亮認為對其有威脅的重臣也相繼被殺。



也就是在完顏亮這樣近乎瘋狂的殺戮下,金國有能力的宗室與大將幾乎被屠戮殆盡。而金國各地也因完顏亮殘暴的統治下,開到紛紛拿起手中的武器開始了造反之路。先是在西北的契丹族叛變,而後金國的宗室遠在東京遼陽府的完顏雍自立為帝。所以此時的金國內部可謂是矛盾重重,各地起義接連不斷,就這樣的金國又哪有能力再去進攻南宋呢?



而後衰落的金國雖然在完顏亮死後,被金世宗拉回到了中興,但是無奈的是完顏亮對金國造成的傷害實在太大了。而這段時期,雖然金國又開始與南宋發生了幾場大戰,但是金國已無力再對南宋產生太大的威脅,而且曾經南宋向金國稱臣的地位,也變成了兩國互為平等。



金世宗之後,金章宗前期雖然繼承了其爺爺的國策,此時的金國的確也在穩步的提升國力。但是正當金國有望迴歸巔峰的時候,卻因金章宗晚年寵信元妃和李氏外戚的緣故,再加上後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難,如黃河氾濫等,金國的國力非但沒有上升,反而又再一次的極速下降。而後因金國國力的衰退,曾經被金國牢牢壓制住的蒙古部落開始有了崛起地位意思,金國也被搞的是焦頭爛額的,所以此時也就更沒有滅亡南宋的實力。



而自金章宗之後,隨著蒙古成吉思汗的崛起,金國就再也沒有進攻南宋的心思。此時的金國無時無刻不再承受著蒙古的威脅,南宋不進攻它都已經算是阿彌陀佛了,金國又哪有精力去對付南宋呢?章宗之後的金國唯一的目標就是抵禦蒙古對其領土的蠶食,對於南宋它大都採用的都是守勢,只要南宋不進攻就萬事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